本帖最后由 臍橙要長大 于 2015-4-6 10:51 編輯
用心走過,考研路就像自己修筑的,親切而熟悉。站在錄取的節點回望,如同從迷宮終點倒著找入口,之前途中的迷失、徘徊,摸索到的正確方向,都清晰明了。我還算努力,但還是不夠“拼”,有些“投機取巧”。“不夠努力”的隱患和“投機取巧”的運氣在我的初試、復試成績上充分顯現了,希望我的經驗教訓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投機取巧”主要是從記分方式上入手。北外高翻學院總成績的計分方式: 總成績=復試成績〔(視譯×30%+復述×30%+口試×40%)×98%+外語聽力×2%〕×70%+〔(初試專業1成績+專業2成績)÷3〕×30% 高翻學院計分有兩個特點:①初試專業課重要;②復試更重要。 要被高翻學院同傳(MA)或口譯(MTI)要滿足的條件 初試: (1) 總分過國家線(2015年345) (2) 政治、二外單科分別過國家線(2015年兩科都是52) (3) 專業課過北外線(2015年MA234,MTI口譯224) 總成績排在參加復試的人的前一半(高翻復試比例是1:2,刷掉一半人)
我初試成績:政治66 法語56 翻譯基礎130 漢語百科與中文寫作130 總分382。“投機取巧”的心理作用下,我對法語和政治投入的精力不多,法語擦線,差點就無緣復試了。另一個影響是,我的精力更多地分配給了專業課,因而專業課成績還不錯。 初試結束后,鬼使神差的我先去旅行,又接著實習了一個月,后來生病住院,臥床了一個月,真的開始復習復試都3月14號左右了,雖說一周多時間只復習復試,但前期投入的精力不夠,準備不充分,復試成績不高,好在還是擬錄取了。
整體規劃上,我的經驗和教訓,簡單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初試備考時,精力更多分配給專業課,政治和二外保證60分以上即可,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政治二外放松警惕,學的時候還是要認真學,精力分配要合理。[記分方式變化的情況下,需要調整] (2)考研要抱著必上的信念,專心備考,直到復試結束的那一刻。如果真的非常想上研究生,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外企、私企等等的工作和實習機會最好都不要成為誘惑,至少不要占用太多精力影響考研的主線。 [信念問題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每一個考研人都應該在做出考研決定前想好自己為什么一定要上研究生,如果考不上可以怎么做,然后放寬心態專心備考,不要在備考期間猶猶豫豫,用負面情緒影響自己] (3)初試、復試都應該早做準備,全面規劃復習,無論基礎多好。
初試 備考經歷 我的備考基本是從大三下開始,從之前的悠哉無目的生活狀態逐漸調整到生活規律,每天學習一定時間的狀態。
2014年3月-6月(大三下學期)主要是收集資料和信息,備考CATTI三筆三口、法語四級。三口法四都掛掉了,三筆低分飄過,可見我的學習狀態是真心不好的,沒有緊迫感,狀態調整的很慢,后來逐漸采取強制措施,卸掉微博,關閉朋友圈,用時間管理軟件統計每天時間分配。(推薦aTimeLogger)
7月-8月暑假在家,考研復習才算真的開始。每天學習時間6-10小時不等。每天練習一組漢譯英英譯漢翻譯2h,做法語語法練習2h,看百科書籍1-2h,閱讀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十八大報告2-3h,抽空對著肖秀榮精講精練看看他的公開課視頻,每周一套其他學校的MTI真題,和研友互相修改討論,和班里同學做過幾次練習,互相找材料練習翻譯,修改討論。暑假做了很多嘗試,學習狀態逐漸有了,但是效率并不高。
9-10月回學校后,嘗試在宿舍和教室自習,效率時好時壞,有時候一大早去教室自習一天,學習12h小時,有時候在宿舍學會習,上會網,跟舍友聊聊天,學習四五個小時。10月底在考研小伙伴的監督下,我終于把資料搬到考研教室,開始了常駐自習室,學習高效的時光。 這期間,仍堅持每天一組漢譯英英譯漢練習,后期隨著熟練度提高,把練習難度和數量稍稍提升了。此外,每周做一套北外MTI真題,每周六晚上看群友們討論翻譯,之后再跟研友討論真題的翻譯。 9月整理百科詞條(之前買過的學姐的資料和自己總結的),近1400條按專題排列好,放在kindle上,三餐過后,站在教學樓大廳里記憶一會。 政治復習是從9月正式開始的,用肖秀榮的精講精練和1000題,每天1-2章的速度看書做題,到11月初過完第一遍。復習政治的時間比較固定,午飯后背完百科詞條,看上一兩章。 這段時期我的法語復習進入了誤區,直接從真題上手(之所以是誤區,是因為自己水平實在太爛了,選擇幾乎每道題的知識點都要查了才會做),做了10-14年法語真題后,暫緩放下了做真題,開始過基礎知識,看《簡明大學法語》,整理筆記,根據考點摘錄每課的內容到筆記本上(比如符合時態動詞變位的配合,常考察的動詞介詞搭配等等)。
11月固定到考研教室學習后,保證每天9:00-19:00都在自習室(除了午飯時間),晚上回宿舍后學習、洗澡、洗衣服、偶爾看電影放松,復習節奏基本穩定下來,我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這段時期繼續保持翻譯量,每天早上先做一組翻譯練習,每周模擬一次翻譯基礎考試,卡好時間,周六仍舊和研友討論MA或MTI的真題。報了11月的CATTI二筆,沒專門準備,還記錯了考試時間,考前一周才知道要考了,大概做了下二筆的綜合能力就去考了,結果二筆兩門都比5月三筆考得高。(用心真的很重要)這段時間短語的整理收集工作也開始了,研友們分享了各種短語資料,the economist常見詞匯,china daily三年熱詞匯總,往年MTI真題短語匯總等等,我還買了china daily微店的兩本紅寶書。過了兩遍打印的短語資料后,開始動手整理符合北外風格的短語(其實北外的風格還是會變的,準備起來要廣,要靈活)以及往年的真題上的短語,把覺得可能考得短語摘抄到筆記本上,以備以后查看。
正式開始寫作文,是11月份了。很久沒動筆寫過中文作文,寫起來很難,抵觸情緒很大,后來我找了一位學中文的高中同學一起寫,他寫英語考研作文我來批改,我寫中文作文他來批改,互相監督每周寫一篇。(實際我一共只寫過四篇作文)每篇作文寫好后,同學幫我從審題、立意、語言各個方面提建議,后期看高考滿分作文,作文素材,便結合他的建議去積累,開闊思路,調整文章結構,合理積累安排素材,美化語言。同時看《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真題解析及復習詳解》,看各校百科、查漏補缺,看各類應用文,學習格式。值得注意的是,各校之間的題目,各校不同年份的題目都有重復,看真題是很好的尋找方向的方式。北外前幾年風格很穩定,主要考察文化,但今年百科涉及了時事內容(IS、戰略伙伴關系、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復習百科的時候不能離開北外的真題,但更不能只圍繞北外的真題。 法語繼續前一階段看課本整理筆記的任務,看完課本后,開始認真做真題,05年開始北外二外真題題型就固定了,我做了05-14年十年真題。每道選擇完型旁邊都寫上詳細知識點。詞匯量有限,也沒太多時間背單詞,后期我基本放棄閱讀和翻譯了,只希望能把前面50分盡量拿到,后面能得一點分是一點。提早準備絕對不會出現我當時手忙腳亂的情況,北外法語考得并不難,循序漸進復習,拿到70+的是不難的。 11月中旬開始了政治第二輪復習,先做10-14年真題選擇題部分,對照肖秀榮的真題知識表熟悉知識點,隨后做了肖8選擇題,看肖8大題的知識點。
12月我翹掉了所有的課,基本只呆在自習室。 12月上旬翻譯繼續保持練習量,整理短語熱詞,卡時間做模擬,回顧真題。考試前一周半,翻譯量降低下來,回顧真題中的考點,整理注意事項,記憶整理好的短語熱詞。 百科和寫作也回歸了真題,整理真題中百科的答案,繼續熟悉詞條,練手寫作文。 法語后期也是回歸真題,記憶考點,背背翻譯。 12月份政治很“熱鬧”,肖4、任4、蔣中挺5,啟航5,啟航20天20題等等全出來了,還有好些網上小有名氣的政治模擬題、答題方法。我重點做了肖4全套,看了風中勁草20題和啟航20的重合部分,選做了幾套模擬題的選擇部分。考前一周主要記憶了下大題。
備考資料 翻譯基礎 《英語翻譯三級筆譯》
《英語翻譯二級筆譯》
|
| |
| 特色報告 1.十八大報告 2.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 3.政府工作報告 4.領導人訪問講話 |
| 外刊 Financial Times Economist |
| China Daily 紅寶書 Economist 熱詞 MTI各校真題短語匯編 | | |
| |
| |
| |
|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法語
政治 肖秀榮系列 | 1000題、10年真題詳解、時事政治、8套題、最后4套題 | | | | 蔣中挺5套、任汝芬4套、啟航5套、啟航20天20題 | (貼不了鏈接sigh,有些站外的資料是鏈接的形式)
經驗之談 翻譯 1.每天一組漢譯英、英譯漢練習應當有保證,材料最好選擇有參考譯文、有評析的(如外研社二三筆教材)。 2.中英文閱讀都應當有輸入,關注Eco中文網、FT、China Daily 等微信公眾號,閱讀比較方便,可以每天抽閑散時間看。鑒于前幾年考察了中國文化的翻譯,中國文化方面的英文書籍最好有涉略(我閱讀了人文中國系列的英文版部分書籍。) 3.真題10 月開始做,卡時間模擬練習。考試時,每行我留了兩指寬,方便修改,平時練習也可以這樣做。書寫要整齊,平時就養成好習慣。 4.短語的資料非常多(加一些MTI 考研群會發現的),注意精選記憶。 5.自己的譯文自己很難發現問題的,找研友一起討論翻譯會有新的洞見。 6.CATTI可以順便考一下,不用花很大精力專門準備的,考研期間多拿個證書是件激勵人的事。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1.名詞解釋一定要把握出題方向,不要復習太偏。真題考過的會再考,不僅是北外的真題,還包括其他學校的真題(太專業的,比如外經貿的不必太關注)。以前的題目側重考文化,夾雜地理、經濟等方面的知識,15年真題考了時事熱點詞匯,平時注意積累,關注新聞。 2.應用文寫作北外側重點不在格式,而在語言。今年考題,解說詞、說明書、新聞等都是這樣。閱讀輸入此類文章才能“下筆如有神”。當然,必要的公文格式還是要知道的。 3.大作文北外不會太刁鉆,都是大眾化可以寫的題目,文章要出彩,靠的是語言功底了。高考作文的形式和材料可以借鑒一二。作文寫好后找人提建議修改會比自己一個人琢磨效果好。
二外法語 1.《簡明大學法語教程》最好能認真過一遍,基本的語法和詞匯里面都涵蓋了,課后的翻譯練習也非常好。 2. 800 題主要針對語法,稍微難一些,做的時候要硬著頭皮做,做好筆記以便日后查看。 3.《大學法語考研必備》中,最好能把北外考察的題型都做了。 4. 真題的單選和漢譯法非常重要,有很多知識點和詞匯反復在考。 5. 法語時態、語法體系最好能自己理清楚,繪制表格是蠻好的方式。
政治 1.復習不必過早。暑假開始可以做點準備,9月正式復習,跟著市面上政治復習資料出版的進度復習基本可以進行三輪復習。 2.考前一周要對當年的時政有把握,肖4大題值得好好背。 3.真的是60分萬歲!這科目考多了以后用處并不大(二外并不是,二外能多學點還是多學點的好)。精力不要分配太多了,但要保證安全過線。
復試 復試之于我,教訓更多~初試前我鬼使神差地投了實習簡歷,考完出去玩了一周,回來就開始上班,每周五天8H上班+2H通勤,回宿舍后基本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簡單地做下聽寫,便要洗洗睡了。后來住院一段時間,臥床一個多月,沒學習什么。直到知道復試時間提前到3.28、29,才被逼上梁山,正式復習。
視譯 450-500詞的文章,先閱讀準備5分鐘,然后開始翻譯錄音。 練習材料: 《英漢視譯》 國際會議上的講話(推薦英文巴士) 建議: 1. 初試結束后短暫休息就應該開始練習,不要拖延(無論初試考得怎么樣)。 2. 練習時候給自己錄音,檢查自己錄音是否清晰、自信、流暢。聲音好聽應當是可以加分的,試想播音員的感覺~ 3. 每天練習,熟能生巧。
復述 3分鐘講話,聽兩遍,考場提供3張A4紙供記筆記,聽完大家一起復述錄音。 材料: 奧巴馬每周演講 國際會議致辭 各種講話 《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指導》 建議: 1. 盡早習慣使用熟悉的筆記符號 2. 復述同樣也要注意語音語調,盡量清晰、自信、流暢。
面試問答 500詞左右的文章,在準備教室閱讀8分鐘后攜帶筆記進考場。我的考場有三位老師,要求做自我介紹,然后每個老師問了一個跟文章相關的問題。(據說有的考場壓根沒問跟文章相關的問題=.=) 建議: 1. 準備常規問題:自我介紹、本科學習經歷、考北外的原因、學翻譯的原因、翻譯經歷、今后兩年的學習規劃,往后的職業規劃等等 2. 環境、能源、經濟等熱點問題平時多閱讀外刊積累。貼近生活的話題,比如公務員考試、電紙書、電商等,平時多思考。問題常會是問現象、原因、你的觀點或建議解決方案等等,備考時遇到熱點話題可以從這些方面問問自己,想想如何說有邏輯有條理。 3.在侯考室的時候,可以打探前面的同學考什么話題,消除一定緊張情緒。(我是下午第一個,恰好換題了=.=) 4. 回答問題時注意邏輯,最好有一二三點。 5. 自信,微笑,有禮貌!
番外: 高翻刷人很多,北外復試晚出結果也慢,復試折翼后期確實要面對太多壓力,調劑是一種選擇,也可以消除緊張情緒。今年調劑系統3月18日開放時,我填了幾個調劑,最后接到中國政法和北郵的復試通知,去了中國政法的復試,當成是備選項。好在北外今年給力,清明假前出了結果,免去一段時間的擔憂,正好在政法的體檢前,因而中國政法的體檢我木有去~ 要不要調劑,調劑什么學校才能滿足是個人選擇咯~但是調劑是一種方式,有了backup plan,之于我能減緩壓力,但不排除有的同學喜歡背水一戰的方式。
相信自己,考研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踏踏實實用心去做,該來的都會來的。心懷感恩,一切都會好~
Viola 2015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