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這么長時間才給大家發復試的經驗貼~因為之前發過初試經驗貼,所以初試的內容就直接復制在這里啦~
關于擇校 擇校的問題我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堅定的,從大一時就想要上北外,總覺得既然是要為自己的未來咬牙奮斗一次,那么要考就要考最好的。這樣學習起來也就比較有動力,所以大概從大二開始,關于北外的一切信息我都會格外留意,甚至在大二專四考完之后還自己去北外去高翻的教室感受了一下氛圍。要讀北外的口譯這個信念始終是沒有變過的,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打算準備考MA同傳的,甚至從大三九月份開始到2015年清明節前我都一直在做同傳的真題。但就在清明節前后,那個時候上一屆學姐初試成績已經陸陸續續出來了,根據她們的經驗,而且得知其實MTI 口譯和同傳上的課幾本都是一樣的,師資配備也一樣,但最重要的是我對比了MTI和MA 的真題,政治二外完全一樣,專業課MA是基英和翻譯,MTI是百科和翻譯。 我覺得MA的基英是需要很強的英語功底的,我是英語專業,英語基礎其實并不差,但是改錯真的是我的弱項,而且錯一個就是3分,可能通過大量練習會有所提高,但是我覺得天天練習改錯實在太枯燥。 而閱讀也需要沉心靜氣每天堅持練習,關鍵是要摸透北外的出題套路,有足夠的詞匯量,如果沒有目標的瞎練閱讀很難提高。 而MTI取而代之的是百科,有些同學可能一聽百科覺得無從下手,一開始我也這么覺得。但后來轉念一想,一直以來我都想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多看看書,這不正好以此為契機既準備了考試,又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整個在準備百科的過程中我都是覺得很有意思的,很少覺得枯燥。 所以在選擇MA和MTI 的時候,看報錄比是一方面,但分析自己最適合哪個才是關鍵。 兩個題并沒有難易之說,最適合自己的才是王道,英語基礎很好的可以選擇MA,覺得自己知識面比較廣的,作文文筆比較好的可以選擇MTI. 如果你覺得兩個都不是強項,也不要灰心,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只要你方法得當,能夠堅持下來,兩方面你都可以有一個質的飛躍。 二.關于態度 我專門列這一點為一章是因為我覺得在整個考研的過程中態度是最最重要的。可能到現在還有些同學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考研,考研到底能為自己帶來什么。 我覺得對于這一點,應該始終將自己的目的放在首位。有些同學可能希望碩士學歷能為自己帶來一份更加體面的工作,更高的薪水。但我的目的很簡單,首先我真的很喜歡翻譯,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我都很喜歡;其次我覺得自己本科學的東西實在是不夠,感覺自己剛剛入了點兒門,大學就要結束了,所以去最好的學校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就成了我的首選。 關于北外。我記得去年也就是這個時候有些我認為基礎相當不錯的同學跟我討論擇校的問題,她們說自己也很想上北外,但總覺得自己水平不夠。我鼓勵她們說這不還有一年時間嗎,不就是用來彌補不足的嗎。但她們還是選擇了自己不是特別中意的學校。 我個人覺得,從現在開始準備,還是很有希望去沖著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努力的。 我們畢竟還有一年,而不是只剩三四個月了,還可以發生很大的質變,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泄氣,你不逼一逼自己,哪兒知道自己有多棒!
關于初試 好啦,啰啰嗦嗦一大堆,終于要講關于考試的內容啦!
英譯漢 我用到的數目:英語文摘 武峰 12天英譯漢 經濟學人 真題 葉子南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劉毅10000 今年英譯漢我覺得相對于以前的較簡單,生詞較少,長難句也不多。但是翻的出彩也不容易。 首先我是拿真題來做,覺得每篇總是會有生詞,就拿來劉毅10000來背,其實這上面也有很多詞沒有覆蓋到,所以這部分也是很考察基本功的。翻譯之初,我是用英語文摘上的文章來練習的,因為它都是摘自各大報刊比較典型的文章,也有中文譯文,可以拿來對照。但是我練了6本,到了10月份還是沒有找到感覺,覺得還是在憑借自己的感覺來翻,翻出來也不知道好不好。后來有人推薦我看看武峰的那本12天突破英譯漢,那里面講了很多實用的小技巧,尤其是斷句很受用,覺得翻譯起來有章可循了。大家入門時可以看看這本書。還有沒星期我會和一個一同考北外的學姐抽時間一起限時訓練一次翻譯,每當這時我們就會選取經濟學人上的文章,感覺經濟學人有點偏難,所以要時常做真題來把握方向。我覺得真題我自己至少做了三遍,直到考前最后也是拿來真題練,真的很重要! 漢譯英 我用到的數目:每天讀點中國文化系列 CATTI二筆教材 國家領導人講話 莊繹傳 簡明教程 真題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在我第一次見到翻譯碩士歷年真題時,真的就是笑cry 那個表情,覺得什么道啊刀啊,什么余韻啊,理微啊,外師造化,內由心開。真的中文都很難理解啊。 但是大家一定不要被嚇到,因為翻譯真的是只要你肯堅持,就可以練出來的東西。首先北外十分喜歡考中國文化,尤其是前秦哲學,之前都偏重于考一些說理性的文章,今年單純就是純敘事,介紹孔子生平,而且篇幅很短,幾乎是之前的一半。所以盡管我打了個草稿,剩下的時間也相當充裕。 首先,我根據北外的特點選擇了每天讀點中國文化-國學那本書,里面的每一篇我都認真練過,甚至還找老師批改過。 另外每年領導人的講話也是重點,大家可以拿來練,早讀也可以來讀一讀。 但是我們不能抱著僥幸的心理,所以各類型文章都不能放過,所以我就拿來二筆教材來練,上面好多我都練習過至少兩遍。另外真題真的很重要,我練過至少三遍不止,在不同的階段,從一開始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到最后覺得自己有些地方比參考譯本還要出彩,期間真的下了不少功夫。 練過的草稿紙也累積了那么高。 總之,翻譯這個東西就是要堅持每天都練習,你只有真心愛它,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二.百科與中文寫作 1.百科知識 我用到的書籍:《中國文化要略》 程裕禎 不可不知的3000個文化常識 武漢大學的那本MTI中文寫作與百科 從學姐那里買來的筆記 自己從近年熱點中總結出的詞條 真題 一開始在看到這25個詞條時真的也有點兒頭大, 因為雖然北外每年會有重復的詞條,但所占的比例畢竟只是小部分,像近年重復的就比較少,但是先把歷年的詞條都背的滾瓜爛熟的這是第一步。因為百科紛繁,你只有將真題爛熟于心,在準備的時候才能有一種感覺,你會看到一個詞條就會感覺出來北外會不會考這個,或者考的幾率大不大,做到心中有數。 然后,對于百科要進行一個系統的復習,有計劃,有調理,而且要拿來背,首先要端正態度,不要覺得百科太多,背了也不一定能碰到,所以干脆就裸考看運氣,這樣是很難拿到高分的。因為北外出題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按照科學的方法,還是可以有一個質的飛躍。 我看的第一本書是程裕禎的那本《中國文化要略》,后來進行一一對比,發現北外出過的所有關于中國文化的詞條在這本書里都有提到,但有的就是一提,并不是以詞條的形式出現的,所以我就將這本書中的所有的詞條都勾畫出來,然后在筆記本中將這些詞條的意思都用百度百科查出摘錄下來,然后摘錄了一整個筆記本,當時我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還是相當耗時的,我開始準備的早,所以4、5月份就完成了。后來一個考上北外的學姐給了我一本百科詞條,里面真的挺經典的,大概有一千多個,里面涵蓋的各個方面,所以后來我就沒太自己總結了,就是每天背50個這個上面還有自己的筆記本上的詞條,反復背,3000和武大那本書我主要是用來查漏和理線索的。 因為就算是背誦,也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因為如果你只背詞條的話,相似的概念很容易記混,尤其是外國哲學文學各種主義流派,還有中國古代朝代那里,所以我就根據武大的書還有3000總結了很多線索圖,這樣記起來就清楚多了。 另外,北外詞條還會出一些近年很熱的詞匯,以前考過APEC, 今年考了TPP. 所以在考前兩個月時,我便開始搜集熱點詞匯,比如3D打印,云計算,大數據,各種會議,協議,組織,法定日期什么的,都有總結。 總之,百科就是搜集和背誦兩大塊,搜集時要培養自己的敏感度,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最好可以寫一遍,背誦的時候反復背才會做到萬無一失。 (二)應用文寫作 我用到的資料:夏曉鳴 去年各校真題 這塊準備起來相對容易,把每個類型總結出一個模版,我當時就總結除了大概半小本,然后考前一個月每天讀讀范文就可以。還有一定要注意前一年其他學校的真題,北外今年的倡議書好像就是有學校去年考過的。不會考太偏的。 - 大作文 我用到的資料:2015高考滿分作文 收集的各種題材的素材 真題 以前看經驗貼都說這部分不用太準備,考前看看范文就行。但是我想這部分畢竟有60分,別人都集中精力弄百科,如果自己能另外多下功夫在作文上,肯定會有所收獲。所以,在大作文上我還是花了不少精力的。從7月份開始我就開始看各種雜志,來拓寬自己的視角。并且每周周末都寫一篇高考作文,然后接下來這周每天晚上看看這個題目的滿分范文,好的句子多讀幾遍。 另外,一定要好好研究北外歷年真題,如果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北外大多愛考人生觀,愛考辯證思維,比如讓失去變得可愛,有舍才有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包括今年的累并快樂著,所以在準備素材的時候,我就多看了看這方面的素材,還總結除了萬能作文結構,沒想到今年還真考了。 另外,我每天都會看兩個專題的素材,考試前再背背,所以考場上寫起來覺得不是那么棘手。這里要提醒大家作文一定要限時多動筆寫,切不可眼高手低。這樣才能在真正的考場上做到游刃有余。
二外法語 用到的參考書:新大學法語1-3 馬曉宏 《法語》1、2 毛意忠那本藍皮法語語法 法語四級歷年真題 名校二外法語真題 北外歷年真題 橙色皮 考研必備 法語詞匯書 大家別被這么多書嚇到,其實我投入到法語的時間還是相對較少的,尤其是到后期,可能一星期才做一份法語題,所以在前期的投入是必須的,我建議將法語復習放到整個考研計劃的前面。有針對性的訓練。 我是從大三才開始接觸法語的,之前零基礎。 因為學校開了法語課,每周兩節,我就很認真的跟著老師學,學校用的是新大學法語,我怕這套書太淺,所以課下自學了《法語》1、2,說是自學,其實就是看看課文和單詞。 但是,學校進度太慢,到了大三下學期還是不能滿足北外的要求,自己的法語語法框架也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就報了6月中旬的公共法語四級考試,以期督促自己的法語自學。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看著四級真題,參看語法書,才將整個語法框架構建起來,大概的語法知識也自學了一遍,用的時間不長,也就半個月吧,四級考起來還算順手,最后幸運也過了。 這下到暑假也知道北外真題每個選擇考什么點了,但是因為做的題少,所以速度相當慢。那么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訓練速度,用考研必備和各校真題,大家要有選擇的訓練,北外喜歡考客觀題,不考主觀的填空,所以繁瑣的變位只要能認識即可,不必花大量時間默寫。 還有,北外法語的閱讀真的相當難,這部分大家要多練,我當時是每天都要堅持練習兩篇,因為到后期語法已經比較牢固了,只要保證不忘,保持感覺即可。 四、政治 我用到的參考書:啟航講義 大綱解析(紅寶書) 肖秀榮1000 肖秀榮講真題 風中勁草 肖秀榮押題4套卷 任汝芬押題四套卷 政治這部分我覺得復習策略還是挺失敗的,并不是因為考得不好,而是后來想想其實不必投入這么多時間的。 我是在暑假8月份開始準備政治,高中理科生,幾乎完全沒接觸過馬克思什么的,大學更是沒好好學習過。所以我就報了一個班,五天時間就把所有內容都過了個遍,五天下來,真的沒進去多少東西。 而且政治這個東西真題真的考得很細致啊。我覺得,如果時間充裕,完全沒有時間報班。大家也不要復習的太遲,放到后面和專業課搶時間,畢竟我們的專業課也是有大量內容要背記的。最好是從暑假7月份就開始,最最權威和全面的書就是高教出版的大綱解析,新的大綱解析是9月才出,這時可以先看去年的解析,因為大的內容不會變。等新的大綱出來后再看兩遍就能很容易找出那些是變動過的和新加的,那么這些就是今年可能考的重點內容。 所有的講義都是大綱解析的刪節概括改編,所以備好紅寶書才是王道。基礎打牢固了。這下再做真題和模擬題就會游刃有余,最后12月份押題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當時是把所有權威的四套都買來按照專題剪輯下來貼到本子上,貼了厚厚一本,不用每句話一字不差記下來,只要記住關鍵詞就好, 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大題基本都有押中。 政治真的有很多心得,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
關于復試 這部分是新加的內容哈,到了真正準備復試才發現,整個考研最難也是最難熬的是復試階段,高翻口譯的復試淘汰率一向很高,以前是一半,而今年淘汰率高達三分之二,這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進入復試有個展現口語能力的機會,所以這部分要好好準備! 今年北外復試時間是3月26日,我是從三月初正式開始準備,北外復試主要是(復述*30%+視譯*30%+面試*40%)*98%+二外題聽力*2% 復述因為之前經常考奧巴馬內周電臺演講所以我把他近半年的演講用筆記法練得滾過爛熟,每天大概練習10頁a4紙正反面的量。我覺得用奧巴馬作練習材料真的特別好,長度適中,內容都是熱點話題,而且發音清楚,跟其他人相比,奧巴馬演講的速度還是相當快的,所以能用筆記法跟下他的語速,記其他人就沒問題了。今年考題不是奧巴馬,好像是TED節選,三分鐘吧,語速很慢,如果筆記法練得好的話,幾乎可以將每個細節都記下來。 視譯以前總有人說是經濟學人上的文章,當時特別愁,因為經濟學人有時看都看不懂啊,更別說視譯了。我練習主要用的紅色的英漢視譯那本書,和小伙伴每天下午練習兩篇,我覺得視譯這個東西,最主要的是要有很快的閱讀能力,再者就是要會編,嘴巴也要快,嘴上說著這一行,眼睛就到看到下一行。偶爾也會看看經濟學人。今年考得文章遠比經濟學人簡單,講的是計劃生育,五分鐘的準備時間可以看兩遍。 今年的面試形式變了,每個人在準備室中有7分鐘的時間,老師會隨機給你一個信封,里面有兩個大的話題,每個大的話題中有2-3個小問題,你可以在草稿紙上整理一下思路,但是到了正式的面試房間就什么都不能帶了。 我的一個問題是關于中日關系,另一個是關于教育公平。不算難答的問題。我覺得面試老師主要看的是你整個人給她的感覺,答的內容并不是太重要,但關鍵是要有話說,要自信,要流利,要有一個口譯員應具備的淡定。在你回答給定問題是,老師會根據你的答案再衍生出其他問題,這時不要慌張,也不下寶田不說話,想不出來可以先重復一下這個問題,然后就從個人,社會,政府,國家編即可,大家都是準備過政治的嘛~我當時回答的內容其實挺空的,但是特別流利,最后分數也不低,老師還問了我為什么選擇口譯,這個問題應該是大家提前都要準備過的,答案各有千秋,但最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考完試差不多一個星期知道結果,而且成績算是不低。總之踏踏實實過來不存僥幸心理,所有收獲都是水到渠成吧,希望這些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