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uyama 于 2015-4-12 09:57 編輯
復試結果已經出來了幾天,論壇里也有人分享了優秀的考研經驗。本來不打算開貼的,畢竟大家分享的經驗已經很好了,不過考慮到自己從論壇里收獲了不少的經驗,自己也應該回饋一下論壇。樓主主要講下自己對于整個備考過程的感受,有經驗也有教訓,希望能夠給后面考研的各位提供些許的幫助。 樓主本科是工科專業,也算是所謂的三跨考生了。工作了幾年,由于對本專業沒什么興趣,因此就選擇了會計碩士作為轉型的起點。恰好樓主高中同學畢業于中財,經過咨詢和考慮,最終選擇了報考中財。 初試:9月份考完注會后,正式開始復習準備考研(個人觀點,如果你能夠保證每天都有充分的時間看書的話,對于初試3個月足夠了,戰線太長并不好,當然這個因人而異,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看書節奏)。輔導資料基本就是論壇里大家推薦的高分指南系列和機工版的各分冊。樓主本人買的是高分指南系列,機工版的是看的14年的電子版的。 數學:推薦《高分指南》,各種類型題目比較全,解題技巧也比較多,題目可能有少量偏難的,不過不影響復習。《數學分冊》的話過于簡單,如果不是數學基礎特別差的,不建議去看。數學本來就是技巧性很強的學科,掌握方法比題海戰術更重要。尤其對于聯考這種純選擇的題目,更體現了解題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歷年真題詳解》這兩本書,對于知識點和解題技巧的掌握應該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題練手和鞏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樓主數學后面又做了陳劍的《考前沖刺》跟人大版的《數學精選500題》,效果一般,純粹是為了保持做題的手感。建議還是以前兩本書為主,所有的例題盡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題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說了,懂的都懂。樓主最終數學應該是錯了一題,還是因為自己看錯了題目做錯的,所以各位考試時一定要看清題,尤其是條件充分性判斷的題目,千萬不要貪快,血的教訓。 邏輯:推薦《邏輯分冊》。雖然買的是《高分指南》,但做完后感覺整本書的條理和系統性不如《邏輯分冊》。邏輯大部分人都是初次接觸,沒什么經驗。其實邏輯也是技巧性很強的,也是講究做題的方法的。人大周建武的《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寫的很不錯,這本書也是在論壇里看大家推薦的。書里面把真題分類講解,對于同類題型的掌握很有幫助,并且通過真題的學習,可以使你感受到命題人的出題思路和偏好。后面還做了一本人大的《邏輯精選600題》,主要也是為了練手和保持做題的手感。樓主最終邏輯應該錯的在1到2題,因為不同版本給的答案有些出入,所以具體也不太清楚。 寫作:鑒于個人寫作水平太差,就不推薦了,《高分指南》和《寫作分冊》應該都可以,看個人喜好了。我也就是把這兩本書看了一遍,沒做什么練習,導致最終寫作成績很差,估計兩篇作文加起來可能就30。關于寫作這一塊,可以參考其他人的經驗。不過最好平時多練多寫,這樣的話對于時間的把握就比較好。樓主就是因為缺乏訓練,作文差點沒寫完,同樣也是血的教訓。 在考前的一段時間,還做了機工版的《綜合分冊》,主要是為了保持做題狀態和把握聯考做題的時間,這個可做可不做。只要保證考前一直都有題目做別生疏就行。 英語:樓主英語水平不是很好,四六級都只有500多分。建議大家還是參考一下其他英語大神的經驗。樓主單詞用的**的亂序版綠皮書,老蔣的《高分閱讀》和《長難句》、機工版《歷年真題精解》,**的《高分寫作》和《拆分與組合翻譯法》。個人感覺書買多了,大部分書都是粗略的看了看,有的索性就沒看。只有單詞看的比較認真,前后加起來應該過了有六七遍,前面兩遍比較慢,到后面就很快了,基本上每天花一個小時就可以看5個list,其實主要看你哪一方面薄弱就把那一塊重點補一下。英語還是需要慢慢的積累,多做閱讀和真題。英語二比較簡單,只要基礎不是很差的,考個70多分應該問題不大。 樓主初試不是很理想,排在100名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沒有足夠重視聯考寫作的訓練,導致寫作分數偏低。還有就是英語除了單詞外,閱讀和寫作都沒有進行太多的訓練,真題也沒認真去研讀。各位千萬不要犯樓主犯過的錯。 復試:當初選擇考中財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沖著專業課去的。在此之前,樓主已經通過了注會的專業階段考試,對于中財復試的這四門專業課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礎,畢竟不用再去學其他的新的知識了。中財初試與復試的比例是3:7。初試成績乘以40%加上復試成績乘以280%,最終總分400分。可見復試的比重還是很大的,今年可以看到刷了很多230+,240+的。 中財的復試分為四個方面知識成就評定與英語口語測試各占5分,這兩項都不需要刻意準備,因此略過。筆試占50,面試占40,主要就是考察專業課的掌握情況。樓主是差不多3月份才開始看復試的書(主要去年剛考了cpa的審計,印象還算比較深,就沒準備太早),后面發覺有點晚了。如果是沒有這方面基礎的,最好在準備初試的過程中就可以看看專業課(畢竟初試兩門其實并不用花費太多時間),有基礎的話,可以在初試結束后就著手復習了。個人建議如果現在有時間的話,可以考一下cpa的會計、審計跟財管(應屆生目前大三可能報不了,往屆生的話有時間最好考下)。能考過自然更好,就算考不過,由于這三門課程基本涵蓋了中財復試的四門專業課,所以對于后面專業課的復習幫助會很大。 復試的筆試題目難度不如注會,但是題目出的很細,有些很零碎的知識點都有可能考到。尤其是13年后,題型與以前比變化較大,多選題的出現更增加了考試的不確定性。四門課,每門雖然只有25分,但是需要把書看得仔細和透徹。由于樓主復習的時間比較晚,所以最終只把書看了兩遍,把以前年度的真題做了一遍,事實證明書看的還不夠仔細。建議最好多把書看幾遍,最好能有個3到5遍,還有就是千萬不要忽視一些不起眼的知識點,很有可能就是考點。另外還有一點,這幾門專業課會有交叉的內容,千萬不要因為在一門課中學過相關知識,就不把另外一門書中的知識放在心上。就像今年財管的大題,類似的例題其實是在成本管理會計的書上,如果在看成本管理會計時沒注意,就會很麻煩。切記一定要仔細看書!!! 面試的話跟去年一樣,一共四道題,中財一道,審計、財管、成本管理三選一,綜合素質一道,英語口語一道。進去后一分鐘的自我介紹,然后就是抽題回答,專業課題目一般比較基礎,還是考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是否全面。綜合素質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答案,看個人的理解和發揮,英語口語念一段專業文章,比較簡單。總的來說,重點還是要把專業課的書看懂看透。 樓主復試完后也是心中忐忑,畢竟準備時間不足,筆試感覺也不是特別理想。出成績后,發覺今年的成績要明顯低于去年,估計也是由于題目比去年略難。樓主最終總成績還行,也算小小逆襲一下。總算這幾個月的努力沒白費。 關于是否要報班的問題,純粹個人觀點,如果基礎不太差的話(只要買的復習資料差不多都能看懂就行),不建議報班,畢竟這些費用也不少,作為學生,大部分人經濟上應該不算寬裕,沒必要花這么大筆的錢。不要過于迷信所謂的押題,踏踏實實穩扎穩打的復習才是制勝的關鍵。 最后,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只是拿來參考,而不是照搬的,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考研的過程是孤獨和痛苦的,但是如果你挺過來了,最終的收獲將是美好的。樓主也希望大家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