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那個15已錄取文博資料的貼主,因為發(fā)了帖子之后很多人咨詢我,問了很多關于文博考研的問題,而且都很相似,所以我也就留了心對問題進行了總結。其次自己也是很少上論壇,很多跟帖我也沒有一一回復,實在抱歉,我對這些考研問題的總結,當做統(tǒng)一回復,一來節(jié)省了大家的時間,二來也希望以后的考研人能夠從中得到些許幫助。最后希望版主可以對此貼加精,以期更多人看到。
我就選幾個代表性的問題來說。
一、考研參考書目及擇校
二、考研大綱
三、考古通論怎么復習(因為我主要復習這門課,所以主要探討這個問題)
四、博物館怎么復習
五、文物學怎么復習
六、專業(yè)課有什么復習的方法和技巧
七、論述題怎么回答
一、考研參考書目及擇校
關于參考書目的問題。現(xiàn)在普遍是以三本書為主。個別學校會多出來一兩本。
1. 考古通論(普遍是張之恒的,我用的是2009版)
2. 博物館基礎(普遍是王宏均的,我用的是2001版)
3. 文物學(各版本都行,個人覺得只要不是王慧貞的就可以了)
4. 大百科文博卷(大百科為工具書,并不在三本之內)
個人認為現(xiàn)在的文博高校可以分為兩類學校(以研究生考試內容為依據(jù)),一是以考古通論和博物館為重點比如人大,首師大,民大等。一是以文物和博物館為重點比如廈大,中大等。大家選擇學校的時候肯定會對一兩個學校猶豫不決。我想說只要你猶豫的那兩個學校屬于以上的同一類就可以先不用管選擇哪一個了,安心復習為主,等想好了再決定也可。如果說不屬于同一類那要早點決定,因為復習的重點有很大不同。
關于擇校問題。對跨專業(yè)來說一開始是個頭疼的問題。大家可以先查查有哪些學校。再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之后進入該校的官網(wǎng)仔細了解,充分了解之后再為這個目標院校奮斗。填報任意學校都是要承擔風險的,所以慎重選擇。
二、考研大綱
考研大綱是有兩種。一種是教育部的統(tǒng)一大綱,一種是各自主命題學校自己的大綱。前者百度即可得到,后者比較麻煩很難找,即使找到了也是前幾年的大綱。我想說這兩種大綱其實都是可以用的。因為文博專業(yè)開設也是前幾年的事情,學校自己的大綱是根據(jù)教育部大綱出的,不會有什么變化。大家可以放心下載使用。我覺得大綱很重要,根據(jù)大綱復習比較有計劃,有條理,也很大程度上在減少對知識點的遺漏。
三、考古通論怎么復習
通論在三本書里算最難啃的書了。大家在復習前期感受都是亂,看不懂,過了一遍也基本沒印象。我只能說這是必然的,考古入門難。整個通論我在復習的時候翻了不知多少遍,才勉強有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看書首先是要研究目錄,通論的目錄就是一個結構,大家看一章回歸下目錄,知道我看的是什么。我復習通論就是先通體這樣看一遍。
再說通論怎么細看。首先通論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編寫的。咱們復習也是按各朝代為順序來復習。然后,在每個朝代中都列以城址考古,墓葬考古,遺物考古這三個大的結構,這樣通論的骨架就出來了。框架出來再填肉,這就是苦功夫了。切忌不要沒頭沒腦的拿到些名詞解釋或者題目的答案就開始胡亂的背,因為這樣背到后面就是一團亂,自己都不知道背的是什么。只有根據(jù)考古通論背,才會有邏輯,有條理。我復習了一年,也是暑假過后才開始背筆記的,基本是一個月背將近一遍,背了三遍多這樣就開始考試了。
這里插個重要的話就是,通論的每個章節(jié)的前面都有考古學文化的概述和特點。個人認為這些概述是很重要的。
我舉個栗子說下通論的隋唐五代考古:這一時期內容的考察主要是以唐代為主。考古通論上519頁的前面概述是這樣闡述的:“唐初,太宗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隨后高宗、武則天時期,保持了統(tǒng)一和強盛。玄宗開元年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史稱“開元盛世”。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后唐朝一直為內亂外患所困...”我這里標明了頁碼就是想讓你們翻一下。這段話包含了幾個時間段,而這幾個時間段幾乎可以應用于所有唐代考古學文化和遺物的分期,比如說銅鏡、石窟寺、壁畫、瓷窯、墓葬分期等。因為文化的的強盛是由經濟政治所決定的,唐代的一強一盛自然導致了文化的明顯分期。
由此得出的隋唐兩代考古學文化分期就可以分為四期:
1.隋朝(這一時期物質文化面貌還沿襲著不少北朝風格)
2.唐建立到唐高宗時期即初唐時期(文化面貌既沿襲了隋朝風格,又有所創(chuàng)新,是唐初創(chuàng)階段)
3.武則天在位時至唐玄宗開元、天寶時期,即盛唐時期(大型墓葬、城址、制作精美的器物等多出現(xiàn)在這一期,各類文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反映出唐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盛世氣象)
4.安史之亂后至唐朝滅亡,即晚唐時期(是唐朝由盛轉衰直至滅亡的時期,這一期的墓葬規(guī)模、出土文物的數(shù)量和質量大不如前,尤其是異域風格的器物大量減少,反映了唐王朝逐漸趨于保守,衰退的景象)
這個栗子的闡述已經幫大家回憶了一個經常考的真題。隋唐銅鏡的分期和特征,分期就是以上寫的。
而后是五代十國,因為戰(zhàn)火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就得到了相對的穩(wěn)定,所以出現(xiàn)了經濟中心的南移,而考試要考五代的話肯定就更傾向于考南方地區(qū)。這就是我想跟大家說的,這些論述很重要,間接的讓我把握住了通論的復習重點。
大家一開始看的都是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很難看),這里我再大致說下新石器時代怎么看。總的來說,我得出的一個觀點就是新石器時代雖然占據(jù)了通論近一半的頁碼,但是相對來說并不是考試重點,新舊石器時代考試加起來最多也是考一兩個名詞解釋加一個大題。而出題也較多是主流文化。大家不用太花費時間。新石器時代復習的時候主要就是亂,解決方法就是把各個文化的時間順序,和區(qū)域范圍,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搞明白。比如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年代是“平面的”,大家可自己把各文化、年代編成“立體的”放在一張圖上,圖做出來,就會瞬間覺得清晰許多。新石器時代背的話,建議背誦主流文化。
四、博物館怎么復習
我是這樣復習的,首先順著目錄過《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一遍,然后跟著大綱,細看每個知識點,最后背誦。其實看多了,大家就會覺得,博物館的簡答、論述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題目沒有標準答案,跟政治相似。(甚至私以為只要答題時別跑題,寫上自己背的亂七八糟的博物館的知識加上自己正著寫反著寫的字數(shù)就夠了,運氣好也能拿不少分。)所以這門課的復習會相對輕松,把大綱解析透了,加上自己總結的模板,基本是看到題目就會寫的收不住。當然,老師審卷是踩點看量,點準量足是最好不過了,說到底是個背誦的力氣活。
五、文物學怎么復習
文物學的復習跟博物館的復習方法一樣。文物學復習的一個問題就是,背誦的內容如原則,方法,特點等容易混淆,還有背的內容比較專業(yè)比較難背。大家在背誦時一定要記的扎實,同時最好要有自己的文物學大題背誦模板。文學的概念問題要按著大綱背,這樣可以避免很多考點的混淆。
六、專業(yè)課有什么復習的方法和技巧
我把考研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拼的是時間,后一階段拼的是效率。很顯然效率是拿高分的利器。至于怎么使自己效率高,我覺得是善于總結,善于研究。那些看起來很讓人頭疼,很繁瑣的問題,要硬著頭皮總結出來,搞清楚。那些真題要研究他的出題規(guī)律,總結自己的模板,方便自己背誦。當然效率是在時間的累積之后的,假如大家是剛開始復習,那就不要太關注于方法和技巧。扎實的復習為主。到后期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很多人都是暑假開始的時候復習的,問我來不來得及。我想說肯定來得及的,靜下心來復習即可。還有,不要管什么我跨專業(yè)啊。時間夠不夠啊,英語怕過不了啊,專業(yè)課拿不了高分啊等等問題。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它并不能給你帶來什么解決方案。至于那些很早就開始復習的人,一句話,越早復習肯定越有優(yōu)勢。
我這里給大家貼一個自己曾經總結的史前文化答題模板。希望讓大家明白,這種總結不可能是剛開始看書就能總結出來的,是建立在復習一段時間的基礎上才總結的。同樣剛開始復習就背誦這個模板我覺得收效甚微。
史前文化答題模式
(名詞解答通用,個人覺得名詞解釋和解答題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字數(shù)上)
1.概述
2.分布范圍
3.時間
4.類型、分期(會寫就寫)
5.文化特征:(一般寫三個特征就可以了)
①社會形態(tài)、結構
②農業(yè)、家畜、生產工具
③遺跡(包括房址、墓葬、窯穴、作坊等)
④遺物
6.意義
以紅山文化為例:
1.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紅山文化因首次發(fā)現(xiàn)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紅山后而得名。
(概述,一兩句話即可)
2.它以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分布范圍)
3.距今五、六千年。(時間)
4.文化特征:
①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tài)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社會形態(tài)、結構)
②經濟形態(tài)以農業(yè)為主,兼以牧、漁、獵并存。(農業(yè))
③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征的彩陶與“之”字形陶器共存,磨制石器與打制石器共存,是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其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有豬龍形飾、玉龜、玉鳥、獸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器等。(遺物)
④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兩種。牛河梁遺址的女神廟和祭壇為主要遺跡。(遺跡)
⑤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遼河流域的發(fā)達文明。在發(fā)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互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富有生機,內涵豐富。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征和內涵,為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社會思想,宗教,藝術,美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意義)
注:
拿到一個史前文化的題目就按照上面的答題步驟寫。其中寫在開頭的1.2.3這三點必須要寫清楚,同時也是很容易背下來的。4.5.6有很多是可以套用的,大家背多了就明白了。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都套用這個模板,這個模板是幫助你記憶,以及不知道怎么寫的時候才用的。
七、論述題怎么回答
關于這個我也稍微說幾句。背真題的論述題,簡答題。文博的題目有相當一部分題目是一直再出,每年都有。自己學校的往年真題一定要仔細看,仔細背。哪怕是去年考的今年還可能再考。論述題可沒有什么模板,只有針對一道題一道題的答案解析。因為題目大了是很難總結的。回歸書本,很多題目答案在書上都可以找到。
好了,終于寫的差不多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動地,因為第一遍寫完的時候,我爸正好叫我吃飯,我保存的時候隨手點了否,結果飯都沒吃好…這是第二遍了。
注:以上全為個人總結,我在寫帖子的時候也盡可能的避免一些主觀性的評論。如有哪里各位覺得缺乏事實根據(jù),請輕噴。轉發(fā)此貼還請注明出處,畢竟我打了兩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