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淚夢霖 于 2016-4-8 09:59 編輯
直到昨天的擬錄取通知出來,考研徹底告一段落,事非經過不知難,一年來經歷了很多,記錄下來希望能幫到后來人。 初試
初試跟著其他的同學一路走下來,坎坷不斷,困難不斷,但還是堅持了下來,想想上年夏天跟同學在學校自習的苦逼日子,終身難忘。以前聽過別人說,暑假自習的時候不管吃飯還是晚上回去的路上一直在不斷地討論哪個高數題,討論解題思路,就覺得很高大上,后來才發現自己比這更瘋狂,因為實在是形式所迫,你不去跟別人討論進步就很慢。很慶幸一年下來最鐵的哥們始終陪在自己身邊,交流經驗,分享痛苦和快樂。有個研友很重要,我親眼見證過研友崩潰的要發狂的狀態,然后我們談了很久,互相幫助都很大,我們都無數次的幫助對方,解題,吃飯,背書。我們都見證過對方的痛苦和歡樂,這是一種無形的鼓勵。如果沒有也不要強求,畢竟考研要經得住真正的孤獨。
說一下各科的開始準備時間吧。政治八月份月份開始看就可以(大神可以十月份甚至十一月份開始),跟一個輔導機構挺好,我也不知道不跟好不好,所以在此不做評價。專業課看情況來定,我是八月份開始看的,剛開始幾遍就是看書,不斷地看,濾清思路,在論壇上找好真題,之后開始準備全面復習。所以七月份之前基本不用準備專業課和政治。
下面就是重頭戲了,數學和英語。先說英語,我本人比較喜歡英語,當然英語也比較好,做數學題的空隙每天拿出兩個小時做英語閱讀簡直是享受(可能很少有人有這種感覺吧)。我就是鐵打的每天兩小時英語,一直堅持到了初試的前一天(考之前還做了兩篇練練手)。我記單詞沒用過什么戀戀有詞之類的,就是從98年真題開始做,每做一篇把每一個不熟悉的單詞記在一個本上,重點就是每天有時間就看這個本。我覺得這樣才能抓住考研詞匯的重點,做的多了就知道哪些是高頻詞匯,哪些是容易混的了。沒事的時候拿出來做過的文章默讀,當做故事來讀,通過情景記單詞也是一種強化,然后是每天晚上回去去咋學上看商志的考研詞匯直播課,每次課大概40分鐘,我也會全程記錄下來沒事就翻翻看,商老師有時候會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所以有些單詞靠這種方法記得很牢(并不存在植入廣告的嫌疑)。到底英語就是單詞量必須足,不然閱讀做起來你絕對有想哭的感覺。然后就是語感的培養,好多人問過什么叫語感,這個我也說不出來,自己悟,大概是一個長難句你讓我說出來具體意思可能很難,但是看過后用語感帶出你能知道個大概的意思,反正是很朦朧,但你看題目,就能通過你理解的大概意思選對,很管用。我訓練語感就是通過不斷地讀,不斷地讀,不斷地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慢慢地對于很多人來說長難句需要一點點的摳,我就只需要掃過一兩遍就能搞定。你做題的時候不需要搞得特別明白,做對才是王道,分析或者聽課的時候才需要好好搞明白,分析長難句是每個考研老師的強項,跟著哪個老師都可以。一天基本就是四十分鐘做兩篇閱讀,然后用一個半小時有時候兩個小時去整理生詞,全文翻譯(一句句的翻,這個懶絕對偸不得,你偷了懶,最后全得自己受)。我做英語幾乎是從五月份就開始卡點做閱讀,一篇絕對不能超過18分鐘,事實證明對我來說是完全適用的。因為我覺得真題本來就不多,你如果每一篇花半個小時來做來研究真的是浪費了練手的機會,剛開始可能會覺得真尼瑪難,老子不做了,老子不考了,這尼瑪就我這水平怎么能考上,只要你堅持,八九月份左右你肯定能收到效果,不能浮躁。我每天英語只花兩個小時,如果你覺得對你來說太少可以多一個小時,但建議不要超過四個點,因為還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數學。我考英語二,好多人可能覺得英語二簡單,這是前幾年,這幾年有明顯抬頭的傾向,難度開始慢慢堆積,但英語二還是比英語一簡單多了,因為他的問題設置的比英語一簡單。還有翻譯也不是比英語一簡單個一點半點,只要你有點基礎,你就能翻出來,不過就是檔次高低的問題。但考英語二從三月份開始還是要一股腦的扎在英語一上,把英語一的真題做透了,英語二真題沒多少,從十一月開始做英語二真題一點都不晚。 至于數學,這是所有考數學的童鞋最頭痛的事(不考數學的寶寶們可以驕傲的飄過)。既然選擇了數學,死也要死的壯烈。說實話當時并不知道還有高數610這回事,就只知道有數一數二數三,因為我從來都沒考慮過地大的學碩。今年考數二(我也不說其他的數一數三,因為沒考過也沒了解過多少,不能瞎說,不能誤人子弟,自然下面說的全是數二的情況),數二學起來內容上比數一少多了,到底哪個難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知道數二不簡單,因為考的內容少所以細節處摳的更厲害。數二要求你特別細心,十月份開始的模擬,每次因為抄錯數,簡單的數計算錯,公式記錯這些至少能扣20來分,之后就好點了,但一直也沒杜絕,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先說一下大致的時間安排吧,僅供參考,我三月份到五月份兩個月把課本做了個遍,自以為吃的比較透了才開始看全書(事后發現兩個月的時間用來做課本有點時間太長了,如果我再考一次可能還會那樣做,值不值的只有自己最清楚)。之后開始研究張宇的十八講,大概六月底的時候開始做張宇的線代九講(都說張宇的書比較難好多人都選的李永樂,因為沒用所以我不說李永樂好不好,自己選擇吧)。然后是暑假期間的強化,高數十八講和線代九講很認真的第二次研讀,后面做了張宇的1000題(最痛苦,最難熬,也是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你們做了自然明白)。十月份開始自己模擬數學考試,上午模擬,下午三個小時總結做過的卷子,重難點一步步的查漏補缺,一直持續到考試的前一天。 至今都比較疑惑一個事,人家都說線代很簡單,我怎么絲毫沒有這種感覺,只是相對簡單吧(難道是我腦細胞不夠用?)。因為我們這邊大部分人選擇了張宇的十八講,所以就感覺是跟著大家的程序來的。普遍感覺十八講是一本超級經典的書,我把十八講奉若至寶,因為它涵蓋的面非常全,幾乎是360度無死角,而且題目難一點,但很經典,方便你打開思路。有同學十八講做了四五遍,我倒沒有做那么多次,只做了三次,每一遍都是新感覺。只要你在學,就一定會思路慢慢的都打開。線代不要掉以輕心,好好對待,輕敵了你就不一定能做多好了。暑假期間做了張宇的1000題,之后就是十月份的模擬,張宇的真題和八套卷,四套卷。在此就提一個事情吧,就跟張宇說的一樣,數學不能停,每天雷打不動三個小時做數學,卡點,時間一到立刻停筆。這個習慣從十一開始就一天也沒斷過,而且當時我跟同學想了個辦法把這個模擬弄得正式點,就在網上找到考研時用的答題卡,自己下載電子版,一下子打出來好幾十份,那種感覺真真的,以致考試的那一天拿到卷子就跟平時模擬是一樣一樣的,一絲一毫的緊張感都沒有。沒考好因為我們實力不到位,但是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推薦給你們試試,至少肯定能保證你考試的時候遇到什么情況都不慌。真題就這樣,做完一遍又一遍,總共做了三遍吧,各種考場心態都練出來了,當然你如果想達到這種水平就必須把數學模擬真真正正的當回事,好多次有同學前一天說明天上午有事,我就直接推到下午或者晚上,因為明天早上還要模擬數學考試。試想模擬了九十多次,考試又怎么會緊張。我們幾個數學都考得不太好,可能真的跟實力有關,也跟方法有關,我們想盡一切方法提高數學成績,沒考好不能怨今年題難,只能怪自己不爭氣。所以在這只能給你們說一些方法和技巧,說具體知識點可能沒有說服力(因為我們本身考的就不高,沒什么可值得賣弄的)。我雖然用了張宇的書,但李永樂的書也買了一套,后來第三遍做真題的時候用的李永樂真題,而且李永樂復習全書也大致看了一遍,發現兩套書知識點都會講到,就是排版,順序,敘述方式不一樣,所以有時候在十八講上看一些點看不明白的時候,會把李永樂全書拿出來,對比相同的點,看李永樂的敘述方式就一下明白了。有時候李永樂又不如張宇說的好,所以建議就是,兩套書都買回來,抓住一套認真研讀,另一套作為輔助,查漏補缺最好。至今仍記得數學帶給自己的煎熬,有時候憋得想撕書,想罵人,想爆發,見了誰都想罵,稍后調節回來就又安安靜靜的回去做題,計算,計算再計算。有時候下午兩點坐到那,好像一抬頭就六點半了,只恨時間過得太快,也很自己太笨,怎么就學那么慢,怎么老他媽錯,怎么人家別人就學的那么好,可是自己心里知道,唯有踏踏實實的坐下來想想辦法,換換策略,就又開干了,并沒有什么好辦法。你不努力,就只能等別人超過你,你無力,別人也同樣覺得無力,但是你看有誰放棄了,大家還不都是拼了命的干。還記得暑假在邯鄲學院上自習的那段時間,那叫特么一熱,熱的我心里直發慌,可是大家都還是在那坐著,自己的幾個兄弟都在旁邊,人家受得了這個苦,就你受不了?受不了就快滾回家去(我老這樣提醒自己)。后來邯鄲學院封校,我們學校也進不去,我們為了找了能上自習的地方甚至跑到了一個放假的小學,求著人家能給我們一個上自習的地方,后來還是在旁邊一個職高里面度過了十幾天,每次進去就像做賊,因為一旦被人家發現我們就得被趕出去。有的同學為了再次回到邯鄲學院,每次進出都是翻墻,我也翻了幾次,那種感覺好刺激,后來覺得不劃算就沒再去。我們三個人一塊,吃飯或者回去睡覺的路上大部分時間是在講題,有時候真的會為了自己的觀點吵得不可開交,就為了一道題(現在想想就覺得可笑,也是考研的情感最高峰)。誰都有自己擅長的那塊知識點,我們互相幫助,互相講題,大概最值得記憶的時間就暑假了,因為回學校了固然也不容易,可是現在都真的回想不起來九月份到考試中間發生過什么事,因為好像真的跟外邊的世界隔離了,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教室,有時還會為中午多睡了半個小時愧疚不已。現在回想起來的也只有,在樓道口處我們抽過很多煙,做過很多題,背過很多書,為了某個題吵過無數次。
最后說一下我的專業課,這個可能對某些考這門專業課的寶寶們幫助很大。詳見下面的附件,全部呈上(之前在論壇上只看到有真題,沒有答案,就自己很認真的整理了一份,今年沒考到130是自己存在僥幸心理,覺得根據往年經驗哪個點肯定考不到,但是自己錯了,教訓:不能忽略每一個點,但我這個資料如果全按這個背的話我能保證130,絕對沒問題)。我考的是第四紀地質學,就是一個幾乎全靠背的學科,當然你理解也是理解性的背,都是要背的。當初自己選擇這個就是因為聽說構造壓分(后來到底壓沒壓也不太清楚)還有就是構造考130很不容易,至于水文呢,幾乎全是理解性的東西還有公式計算,我也不擅長。其他的工程力學我根本沒考慮,因為我一直想去的是地院,并沒有考慮過工院。第四紀地質學課本先找到,一般是田明中那版(也足夠了),之后第一遍第二遍看書,一定要認真看,然后第三遍開始縷清思路,看著真題整理答案,然后去背(背書的時候明白了一個道理:除了死記硬背以外的理解記憶都是耍流氓,同學最后因為政治背不下來,最后死的很慘)。一切真題整理完成后就開始全面背了,瘋狂的背,沒日沒夜的背,我一般是在每天晚上的七點半到十點(因為教學樓十點關燈)。背的很瘋狂,有時候很無奈,看著自己整理出來的這么多東西該怎么背,后來是分開了一天背兩個題,背完一邊再來一遍,反復我大概背了十幾遍,大概四五六遍的時候再回去背就沒啥大問題了,之后每天就是強化。
最后考專業課前,我想用一個小時全部背一遍,后來發現念一遍都不夠時間,心里有點慌了,再加上今年數學考得超級蛋疼,都覺得自己過不了線的那種感覺,可是還是要強打起精神,把認為重點的背了一遍,其他的就大概掃了一遍。最后卷子發下來,自己寫的過程非常安靜,中間幾乎沒有停頓,一直寫到考試結束前的五分鐘,給的答題紙幾乎全寫滿了,監考老師都特別詫異,因為我的考場里大部分人兩個小時的時候就全做完了。自己覺得沒背住是自己心里有點發慌吧,但畢竟你背了十幾遍,很多東西都印在你腦子里了,完全不用回想,直接往外蹦的感覺(還是得把功夫做足了才會有這種感覺吧)。想想上年冬天自己縮在教學樓的一個角落里默默地背書,凍得直跺腳,為了搶個背書的地方大家去搶那幾個角落,但是為了今天自己的名字能夠出現地大錄取名單上,一切都值了。
我還是全程準備的,倒是在論壇上看到有從九月份開始準備,準備了個三個來月就考上了復旦中財之類的,實在不敢模仿,畢竟大神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我身邊認識的至今還沒有一個能成功的。
復試
因為我直接報的專碩,所以我只考綜合地質學一門課。初試分數出來后會有充足的時間去學這本書,但確實不太好學,真題比較少,而且每一年變化都特別大,所以如果想考好綜合地質學,個人認為理解很關鍵,記憶更關鍵,我先把能背的題目按照初試的套路背下來(背書的痛苦還要經歷一遍,初試已過好像就不如那會有那么大的勁頭了,可是還得背。考研的一年里我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這一年里你會遇到無數次崩潰的時候,可是最后發現,除了緩一緩之后繼續戰斗,沒有更好的辦法。但千萬放松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天)。除了背下來的東西,像褶皺位態的分類,三大巖石的野外區分還有三大巖石所含的巖石類別等這些東西真的不好背,那就只能一點一點的去通過各種途徑理解記憶。復試的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研友已經全部調回本校),自己一個人上了三十多天的自習。還是堅持一天不少于十個小時的自習時間,可是跟初試不同的是,初試的時候數學學累了可以換做英語,復試就只能一天全部是綜合地質學,那種單一感真的很強烈。因為綜合地質學我都是在論壇上找的資料,所以也就不上傳了,你們可以自己去論壇里面找,倒是書上標記了很多有用的東西,需要的話再聯系我上傳。
我還是想重點說一下在地大復試的這五天經歷。這次復試最重要感覺是,不要臉皮薄不好意思問學長,也不要覺得提前找老師怕老師煩自己,你特別謙虛的去跟老師聊聊天,據說地大老師人都挺好,我報的楊老師人也不錯,還要走了我的成績單。最一手的消息是要靠自己積極主動打聽出來的,你不去問,就比別人心里少掌握很多消息,而且請別人請教的過程中說不定還能認識一些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在地大呆的五天里心情每天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剛開始踏上去北京的火車時,信心滿滿,雖然初試分不高,但是聽說今年就刷20多個人,心里甚是開心,在火車上一路上都在看綜合地質學(受宇哥的影響,不能浪費每一個能把握住的時間)。之后的資格審查和體檢都是正常的程序走下來的,跟著大家走就可以。事情的第一次變化是去地大的筆試第二天去找完老師后,當時因為初試報名的時候不懂,沒有在備注里寫導師的名字,其實這就相當于沒報導師。老師最直接的一句話是“你沒有報我啊,報我的學生名單里沒有你”,聽完直覺得大腦空白了好一陣,問老師有沒有補救的辦法,老師說先復試,復試完了再說(這里提醒下一屆的寶寶們:初試報名的時候在報考院校報考方向下面的備注里一定要寫上導師的名字,很重要,很重要)。不過楊老師確實真的很耐心,我們談了大概十來分鐘,最后還跟我說今年地院這邊錄取情況還可以,可畢竟沒報導師,腦袋中像炸了雷,說不定刷的就是我這些人。后來就到處打聽,淚學長當時說如果沒有導師要可能會導致被刷,急的我直想哭,那兩天手心一直在冒汗,明顯的感覺是一年的努力要白費了,竟然敗在這個小細節上。禍不單行,當天晚上回去就在地大論壇里看到了一條帖子,大概是說:今年是個大年,形勢要變,政策也要變,你如果不是985,211,地大讓你來復試只是為了讓你走個程序而已,來地大想都不要想。是的,一條負的無窮次方的負能量貼。謠言,第一感覺就是謠言,但是自己確實慌了,一想今年也是,政治的反押題,數學的變態難,難道今年,,,后來就無數次的問淚學長,盡管學長說了每年都會流言四起,但心里已然翻江倒海,我倒想不去信,可是繞不過心里的那個小九九。那兩天我就像丟了魂,無精打采,每天走在地大的校園里想,這里還是不屬于我,真特么可笑,今年竟然就這樣敗了,看來我還是沒那個命,當初選地大還是我想的太高了,一個三本還要考地大,真不自量力,現在跌倒的摔傷的苦,只有自己一個人咽,根本沒有心思準備接下來的面試(雖然自習還在繼續)。面試的前一天下午還是自己好好調整了一下心態,反正最后結果還沒出來,萬一不是這樣呢,不管怎么樣,過去的已然是不能改變,但如果因為自己的不爭氣而把面試搞的一塌糊涂,到時候因為面試沒過就后悔死去吧,再說自己也不是輕言放棄的人。查到了歷年的第四紀教研室的面試套路后,就開始看各種地貌圖片,看第四紀課本,分析各種地貌成因,回去的時候一直看到十二點放下書就睡著了,等著迎接明天黎明的到來。卻沒想到明天又是一個大的轉機,然而事先卻沒有任何預兆。第二天早上我六點半就來到地大的校園里,好像繞地大饒了好幾個圈,在校園里溜達的時候一直嘴里不停的在默背準備的英語口語,準備的兩分鐘英文自我介紹我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只知道最后一看校園里人漸漸多了,快到八點了就隨便吃了口東西便徑直走向海洋樓。我剛開始來到面試的地方時已經來了幾個人,零零散散的站著。這次最重要的是認識了薛同學和李同學,我們三個經過短暫的交談后立即成了最好的朋友。每個人把自己最困惑,最擔心的問題都提出來,然后各自講一下這幾天了解到的消息,因為我們三個排在最后,也是第四紀中僅有的三個專碩,所以覺得格外的親切。在輪到我們三個開始前,我們大概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可以充分的交流。這段時間對于我來說十分重要,我的心境也在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發生了逆轉,我看到了被錄取的希望。由于要等最后面試完要見老師一面,等到地理學面試完就已經一點半了,我們幾個人一塊等了兩個多小時才最后等來楊老師的最后那句話,“你表現挺好,專碩地質工程今年錄取沒問題”,后來回去的路上我無數次的想起來這句話,就為了這句話,我苦苦等了一年。復試不同于初試,只要一股腦扎去做題就可以了,復試是一場心理戰,也是一場時間戰。必須拿出百分百的精神狀態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所以說對于內向的同學來說,你就必須改變,必須主動跟學長聯系,跟老師聯系,不要懼怕社交,不要不好意思。地大的校園氣氛很濃,絕對對你有足夠的吸引力。
對于每一個考研成功的人來說,都有一段極為難忘和痛苦難捱的日子,每個人身上都上演過極為經典悲壯的故事。始終不放棄是每個考研人必須要有的毅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能輕言放棄,未來的路還遠,這才是人生路上的一段小波折而已。我無數次想過放棄,無數次感覺自己肯定被刷,我曾經低迷過,失望過,但我從來沒讓悲傷打敗我,轉過頭來,再戰,再戰,再戰。我文采很一般,也寫不出很多詩句來紀念,自己考得又不高,稀稀落落寫了很多(同學看我寫了個通宵,說我至于嘛),所以就是來分享一下經驗,希望可以幫到無數正處在徘徊無望的孩子。我是一個會時常感恩的人,沒有淚學長的幫助,沒有論壇的資料,沒有在地大論壇一年來無數次的提問,就不會有我的今天。用我最愛的一句話來結束啰嗦:人,有多少次拾起改變,又有多少次堅定地向著前。 希望17考研的孩子們,加油,加油,再加油,我在地大等著你們。 有問題可以盡管提問,一定耐心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