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再三,我決定在正式公布最終錄取名單之前就發(fā)布這篇落榜總結,而不再寄托“運否天賦”的期待奇跡般的擴招。我想以一篇文章結束這次備考經(jīng)歷,雖然結果是我倒在了重點線前,但過程是痛苦并充實的。及早的畫下句號可以止住有可能泛濫的悲傷,避免長期沉溺在怨艾的情緒中放蕩自己進而貽誤來年備考的時機。我不想成為一個“詩漸可讀消宏圖”的落魄文人。 言歸正傳,回顧那段痛苦而充實的過程,一方面提醒自己怎樣重來,怎樣精進,另一方面也是對后來人的提醒。(我決定不自私的寫出來,不怕后生可畏,來者可追)。 初試是一個因人而異的準備過程,千萬不要忽視潛在的弱點,也不要盲目自信于強項,切記。我自負于寫作,結果兩篇寫作只得了33分,立意不全。我不太自信于英語,結果虎頭蛇尾的看了一下,結果還算對得起兩頭的付出,75分。數(shù)學是弱項,也是復習的重點,最終成績令我滿意,邏輯更是復習重點,結果也很令我滿意。 總的來說, 220分的初試成績雖然比之大牛們相去甚遠,但對于一個在職4年的考生,我覺得這成績是對我長期付出的回報,甚至可以說是超預期回報。最初我以為我只能考到200左右,試卷難易程度這個問題不討論。 低空飛進復試階段的我有一個不是很理想的開局,尤其對于跨考專業(yè)的我而言,然而我并沒有及早投入復試的準備,這是全程中最大的敗筆——實踐證明,如果復試筆試多答對2個選擇題,我就是孫山了,但是現(xiàn)實沒有如果。整個復試環(huán)節(jié)都很簡單(雖然我沒資格這么說),準備的各種分錄題、面試問題都沒有遇到。 我曾經(jīng)還戲言,“不是說初試成績靠后的同學要加試一道心理題,說一下落榜了如何如何嗎,我都準備了他都沒問”,結果一語成讖,我沒有將準備好的臺詞送給老師,而是說給了自己聽——“請允許我用杜牧的《題烏江亭》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現(xiàn)實就是這樣懲罰了一個沒有準備充分的人,我承認,我接受。 分享一下復習經(jīng)驗吧,再次強調(diào)一下,我與動輒二百三四十分的大牛們有些差距,此內(nèi)容僅作參考: 1.數(shù)學,我數(shù)學差,沒記錯的話用的是數(shù)學分冊,最基礎的那本書,做了一遍半吧差不多,后面聽過老呂的視頻,他總結的讓我很喜歡,可惜時間不允許再投入精力給數(shù)學了。最終幸運的數(shù)學得了60分,錯5個。如果基礎不好的同學我覺得至少還是要搞懂數(shù)學分冊,當然了,他只是分類知識點,解題技巧講的略少。 2.邏輯,作為新接觸科目,我下了很大力氣在這上面,包括聽某網(wǎng)校的饒老師精華濃縮版視頻來啟蒙,做某網(wǎng)校的饒老師的講義上面的題來練習,以及后面做老呂的歷年真題。最終邏輯52分,對得起我經(jīng)常半夜一兩點在被窩里拿著手機看pdf的付出。BTW,直到最后,我的支持題、削弱題依舊是考試中的出血點,這個我只能留給今年再攻克了…..哈哈,我看的那版本的饒老師視頻講的解題技巧略少,而且似乎不全,但是半路看老呂也并沒能完全領會,所以這個選擇取決于個人。我個人覺得老呂的邏輯還不錯,暫時就不安利了。 3.作文,我看的陳老師的視頻,也在臨考前對照他的書寫過一點東西練手,最后階段也看過老呂的視頻和講義,兩位老師各有千秋,不多評價。但是如果對于寫高考式的八股文有心得的話,最好還是采用陳老師的方法,平時多練,考場上能保證一個較順利的發(fā)揮。 4.英語,最初用APP背過一遍半考研詞匯,但是由于戰(zhàn)線過長,到后面“大抵已經(jīng)忘卻了”,這點需要注意。除了老蔣作文被我用來考前背誦之外,別的方面貌似再也沒看過什么,閱讀練習除了模擬考試三次,基本也沒練過,75分的成績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可以說是超水平發(fā)揮。希望大家不要以我為參照,英語還是應該多花時間翻譯、練習。 5.天大復試,筆試真的很基礎!千萬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難題和較難的知識點上,沒必要。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在基礎知識上,這個是血淚教訓。面試的話也不難,唯一意外的是英語考察既不是侃大山也不是專業(yè)知識而是用英語問了一下與我工作相關的問題~~ 后記: 這篇文章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快寫完了,后來因為家中有事一直擱淺著沒完結,上周意外接到學校電話得以補錄,感激感慨之余今早將文章寫完。可能依舊不十分完善,歡迎留言討論,我會盡可能解答問題,也算給自己接下來的考試積攢人品吧~haha~~最后說一句雞湯: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感動自己的事,別留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