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時光永遠停留在最美好的那一段,愿激情與感動可以戰勝時間和遺忘”,這是我在一本書的后記中看到作者留給自己的期許。 你會戰勝時間嗎? 你會在很久之后想起這一天的自己是什么樣子嗎? 你會為今天的決定而自豪嗎? 又是一個新的春天,三年前的春天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兩年前的春天開始準備考研,一晃三年過去了,21歲到24歲這三年足以成為自己青春記憶里最掙扎也是最美好的一段。從查到擬錄取結果到寫這篇文章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用一些文字來分享自己的經驗,但自己的分數不高,的確沒什么可炫耀的資本,也就是經歷的比較多吧,之前總是逛考研論壇,現在也希望能為考研路上迷茫的同學提供些參考。 先簡單介紹一下吧,我是一個專科生,畢業后邊工作邊自考本科,然后繼續準備考研,今年二戰。這就是我從2012年專科畢業到2015年碩士擬錄取這三年里干的事,跨越了專科、本科、碩士,經歷了學習、工作、辭職、備考、二戰,這一大堆的事其實自己都很頭疼在復試面試的時候怎么表達,好在最后還是毫無邏輯地吐出來了,哈。 下面言歸正傳,開始這一路的經驗之談。 一、初試 相信大家已經基本了解了中傳MFA初試的四門考試科目:政治理論、英語二、藝術基礎和藝術綜合。兩年的備考經歷給我的感受是,專業課只要用心準備大家最后其實都差不多,拉開差距的還是公共課,以自己為例,今年的初試成績比去年提高了30分,其中政治+12,英語+12,藝術基礎+0,藝術綜合+6,即便這樣,自己的公共課成績也不算高,所以我覺得對于應屆生來說,專業課是非常好速成和提分的科目,而二戰或是某科公共課很差的同學,別總盯著專業課的每科150分,請一定一定別讓政治英語拖后腿,指著專業課去彌補公共課的劣勢沒那么容易。 (一)、政治 政治的備考量其實還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說9月之后再準備來得及,我覺得這個因人而異吧,如果你本科的時候馬原、毛中特這些課程學習的不錯(重要的是理解)并且不是很抵觸這門課,或許可以把政治的備考放在新一年大綱解析出來(9月中旬左右)之后,如果您政治毫無基礎,個人建議在9月前至少把馬原部分弄透,原因是這門課比較晦澀難懂,重在理解,且每年大綱變化不大,提早準備會為后續的備考提供更多的靈活空間,畢竟政治理論這門課還有毛中特、史綱、思修、時政那么多部分呢。 馬原的學習個人比較推薦徐之明,起碼我覺得他的課讓我聽懂了,有些內容特別是政治經濟學的部分不太好用形象的方式表達,這塊大家一定別糊弄過去,以自己內心真的弄懂為宜,馬原部分的考題基本都是理解,別指望遇見原題。 毛中特的學習個人比較推薦肖秀榮,這個還是因人而異的吧,之前也有很多研友覺得肖爺爺的課嚴肅認真,容易犯困,可能我比較奇葩吧,覺得聽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挺不亦樂乎的。毛中特的學習和時政關系比較大,每年也會因為國家政策有相當部分的調整,建議放在9月之后準備。 史綱的學習強烈推薦蔣中挺,蔣老師的特點就是比較搞笑,能把史實的東西當故事講出來,這門課重點是時間軸要清晰,因為最后出題通常會聯系到多個時期,像一些重要會議,重要著作,以及不同時期的土改政策等這些要重點記憶,越是覺得很繞很難的地方越應該下工夫,因為往往這些就是考點,到最后就是分數上的差別。 思修部分我沒有花過多的精力,因為這部分比較容易理解,分值比例也偏少,不過還是要以自己掌握為最終目的,2015年由于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于依法治國的強調,大綱變化比較大,這也說明了大家一定要關注每年大綱解析出來后新增和變化的考點。 時政部分每年會考到截至考前半個月左右的內容吧,這門課最后準備尚可,到最后那些老師也會出版一些資料。其實近些年的考研越來越重視時政的考察,除了單獨命題外,也和毛中特、史綱、思修的相關考點相聯系,所以建議大家在準備某條時政內容的時候腦子里要聯系到以上三門課程的相關內容,并且做到融會貫通。 最后插一句,很多同學在糾結報不報輔導課,我從始至終都沒報過任何輔導課,如果你有條件可以去上一些課程,至少培訓班的任何一個老師都是對考研情況把握得很透徹的,會多少給你一定的幫助,如果不去上課也不是說自己一個人悶頭看書,網絡上還是有很多課程資源,具體如何獲取資源,可以多多請教前輩。 (二)、英語 英語的學習請原諒我沒法給大家更多經驗,因為我至今還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總覺得自己學習語言的能力真的很差,高考折在英語,四級至今未過,一戰折在英語,二戰這個成績同樣完全可以把自己斷送,不知這個短板還要用多少年才能補長。 就不再誤人子弟了,英語的學習請大家借鑒其他經驗帖吧。 (三)、藝術基礎 關于專業課,我覺得手里的資料很重要,可以不上課,可以不去買,但自己一定要培養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還以我為例吧,我沒上過任何培訓班,在這也不可能給某某培訓機構做廣告,但是我手里有幾家比較有名的培訓班的資料,都是很久之前收集的了,慢慢地就會發現東西好多,尤其有的像辭海一樣,捧在手里和融化在心里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我兩次備考都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做了梳理,許多案例也都是自己在梳理時寫下的最新的,到了考前兩個月,通常會再梳理一次,這一次重結構,因為內容理解后自己是可以隨意發揮的。到了最后階段,手里捧著的都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才是精華。 藝術基礎這門考試我覺得自己的重視程度不是很高,導致最終的成績說不上很優秀,尤其是第二年基本沒怎么管這科(大家不要學我),這門課成績高對于最后還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的,每年130+的人都很多。官方給的參考書是彭吉象的《藝術學概論》和王宏建的《藝術概論》,這兩本是要認真閱讀的,尤其是彭的那一本,最后的梳理可以按那個結構自己擴充。除此之外,如果準備得比較早,希望大家可以多讀一些藝術學相關的書,比如朱光潛的《談美》、宗白華的《美學散步》、陳望衡的《藝術創作美學》等等,這些書就是培養一種對于藝術認知的感受,會讓你漸漸地覺得自己所經歷的考研原來是那么美的一件事。 除了書本的東西之外,現在的考試越來越注重綜合素質的考察,比如今年就考了名詞解釋“格式塔”,這個完全是心理學領域的知識,包括大題考了主旋律電視劇的相關思考,這些側重影視部分的重點內容可以放在藝術綜合里一起準備,反正就是告訴大家,考試題不可能完全是那兩本書,像一些文學、傳播學、接受美學、心理學的相關基礎知識也要有所涉獵。
(四)、藝術綜合 這門課我一直都覺得是用生命在作答,之前看到過一篇經驗帖,說有的人準備了三個月就考上了,有個人考了三年還沒考上,那是因為你看似別人三個月考上,其實在過往的二十多年里人家早就習慣了一種對待藝術和欣賞藝術的態度。我覺得的確如此,因為這門考試的很大部分都是你從來沒遇到過的,或者是在備考過程中沒有重點準備的,也惟其如此,這門課的考試才覺得異常地投入和過癮。每年成績公布后這門課都有很多費勁力氣還成績很低的人,可能因為他們太把考試當考試了吧。今年初試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根本就考不上,只想完整地把這段經歷走過,但當我考完藝術綜合回家的時候,真心覺得無論結果如何,自己的那種投入和享受已經勝過了一切。 這門考試的題量會比藝術基礎少,所以考場上不用刻意地去追趕時間,我倒是希望自己在發卷前的那一刻忘記所有的東西,用真實的自我儲備作答。當然,這門考試的特色就是范圍廣,東西多,不看不可能,全記下來也不可能。由于名詞解釋占80分,之前一直都很重視這塊,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看所有門類的所有內容,10月份的時候總結了《藝術學基礎知識》那本書上幾乎可以出名解的內容,這個總結不是把書本上東西照搬,有些書上不完整的部分還是要結合百度百科,或是其他理解來準備,每個名詞解釋200字左右,而且要有嚴謹地表述。比如,第一句話是概念,協奏曲是XXXX;第二句話是類型,協奏曲分為XX協奏曲、XX協奏曲和XX協奏曲;第三句話是特點,協奏曲一般怎樣怎樣,從怎樣發展到怎樣;第四句話是代表作家作品,著名的協奏曲有XX的《XXX》、XX的《XXX》等,即使書上不是這個順序,也建議大家統一結構,一方面自己好記憶,另一方面老師會覺得你是個邏輯嚴謹的孩子。 下面說一下大題,大題更加注重結構,如果你準備考研的時間比較晚了,那么請重點摳結構,沒有結構一切都免談,因為如果你理解了結構,內容是不用準備的,考場上隨意馳騁就好,藝術基礎的簡答論述可以根據各個章節總結出重點的部分,藝術綜合更加關注熱點,比如今年考了《爸爸去哪兒》拍攝的多機位運用,遇到這種題那就是發揮你生命光芒的時候到了,考研之前一定要想想那些熱點話題,會怎么考,答題結構是怎樣的,比如我之前準備了春晚和真人秀節目的重點論述架構,雖然沒考,但那種思考方式可以為你鍛煉一種成文的思路。大題是最難把握的,當然也是分數高下的分水嶺,考前一定要至少模擬一次,體驗下具體答題的時間的統籌分配,至少無論怎樣一定要全部答完。 二、復試 現在關注復試可能著實有點早,每個專業、方向的特點可能也千差萬別,建議大家最好認識一兩個本方向的學長學姐,在復試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復試流程吧。 第一天:報到+體檢。 研招辦的通知寫著復試編號單號的這一天體檢,雙號的后一天,實際雙號的去體也沒人管,尤其是第二天有英語口語考試,大家都集中在第一天體檢,排隊已然快瘋了,那天我是早上7點出的家門,地鐵1號線從八角游樂園站到傳媒大學,沒想到一連站到了天黑,晚上19點吃的這一天的唯一一頓飯,不易啊。總結下來還是應該一早就去抽血,然后先做心電圖和胸透(因為這兩項人會越來越多),后面再去報到、體檢其他項目就很easy了。 第二天:外語聽力口語測試。 MFA各方向的考試是臨近中午了,進去之后抽2道題,聽力口語各一道,首先是聽一段錄音,回答三個問題,然后根據考官的提問說一段口語,口語部分根據專業可能題庫會不同,新聞傳播類的偏難,藝術類的偏生活,反正我是什么也沒說出來,之前所有人都說張嘴就是60+,好一點就是80+,但我真的只得了40分,所以實踐也證明這個不及格不影響錄取。 第三天:專業筆試。 筆試考試統一是在1號樓,下午14:00-17:00,參考書目錄研招辦會在初試成績發布后給出,各方向每年變化得應該不大。 第四天:專業面試。 各個學院自主安排,進去之后主要是自我介紹,說科研設想,抽提回答,老師提問,如果有作品可以在自我介紹之后示意老師是否可以播放,每個人5-8分鐘吧,按考號排序(不是初試成績)。如果初試成績不理想,只有在復試筆試和面試上重點突破了,還是希望大家更注重初試一些,因為初試高分的同學復試也沒理由就差,更何況復試來的都是全國的精英,純指望復試逆襲風險有些大。 第五天:同等學力加試。 大部分人都不涉及,專科生考研和成人高考本科生會涉及同等學力的問題。 三、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1、中傳好不好考?學碩專碩哪個好考? (1)這要看什么專業什么方向,熱門的專業固然競爭更激烈,比如中傳影視方面的專業肯定是沒那么容易,相對于一些理工科的專業也許會容易一點,如果是自己認定了的選擇,那就用堅持和努力來化解這個問題,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學術型和專業型要看自己的興趣和自身情況,像我英語這么差,考英語二還險些被淹沒,學術型根本不用考慮,根據近幾年的形勢來看,專碩越來越火,競爭更激烈,也會有擴招的趨勢。
2、在職考還是辭職考? 我是工作之后先在職準備了一段時間,又辭職備考的。在職考研壓力會很大,心理和生理都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天工作忙了一天晚上還要熬夜看書,這需要非常人的意志力,所以我最終辭職了。但是辭職之后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時間大把大把的有,反而沒有之前那么強的斗志了,關鍵是自己要規劃好自己的生活,然后嚴格執行。我也知道有許多在職考上的同學,特別佩服。
3、一戰失敗了要不要二戰? 一定要。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前輩都會讓你結合自身情況來定奪,但我真心覺得如果自己已經付出了一年,那就不要放棄,除非你自己都否定了當初的選擇。我兩次考研的專業、方向完全一樣,這是我最初的選擇,我一直覺得考上不是一時的中獎,而是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不能否認自己前面付出的努力。至少后一年的備考中你的能力儲備是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累加的。二戰可能會面臨生活的問題,面臨別人的另眼想看,冷嘲熱諷,但自己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慢慢就會覺得,做自己真的超幸福。 不知道看帖子的有沒有復試被刷的同學,我只想說,走到那個位置已經證明了自己真的很棒,就像我復試時遇到的很多同學都特別強,但是選拔性的考試終究會有人提前離開,至少對于我,如果今年止步復試,我一定有勇氣和力量再戰的。
4、專科生考研有多難?自考生考研有多難? 首先有一點要放心,研招辦不會因為你的身份而對你有任何操作,初試時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我第一年考研由于當時本科畢業證還沒拿到(現在好像新的規定只要自考辦出具證明畢業,可以按往屆本科生身份報名),所以是以專科同等學力身份報名的,同等學力初試沒有任何差別,中傳的特殊規定是復試,第一,復試筆試要加考兩門考試,各專業加考的課程不同,考試科目也會提前給出;第二,復試要提交本科段至少8門考試成績的證明,也就是說,您不可能專科畢業后不上學就純考研,無論是自考還是成考,至少是在讀狀態;第三,復試時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至少一篇,這個還是挺重要的,如果專科生決定了考研,請你務必在10月份之前把paper發了,可以自己寫論文聯系出版社,也可以在taobao上找個代理幫你發,因為10月之后重點沖刺階段你不可能再弄這個,復試從分數線發布到復試很快很快,也沒時間發,我當時就是7月份發的。 上面說的都是同等學力,自考本科生是按往屆本科畢業生身份,不是同等學力,不需要加試,不需要發paper。
5、如何了解本專業本方向導師信息? 導師信息初試之前不用了解,確定進復試之后可以著重了解。第一,可以登陸你報考專業所屬學院的網站,有的學院會給出每個專業的導師資料;第二,可以去網上查閱導師的資料和論文,尤其是近期論文,比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賬號依然可taobao;第三,我個人不建議正規流程以外單獨聯系導師,畢竟在這種節骨眼上你去聯系老師會有些尷尬,一方面你還不是他的學生,也的確沒有什么學術層面的問題可以擺上來探討,另一方面,公平環境下的競爭流程還沒有結束,會給老師一種你很急躁的感覺。只是個人建議。
6、初試那幾天的食宿問題? 如果你的考點不是在你學校或住處附近,請提前預訂酒店,尤其是在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考點到時候會很難訂到,我當時是9月份報名完就訂了的,到11月中旬現場確認之后基本就不太好訂到了。然后建議大家多了解一下酒店信息,吵不吵,暖不暖,燈光亮不亮,這些都會影響到考試,我之前訂的是北門東邊的漢庭,圖的就是離得近,但是房間燈光巨暗,晚上看東西會很費勁,而且也挺冷的。吃飯的話西街美食比較多,這個不用愁。 另外,建議大家如果經濟允許不要和同學研友合訂酒店,最好單獨行動。這個是我一直堅持的,考前的狀態很重要,專注度也很重要,你和別人一起行動無論是協調生活還是簡單的交流都會打亂自己在學習上的節奏。此外,從自考十幾科的考試到考研兩年,我一直都堅持在考前一個小時到考點門口,把該記的知識點再熟悉一遍,重要的論述題框架再過一遍,這些東西你可以在出考場的一刻忘得一干二凈,但是考前一小時的那種專注,會為接下來的三小時頭腦風暴提前預熱。
7、關于整個備考階段的狀態調整。 總體來看,考研算是需要備考時間較長的考試,尤其是二戰三戰的同學,這些東西會接觸好幾年,每年的10月份過后考研大軍會猛增,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一定要保持自己心態的穩定,第一就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嚴格實施,不要別人拉你逛街就跟著走了,逛街本身沒什么,只是這種連貫的學習狀態斷了之后會大大影響狀態,如果實在沒有狀態也不要逼自己,一個人出去走走,睡一覺,一切都會好的;第二如果談戀愛的各位請在考研的沖刺階段一定珍惜包容彼此這幾個月,考前分手那跟死差不多吧;第三你會經常看到某些培訓機構或是老師發微博微信說自己多牛多牛,又有多少學生考了高分,又押中了多少題,這時候無視就好了,很多都是有目的的營銷,誰也不會說自己落榜了多少學生,所以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第四考前的身體狀態一定要調整好,多穿點別著涼,走路看著點路,拿刀子的時候小心手。我就是12月中旬了還發燒39度,自己一個人坐車去醫院輸液,當時就想我肯定考不上了,起碼享受完最后的這些充滿未知的日子吧。
寫到這突然發現,起了那么文藝的一個標題,竟然寫了一篇毫無文采的流水賬,不過還是以大家能看懂為前提吧。 最后,插播一個小廣告,自己一書柜的資料現在希望可以超低價轉賣,繼續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我會在這幾天統計好一個列表,有興趣的同學可* 交流(其他聯系方式好像會屏蔽),或是還有其他問題咨詢也行。 最后的最后,祝福你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