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記 陽春三月,霧霾散離;論文草就,心曠神怡。考研之日,一年有余;伏案淺思,往事歷歷;酷暑寒冬,無所畏懼;終如吾愿,而達所期。 考研結束從2014年12月27日初試結束算起,已過去三個半月,從3月29日復試結束算起也過去半月有余。本打算在知道自己被錄取的當天晚上寫點東西祭奠一下過去的一年,怎奈瑣事纏身,難尋半日之空閑。昨晚,最后一個去復試的同學也回來了,大家把酒言歡,將考研期間壓抑的種種徹底是放開來,考研到此為之已經告一段落,于是今日我也將之前承諾要寫的考研記,付諸筆端,聊表心中所想。 一、考研念頭之來源 說起是什么時候想考研?那大概是大二抑或大一,總之來說考研想法由來已久。至于為什么想考研?最初的目的可謂高尚、圣潔“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后來隨著學習的深入發現自己在本科期間真的沒學到什么東西,求知欲加固了我的念頭。大三實習結束,對于前途心生擔憂,于是想借助考研而又一個好的工作平臺的想法進一步推動我義無反顧的堅持考研的想法。 二、考研之準備 考研之前拜訪了一些前輩,聽過一些考研交流會,參加了一些考研講座,為考研提前把了個脈。在大三下實習期間,看了一些和專業相關的入門書籍,把單詞背到了T部分。然后六月實習結束,收完麥子,7月份在老校區東區開始了真正的考研復習 三、關于考研的一些問題(為后來之考研人提供借鑒) 1、考研需要報班么?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問題,想報就報一個,自己去聽去感受,只要有其中的一節課讓你受用,其實你就賺了。實話說考研課我只上了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感覺沒必要然后就沒去。 2、考研的書籍怎么辦?因為我考得歷史學,所以當時就買了人家學校要求的專業書,加上自己的專業書和復習資料就開始了一輪復習。 3、考研復習怎么規劃?我最初給自己定的是專業課三輪復習計劃,政治11月開始,外語每天6個小時,單詞過夠三遍,真題兩遍。 …… 三、考研之進程 洛陽七月份的天早已酷熱難耐,從新校區擔箕覆履長途奔襲至老校區,當時就說,如果要是考不上真對不起求學的這種態度。安定下來之后就開始了真正的考研時光,當時被分在了2食堂對面一樓的一個宿舍,八張床住了我們班八個男生,地上涼席一鋪后來又躺了一個,另外必須要提及的是自習室搶座大戰,堪稱慘烈。所幸老校區的同學提前給我占好了座位。左邊坐的好像是文學院的長的不太好看沒怎么看過,右邊是一對情侶我看的心煩所幸也不敢再看,后邊的作為經常換人據說是政法學院的,前面的據說是連續領八千的學覇,怕被虐殺也沒敢打理。在這里必須提及一下“坐在后排靠窗的那個女孩”他給了在炎炎夏日一絲涼意,至今仍然清晰記得他穿的黑色蕾絲連衣裙,還有那扎起的馬尾,后來有一周沒見到她,感覺考研的信仰就快崩塌了,至此之后晚上宿舍的暢聊會我就以“我的信仰”來代稱她了。 在老校區的兩個多月,是考研過程中最有動力,最能集中精力的一段時間。早上7點半起床,喝上一碗胡辣湯幾個水煎包或者來上一碗豆腐湯,匆匆趕往教室。夏天教室太熱,于是就拿著水杯,馬扎,風油精,到教室外樹下看美女邊背單詞,也是相當愜意的。中間回過一次家在家吃了幾天西瓜吹了幾天空調,灰溜溜的又滾回了學校繼續未竟的事業。在老校區最難熬的是晚上,兩個多月用了四盤蚊香,兩瓶花露水,十點之后阿姨散去,水房里傳出被涼水痛澆后的一聲聲慘叫。其中有一天晚上熱的直接失眠到6點,然后就起床喝了碗牛肉湯背書去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秋天到了,9月份,我們又大包小包地遷往了新校區。在新校區條件改善了好多,整個自習室都是我們班的同學當然也有我的直接競爭對手,我時時的在關注著他們,并麻痹著他們。 不得不說飽暖思淫欲,在新校區條件雖然改善了,但是學習的盡頭卻逐日減弱,由早上8點到教室延遲到9點,有時十點才能到教室。宿舍晚上不熄燈不限電,于是小酌痛飲便為常事,還有整個下午不學習出去買菜晚上吃火鍋的,每周七天定期和全班男生打上三次球,科比的比賽也是幾乎一場沒錯過,總之在自習室女生眼里我已變成把考研男生打醬油的二號人物,就這樣我堅持著自己的節奏,按部就班推進著自己的復習進度 ,最令人惱火的是在此期間臉上出逗以致幾乎毀容。我放慢了復習的腳步可是時間并沒有,轉眼間考試大限已到,考試的前三天在宿舍呆了三天做著一些與考研有關或無關的事情,等待著考試的到來。 12月27日,走進考場,第一門政治無關痛癢、第二門英語讓我直接有退賽的沖動,幸好晚上在宿舍看了一場小牛大逆轉的比賽又讓我重新開始準備第二天的專業課,第二天專業課寫到我手發僵,背發疼。考完之后的第一感覺是,已經考不上了。 四、考研之感悟 1、考研要有自己的節奏(*博說,我是把快樂學習法發揮到極致的人),別讓他人的語言或行為干擾自己的節奏(這個關鍵是你要制定一個科學的復習規劃,保證這個規劃能夠完成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節奏)不慌不忙,完成自己要完成的東西既可。 2、考研結果的高度在專業課,低度在英語,所以專業課一定要作為重頭戲對待,英語保過線。當時我給自己制定的專業課計劃是三輪復習,第一輪要了解課本講了什么,而論知道重點講了什么并且開始背書,三輪要做到幾乎能對課本重要知識點原意復述并開始猜題押題。 3、對于英語的復習關鍵在閱讀和作文,閱讀要把真題給做完且做到里面的單詞即查即記,當成高中英語課文分析翻譯,搞清楚題目陷阱設置的某些規律。作文我當時是背了幾篇作文,然后自己組織了一個萬能作文模版,考試的時候直接就套上用了。 4、考研的心態,我始終認為不管做什么事且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順其自然,當然所謂的順其自然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礎上的。放平自己的心態,可以對結果忐忑不安但不能讓這種忐忑影響自己的生活,學會調節和適當放松。 5、運氣其實在考研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可小覷,當我知道成績時,我就說,這是一個意外,純屬意外,當然其實我也想到了這種意外。(所以說在平時要多攢人品,積德行善) 6、考研究竟值不值得,有各種說法,至于考研值不值我想等上完之后再說不遲,即使10個人里9個人說不值得,作為年輕人也應該堅持自己的主意,別人說有別人的理由,不試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事情的結果。
五、fushi經過 初試結束,感覺已無希望,遂赴鄭打工,在鄭一月有余,在此期間獲知初試成績357,心中不由大喜,暗呼幸運!正月18返校,開始復試之準備,幸有謝學姐之指點,使我得以要訣。復習的主要側重點就是課本基礎,以前看過關注過的論文,幾本專業著作,當時著重看了《街頭文化》。3月20日獲知復試信息,26日啟程赴漢,至漢,謝學姐熱情接待此處不勝感激,住于卓刀泉立交橋,休息兩日開始復試。 初試相對簡單,但由于寫字慢好多都沒寫完或者不能深入答道點上(1、近代日本對中國教育、政治、思想文化的影響2、簡評蔣介石3、辛亥革命對近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影響) 面試前一晚即初試當晚,過度緊張失眠至6點,7點起床吃飯,8點至近代史所,然后抽簽幸虧是18號(總共22人)于是就在休息室小憩至10點半,醒后和臨近的人閑聊了一些河南學子多么不容易,國家對河南如何不公,,,這時工作人員便叫了我名字,真是什么都沒有準備,便進了辦公室。辦公室三個老師,兩男一女,我就認識朱英老師,然后我就開始自我介紹,主要圍繞我為什么報考經濟社會史以及為什么選擇華中師范大學,完了之后女老師先提問我問題(畢業論文參考的資料,你對家族感興趣有沒有讀過相關專著?)對于第二個問題我說沒有讀過,但是讀過相關其他的論文。在此期間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1、忘記了我提到的一個我的老師的名字(太緊張導致,這個老師華師畢業,然后男老師就問了,我就忘了)2、朱英老師之神補刀(我說論文資料難找,老師讓看影音的報紙,我說了一些看不了這些報紙之類的話,然后朱英老師說“你小小年紀就看不了,歷史研究也離不開舊報紙啊,況且我這么大年齡也在看啊!”當時我就蒙了,趕快解釋如斯如斯,朱英老師鬼魅地一笑說“這不是重點,我就是提到這里了順便說一下,你可以出去了,當時就感覺研究生無望了。。。。忐忑忐忑。。。。。。 英語口試相對簡單,我們是最后一組,老師可能是急著吃飯(因為已經11:30了)所以我們這一組進行的較快,幾乎兩分鐘就完了,當時我的題目是,自我介紹,我就說了三句話。然后開始第二部分抽話題,抽的是微信什么的,我就照著問題用陳述句讀了一下,又說了兩句,然后連著說了三個ok.第三個題是讀史料,看不太懂,擰巴著讀完了。 考完后去武大看了櫻花門票20,心想可能一輩子再也到不了武漢了,感傷的要死,已經做好了跳長江大橋的準備,晚上輾轉反側,想著考不上以后生活該怎么來過,晚上抽了一包煙。。。。 早上起來武漢陽光明媚,試著給院系打了個電話,問最終結果,電話接通,工作人員是個女孩子,她說你稍等,大概等有1分鐘,在這一分鐘里我想到了無數句安慰自己不要跳江的話,并且在想象中死了100次,電話那頭終于傳來聲響,你被錄取了。還沒等我問你是否看錯了和謝謝,人家那頭已經掛斷了電話。直到現在,我一直認為這個女孩的聲音是世界上最好聽,我仍然不敢相信,,,,,我認為這真的是積德行善的結果。 結語
在20出頭的年歲里,能有一次堅持自己的主意并潛下心坐冷板凳何嘗不是踏入社會前最好的一筆財富呢?若干年后聊起大學這定是一段值得大侃特侃的經歷。23歲,尷尬的年齡,在這個尷尬的年齡又干了這件尷尬的事,不知道現實會不會讓我的理想變尷尬。還是那句話,我們能把握的只是現在,至于將來交給命運吧!!! 在此,要感謝一起走過考研歷程的孩子們,如果沒有煩心時一杯一杯復一杯,沒有郁悶時擋拆、傳球、投籃的不努力學習,沒有中午六七人一群嗨吃白沙羊肉燴面,恐怕我不會堅持到12月27號;還要感謝那些在自習室讓我看到什么叫努力學習的態度從而激發我學習熱情的孩子;另外還要感謝父母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是你們一句句的沒事,讓我心安理得從事著這件尷尬的事。感謝在武漢幫助我的謝學姐。 時值深夜,萬籟俱寂;心緒繁雜,欲理還亂;寥寥數筆,謹此記之而已! 公元2015年4月14日子夜于伊河之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