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文章來自于一名已經畢業了的直博生,他為我們詳細地描述了他當年選擇直博的理由與心路歷程,相信我們也能從中受到啟發。
88.jpg (18.79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2015-5-14 18:15 上傳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直博生。2007年七月本科畢業,九月博士生入學;2012年十月提交畢業論文,下個月,即十二月將要答辯畢業。謹以此文獻給我五年多的博士生生涯。
一、為什么要讀博,要不要讀博
我本科的班里有20名學生,系里有大約120名學生,四年學習過來我在班里的排名是7/20,系里大概是35/120。年級保研的比例大概為前20%,在保研開始的時候我就知道和我關系不大。當初可以選擇的道路有兩條,一是找工作,二是考研。我當時想的并不多,覺得“理所應當”地繼續讀個碩士再工作比較好,所以幾乎沒有糾結過這個問題。在論壇上搜索整理了考研復習的經驗,在暑假上了考研班,開始準備考試。大四開學的時候面試過一個公司,被錄取了。幾乎同時,年級的保研也正式開始了。這時候才知道除了那20%的名額以外,還有些別的花樣,比如別的學校給的名額,別的學院給的名額,還有直博生名額。我的導師大四帶我了一門課,我問他問題比較多,他對我有些印象,后來他手頭有了直博生的名額,我的排名也比較合適,他就問我愿不愿意讀他的博士生。我想了一下,讀碩士要三年,讀直博據說是五年,只多了兩年,相當的劃算啊,而且不用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了,于是就徹底放棄了工作的想法,同意直博了。當時我忽略掉的問題是,直博的名額是在碩士保研之后的,也就是說成績最好的同學都是保碩士的,直博的名額是排在后面的,這說明還是保碩士好啊。區別在哪里呢?區別其實在于保碩士的同學在讀碩士期間如果有興趣讀博,可以免試轉為博士生;在轉博前可以先碩士答辯,拿到碩士學位,也可以直接轉了,等畢業拿博士學位。而直博生必須讀到底,如果中途想退出,要四年才能拿個碩士學位走人;而如果想拿博士學位,所謂的5年其實是最短時限。所以,直博生的壓力相對是要大一些的,因為沒有退路。直博生入學也有考試的,不過難度不大,我們幾個報名的都順利通過了考試。
回首我當年的決定,除了感覺畢業年限比較短之外,還有個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我大三暑假的時候國家基金委發起了聯合培養博士生計劃,大四開學的時候本校就有很多才開始讀博的師兄直接申請出國了。所以我在學校直博,應該也很快可以申請聯合培養的。
總結一下,我當初選擇讀博士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自己想偷懶,不想參加碩士招生的全國統考了,而且直博時限相對比較短;二是讀博期間有機會出國學習一段時間。
我問過自己很多次,如果重新給我一次機會回頭做選擇,我會怎么選呢?這就牽扯到我想談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讀博?有人是因為科研興趣,有人是因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人是因為順著導師、家長的建議,等等。
二、給后來者的建議
當然,如果是真心有科研興趣的人,絕對是適合做這件事的。但是,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像我當年一樣,并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么。畢竟從小到本科快畢業,我的學習生涯都是以考試為導向的,幾乎所有的學習對象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如果有問題不會,可以問問會的人,總是可以找到令我放心的依靠的。如果成績不是那么理想,也不打緊,畢業就是一條分數線,過了線也就安全了。但是讀博士就不一樣了,課程學習的分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學習的過程轉變為先學習,后探索,再開拓的過程。當科研的道路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最值得依靠的人就是導師了,可是即便是導師,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心中的“標準答案”是否正確!學習,從一個封閉的系統轉換到了一個開放的系統。所以,如果對這些沒有足夠的心里準備,最好就不要讀博了。好在大部分人的讀博選擇都是在碩士階段做出的,這時候他們已經經歷過本科畢業設計和一段時間的碩士生學習了,應該清楚自己是否適應這個相對開放的系統了。
如果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讀博,我覺得要分兩種情況看。一種是碩士期間的工作做的挺好,因為畢業年的工作形勢很差而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這種情況是適合讀博的,稍微的緩沖一下,并且接著碩士的工作繼續發展,讀博期間的壓力也會相對小一點;另一種是碩士期間基本是混過來的,導致找工作不太順利,這種情況就要慎重了,如果要繼續讀博,那一定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并且下定決心改變過去的科研狀態,那樣才會比較順利的畢業。對于一般的普通人來說,想混畢業還是挺難的。讀了博之后其實找工作的方向更窄了,到時候也不是不好找,而是要去的單位比較有針對性了,那么讀博期間的成果就是未來找工作的資本了。
我對現在的研究生學制有些自己的看法,就是感覺碩士的三年學制有些長了。現在很多學校改成了兩年的學制,我覺得就相對要好一些。在我們學校,基本上,碩士的三年,第一年在上課修學分,第二年做做科研,第三年找找工作再寫寫畢業論文就結束了。碩士階段的課程,往往沒有本科期間有很大的考試壓力,所以上課的同學很多都不是很認真,有些課程還和本科的重復了。如果不是打算繼續做科研的同學,有不少人有許多的空閑時間,他們中又有不少的人并沒有好好的利用這些空閑。所以我感覺三年的碩士完全可以把時間壓縮的短一些,讓學生早點進去到社會中去學習。并且早一年工作就可以早一年掙工資養活自己了。而學校方面,課程可以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比例,比如大作業和課堂討論,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同學們主動學習;給未來想工作的同學提供更多的專業技能培訓,與企業能多合作,讓這些同學們進入到工作崗位時少一些適應的時間,給未來想讀博做科研的同學提供更多的科研訓練機會,讓這個碩士的過程真正成為一個過渡階段。
如果是因為聽從導師、家長的建議而讀博,我也談談自己的想法。當然還是要先考慮自身的情況是否適合,如果適合,不妨大膽點,考慮直接申請出國讀博士。前期當然是有一些條件的,比如,要不然學校比較好,要不然碩士生期間有paper或者是項目在手。出國讀書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國外大學的研究水平比較高并且規范性一般較好,國外讀書如果有獎學金的話收入比在國內讀書要高,一個人在外對生活也是很好的鍛煉。申請之路當然也很艱苦,不過就我所見感覺也不是那么遙不可及,我見到的許多同學,他們真心付出,精心準備,最后基本上都走了,也許學校不那么理想,也許還有些遺憾,但是他們畢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到了一些。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這個完整的申請過程,所以說這些可能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了。現在的網絡這么發達,搜搜別人的成功經驗,也是很多的,看看也覺得很勵志。
再次回到之前的話題,我不為我自己當初讀博的選擇而后悔,但是如果讓我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當時一定先去工作,攢下些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進一步選擇,那時,我很可能會辭職,然后準備考試申請出國讀博士。我發現很多有工作經歷的同學再次回到學校讀書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很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學習也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我想,這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當初的我,當然不可能了解我現在了解的許多信息,周圍準備出國的同學也少,身邊也沒有和我講講經驗的長輩,所以才有些糊里糊涂的選擇了直博。不過,誤打誤撞也有許多的收獲,所以我也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