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秋秋秋月白 于 2016-8-10 17:40 編輯
重度拖延癥帶來遲到已久的經驗帖,去年磨蹭到7月底才正式開始復習。然而在政治比預期低了十分的情況下,總分還能接近390已經是萬幸。由此可見,高效率有計劃的復習比耗時間體力戰有效的多,找到適合的復習方法能事半功倍。不過首先還是要感恩學姐學長們,每一個分享復習經驗、解答疑問、提供資料的學姐學長,我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得以少走很多彎路。我能想到最好的表達感謝的方式就是將他們教給我的一切傳遞給下一屆的你們,表白現當代文學余學姐。 ——————————————<<—————————————— 目錄:多圖多話殺流量,非相關人士請提前撤離。 一、701與802復習建議 二、時間規劃與提高效率 三、準備階段信息收集.rar ——————————————<<—————————————— 一、701與802復習建議——按照分值比重排列 (一)文學理論50分 1.使用書: 《文學理論新編》,楊春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復習心得: 初看會以為三個文學史90分才是拿分重點,但其實古代文學四冊書30分,遠沒有文理一本書占據50分來得重要,而且歷年真題中超綱知識點極少,原題大多出自課后章節總結,重點明晰,易重復,這50分怎么能不投入最多的時間,因此我全程把文理放在復習首位。然而文理也有它的難度所在,理論概念不易理解且難記憶,因此前期就更需要充分的準備。 我的復習方式是第一遍通讀教材,這個時候還是云里霧里的(本科用的不是這個教材),第二遍在愛課程app上看楊春時等廈大老師錄制的視頻課,聽一遍講解。第三遍畫出各章框架結構,第四遍整理出課后名詞解釋和問答題答案,最后就形成一份完整的筆記。每天兩個小時,大概兩天能梳理完一章,九月之前就整理完了,這是我復習全程手寫的唯一一份筆記,很值得,但其他科絕對不需要這種投入(時間也不允許),文學史不要整筆記(絕對!后面會解釋)。因為整理筆記投入了大量時間,后期這科就相對輕松,直接拿著自己整的筆記背,背第一遍記不住沒關系,第三遍開始就有印象了。考試的時候每一題都有寫不完的內容,我自己是感覺這50分我全拿到了幾乎沒扣分,今年802考得簡單我還很遺憾呢,畢竟我當時掌握的程度遠超過考試題目的難度(雖然現在都忘了),但是不會每年都802簡單啊。 3.真題分析: 中途抽了一個月的時間整理分析真題,把所有考點按照章節和年份做成一個表格,發現重點因此變得更加一目了然之后,其他科也參照這種方式都做成統計表格。統一大原則是,09年至今的題目是樣本1,用來觀察是否原題重考、考題難度、出題風格等因素,00-08年的題目是樣本2,是最寶貴的題庫,近幾年很多題目都原封不動的出自這里。我可以舉很多很多例子:2006審美理想-2010審美理想;2007審美意象-2011審美意象;2006文學風格-2009文學風格、2012文學風格(問答);2005文學思潮-2013文學思潮,2001現代主義-2014現代主義,2001古典主義-2015古典主義,2007敘述角度-2016敘述角度。 兩個樣本合在一起還能排列出重點章節的順序:①第七章考的次數最多共計17次,其中09年以來八年間有6年都考到這一章;②第十五章11次,其中09年以來八年間考了7年;③第九章8次,09年以來4次;④第十一章7次;⑤第三章和第十二章并列共6次……再看今年的考題,名詞解釋:浪漫主義出自第七章、社會歷史批評第十五章、敘述角度第十二章、問答題文學形態第三章。可以說今年是一個巧合,但近年的出題偏向和重點章節卻是清晰明了的,還能合理分配背誦時間,避免因小失大。總之真題表格里隱藏著太多出題信息了,我發呆的時候就盯著看,找規律找相似,往往有很多有趣的發現。 特別鳴謝:我的文理筆記是在救命恩人女神余學姐的筆記基礎上整理的。 (二)現代漢語+語言學 40分 1.使用書: ①《現代漢語》(兩冊),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或 2011年。 ②《語言學概論學習參考》,葉寶奎、陳明娥,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 ③《現代漢語教學與自學參考》,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④《語言學概論》(修訂本),葉寶奎,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復習心得: 沒錯,第二重要的居然還不是文學史。雖然初試書目里只提到現漢,雖然后面三本是我補充的,但是如果你膽大如我,其實1.5本書就夠拿下這40分,依舊比文學史投入少回報大。這一部分每年兩題,大多數情況下一題現漢、一題語言學,但是呢,幾乎每一題語言學都屬于和現漢重合的部分,也就是說,可以用現漢的知識點來答語言學的題。因此,現漢穩占40分,比重非常大,范圍卻非常小。從08年出現考現漢的題目以來,只考過一次語法即08年,09年題型穩定后至今都無考查語法,所以現漢下冊整本都是語法內容,膽大就可跳過。只需要將現漢上冊這一本書中的四章內容熟悉掌握,吃透即可。 還有0.5本書是指《語言學概論學習參考》,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找,05年廈大版已經絕版了,市面上買不到,但是很多學校的圖書館里還有,一定要去借。因為雖然語言學的題可以用現漢的知識點回答,但很多藏在書中角落比如腳注,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反之在語言學參考書中卻是原題,每年真題都出自課后習題,還附有答案,直接記憶背誦就好。但比較麻煩的是這本參考書太難找,我買過15年新出的一個版本,也是葉寶奎老師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輔導習題集,完全不一樣,沒有原題,大家千萬不要買錯。實在找不到我這里有課后習題的文檔,但是排版編排和原書完全不能比。 以及廈大02版、人大13版的《語言學概論》我都買來讀過,兩本區別不大,而且知識點太多。最后復習記憶使用到的還是現漢上冊和《語言學概論學習參考》的習題部分。因為現漢中也多重復題、多課后題,所以我還打印了現漢參考書中的習題部分,但重要程度不及前兩本。 3.真題分析: 再推薦一個從學姐那兒學來的方法,將真題考點寫到書本目錄上,這樣考過什么、哪些比較常考都會變得直觀。這一部分的重點就是課后題+現漢語概重合部分,09文字作用、10年詞義特征、12年詞匯發展、13年漢字特征、15年詞義發展演變,以上考點都屬于重合部分。甚至包括16年的題目,大家都答得不太好的兒化音標注方式,在現漢的音變部分和語概語流音變中都有提及,且語流音變還是11年考題,劃重點的時候我圈出了這個知識點,背的時候偷懶跳過了,棋差一招偷懶不狡辯QAQ。所以真題規律使用需謹慎,僥幸心態不可有。 根據考到的次數,我將現漢語概打亂合并為五個部分,首重文字6(現漢第三章+語概第三章)、其次詞匯詞義4(現漢第四章+語概第三第四章)、再次語言3(現漢緒論+語概緒一七章)、又次語音3(現漢第二章+語概第二章)、最后語法1(現漢第五章+語概第五章),這樣分類只是為了自己整理重點時更方便,僅作參考。 注:以上方法只針對701難度,不適用于861。
C360_2016-01-10-14-09-50-471.jpg (33.19 KB, 下載次數: 440)
下載附件
2016-8-5 22:43 上傳
(三)文學史 30分 ⑴古代文學 1.使用書: ①《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或2005年。 ②《中國文學史輔導及習題集》,萬獻初主編,崇文書局,2011年。 2.復習心得: 剛開始復習的時候最擔憂古代文學,厚厚四本書朝代更迭跨越數千年,即使我最愛古代文學心里也是非常沒底,怎么背得完。找到復習方法之后才發覺,古代文學才是文學史部分中最乖最聽話不折騰的那一個,說古代文學省心的理由有很多:①根據歷年的出題風格,大部分的年份里(尤其近幾年)古代“穩”、現當代“難”、外國“偏”,古代文學是相對得分難度較小的一門;②文學史復習的一個核心關鍵是建立知識體系框架,但好在袁行霈版本有一個特點正是編排清晰,四卷九編各章節前均有小標題和關鍵詞,將主要內容一一點明,條分縷析、鉤玄提要,目錄即是框架,直接記憶目錄省時省力。③萬獻初主編的參考書就更是幫大忙,將四冊的重要知識合為一本,每一編的章節精講部分涵蓋了所有需要背誦的內容。建議將章節標題和真題標注在章節精講上,把零散的知識點再次聯系框架,加強記憶。我使用的是最早一版,第三版我也買了,內容上幾乎無差別,但是現在發售的新版是16開,排版行間距稀松,閱讀效果不好,拿著也不方便,最好還是找原版。 3.真題分析: 古代文學的省心之處還體現在真題規律中:①目錄中的章節標題即為考題,09年以來至少有16題沿用章節為題,如10年試論柳永詞的新變(第五編第二章第三節標題)13年漢代文學與經學的雙向互動(第二編緒論第三節)。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可以記憶章節標題,反推出題的可能性。比如今年的考題出自第七編第四章第三節的章節標題,前后七子文學復古的得失與影響。在一輪時我就注意到這一節與11年的考題陳子昂詩歌復古傾向的得失及評價有相似之處,此外楚辭、史記、陶淵明三個知識點考查的也是后世影響,說明后世影響是較常出現的考法,同理藝術特征也是。(然而從第三輪開始我就把自己畫下的三角重點給遺漏了,最后一段時間并沒有背七子,考場只能靠一輪的模糊印象寫,所以一輪一定要全面不留死角。) ②今年的另一題詩經賦比興正好在我的重點范圍之內,就又是另一個真題規律了,常考重復考的即為重點。楚辭09年之前考過4次,毫不意外出現在12年;李白考過5次,01/05/08/10/14年;10年柳永在06年考過;15年陶淵明在00年考過;而詩經分別在06/07/08年考過3次,且09之后還沒考過,因此一定要重視00-09年間考查過的知識點。 ③還有一個真題規律是王國維的那句話“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會考的作家作品往往都是極具代表性的,越是“后世莫能繼”越是巔峰就越是重點,觀察09年之后的考題就會發現考的都是詩經/楚辭/史記/漢樂府/李白/李商隱/柳永等文學史上一直以來的重點。 ④最后是文體,重詩重小說、輕散文輕戲曲。舉個例子,按照這一點來看第一編,就會發現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一下就變少很多,排除第一章神話、第三章敘事散文、第四章說理散文,就只剩緒論、詩經和楚辭。需要強調的是,總緒論和每一編的緒論都是重點,不可跳過。以及所有的規律不適用于第一輪,第一輪必須打好基礎全面復習,至少等到了第三輪之后才能有技巧有選擇的記憶。
C360_2015-11-12-18-12-16-956.jpg (30.21 KB, 下載次數: 444)
下載附件
2016-8-5 22:47 上傳
C360_2016-01-09-09-07-19-004.png (409.07 KB, 下載次數: 447)
下載附件
2016-8-5 22:47 上傳
⑵現當代文學 1.使用書: ①《中國現當代文學史1917-1997》(上、下冊),朱棟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或2012年。 ②《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③《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④《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輔導及習題集》,葉立文主編,崇文書局,2011年。 ⑤《中國現當代文學史1917-1997》(上、下冊),朱棟霖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2.復習心得: 現當代文學一直是我的短板,我花了大量時間心力在這一部分上,淚目。先說說大家都很糾結的教材吧,就是①,紅色封面上下冊,我用的是2012年版的但是差別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錯買成⑤,這套我剛好也有,看完發現知識點完全不一樣,對應不上考點。因為這個書目也很久沒有更新了,只停留在1997年肯定是不夠的,比如15年就考了新歷史小說,所以建議大家看陳思和那本,作為當代部分的一個參考補充,尤其是80/90年代,是重點啊。以及錢理群的那本也不錯,我通讀一遍摘抄了一些筆記,作為現代部分的補充。還有④參考書我也買了,雖然和古代文學的參考書是一個系列,但是使用價值完全不同,現當代的參考書是四個版本現當代文學史內容的整合,知識點太多太亂,針對性不高。總結一下,現當代的教材建議使用①+②的組合。 順便在這里說一下我的文學史復習方法,開始先通讀教材,以瀏覽速讀為主,主要熟悉教材,對整本書的邏輯架構層次劃分有個了解。如果時間充分的話我還會看不同版本的文學史,拓展視野,古代部分看了游國恩章培恒、現當代就是上面說的那五本,進入正式復習階段后就只看參考書目。接著開始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梳理文學史的脈絡,以時間、文體兩條線索,以章節目錄+重點知識形式畫結構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做筆記,尤其是詳細筆記,抄書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會割裂腦海中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系,時間也來不及。使用他人整理的筆記也不推薦,篩選筆記內容是一個很主觀的過程,有可能你略去的部分恰好就是考題。所以在書上劃線標出知識點,要做筆記只做框架式的筆記,最簡單的輔助記憶的那種。如果你抱著筆記背的話,會錯失很多內容,直接拿著書背翻書時都能看到一些細小知識點。不要覺得這些是多余的,傳播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冗余信息”,適當的冗余信息可以幫助你形成知識的關聯,有助于理解和記憶。還有就是,第一輪一定要不留死角全面復習,掃過每一個角落。 3.真題分析: 現當代的真題數量可以說是最多的,所以我單獨按照章節順序又把現當代的真題排列了一遍,后來發現這種方法便于觀察重點,其他科也照做了。現當代也有同樣的出題規律,首先是常出原題,重復考的知識點是重點。就以今年為例,魯迅先生是百考不厭,從00年起,考了1題名解7題簡答9題論述,共計17次。感謝魯迅先生,我之前整理的魯迅專題在考試時就用上了,而且考的還是相似的題目,來自04年《吶喊》《彷徨》在小說藝術上的異同,只是今年考的是主題風格。所以一定要重視09年之前的題目,簡直就是題庫,很多名詞解釋搖身一變就成了簡答論述。再如新感覺派、尋根文學、青春之歌等知識點在真題中都反復出現,考了很多次的都需要注意。 其次是文體特點,現當代重小說,09年之后沒有考過詩歌、戲劇、散文,所以復習時就應該以小說為重。而且相較于個別作家,更偏向于考文學流派、文學思潮,所以對于代表性的作家群體流派類型都應該有所掌握。 最后是要留意廈大特色,比如魯迅、施蟄存、林語堂都在廈大任教過,又如女性文學是現當代教研室的重點方向,考過茹志鵑王安憶青春之歌等女性作家。 還有很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真題是唯一指南,要多思考多分析多總結,學會利用真題。 ⑶外國文學 1.使用書: 《世界文學簡史》,李明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2.復習心得: 同文學史復習方法,第一遍速讀通讀,第二遍框架脈絡,同樣不推薦使用任何筆記,在書上劃線找出知識點、標注真題,分析真題和記憶背誦要一直持續到考前。(好像前面廢話太多到這里已經沒有力氣了)外國文學的簡答題近年來似乎都扮演著拉開分數差距的角色呢,比較偏,是出自各章概述部分里的細小知識點,有一定難度,比較難琢磨。 但整體來看真題還是有一定規律的:①教研室特色,王老師是生態學界大牛,周老師研究俄羅斯文學,于是15年考生態文學、13年白銀時代《日瓦格醫生》都是有理由的,大家可以多逛逛中文系網站,熟悉一下教研室和各位導師。②注意課后題,07年之后有9題論述出自課后思考題,例如奧涅金/狄更斯/罪與罰/老人與海/城堡/等待戈多/第二十二條軍規等。③最重要的規律之考原題:2008年俄狄浦斯-2001年俄狄浦斯、2009年普希金-2001年普希金、2011年狄更斯-2000年狄更斯、2012年卡夫卡-2000年卡夫卡、2014年啟蒙運動-2001席勒、2015年巨人傳-2001巨人傳,今年的考題更是直接09年原題。④09年至15年后還有三章沒有考過,分別是中世紀、古典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后期,然后今年就考了古典主義,不過我以為會考三一律呢,還是沒背到班揚,嘆氣。可見押對了年代也不一定能猜中,還是要踏踏實實多背書。 補充背誦記憶方法:所有專業課建議至少背三輪以上,至少我是要背到第四第五遍才比較有印象。一定要循環重復,反復的背,第一遍會很漫長很煎熬,但會越背越快。不要卡在同一個地方太久,一遍遍的背。在考場緊張狀態下想提取記憶要靠線索,比如將一段話凝結為兩三個關鍵詞、看著框架復述回憶內容等。背書的時候一定要背出聲音,語音有助于記憶,此外還可以采取一些聯想記憶,諧音或者編故事,只要能記住都行。后期可以多留時間練筆,把真題拿來練習,這是一個主動思考,將知識橫向串聯的過程,上了考場就會發現,練與不練區別很大。要訓練行文思路:分點分段,答題層次感。思維開闊,選取多角度,突出重點。結構篇章,邏輯串聯。引用史料,論述清晰,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寫出新意和個人特色。
C360_2016-01-09-09-03-57-708.png (559.1 KB, 下載次數: 459)
下載附件
2016-8-5 22:43 上傳
(四)西方美學史 20分 1.使用書: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2.復習心得: 我個人超喜歡美學史,所以這科我從頭到尾復習了好幾輪,喜歡歸喜歡,太難理解太深奧了。首先聲明,西美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取舍,根據往年的出題情況,常超綱(如10年有意味的形式),常出開放性問題(15年“丑”審美范疇),即使把知識點全背了也不一定能回答上來(何況根本背不完)。所以要量力而行,掌握重點作家(黑格爾、亞里士多德等)。 我的復習方法是,愉快的看一輪書,別指望記住什么;第二輪看整理版的教材(重排知識點另加標題章節知識點概括);第三輪看按照作家歸納的知識點,做一些筆記,記人物的重點抓關鍵重理解;第四輪資料同第三輪,從不同角度梳理,如討論過藝術與現實的關系的美學家有哪些,誰認為藝術大于現實,誰認為現實大于藝術;審美范疇如丑、崇高、優美、悲喜劇等;討論過藝術社會功用的,誰否定誰肯定;或是對于美的定義,不同人物有哪些觀點等等,這樣在面對開放性問題時才不至于在考場上一片空白。此外易中天老師的《破門而入》也值得一看,最懼怕的康德通過這本書記住了,總有不想復習的時候啊,那就看看與教材無關的“雜書”吧。考前最后一天還準備了一個美學答題小模板,摘錄了一些句子。所以在考場上看到柏拉圖我是又喜又悲,喜的是能拿分不至于遇上難題留空,悲的是柏拉圖大家都能答出來。美學我每天午睡前看半個小時,偶爾還會當作靈活時間被其他科占用,總之這是一門投入了不一定有收獲、性價比極低的科目,奈何我喜歡。-v- (五)古代漢語 20分 701中古漢只考翻譯,古漢四冊可以不用背,因為和本科使用教材不同,我甚至沒買沒看(莫名羞愧)。翻譯其實只要有空的時候多找文選練手就好,保持一種語感,真題留著最后再譯,分析對照重點字詞。 (☆)文學評論 80分 今年802簡單,但能考139分,除了文理西美考的全是我非常熟的,還要感謝文學評論吧。文評放在最后并不是墊底,分數最多卻不必花費最多心力,而且是特殊的存在,所以最后說。文評也是因人而異,我只說我的復習方法,前期以看為主,九月開始每天用半個小時時間,一般是飯后犯困或者累的時候,就放松一下去閱覽室看期刊,《名作欣賞》看的最多,看切入點、看標題立意、看結構層次、看邏輯展開、看語言風格,再摘錄值得學習的句子。想休息的時候也會去圖書館亂逛,看各種各樣的作品賞析、名作選讀,比較有記憶的是浙江古籍出版《多維視野中的百部經典》。后期看胡亞敏《敘事學》、劉俐俐《中國現代經典小說文本分析》,最后一個月練筆時間不夠就去購買了川大在讀研究生開設的文學評論課程錄音,幫助非常大。考場上看到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輕逸》的選段就有點懵,敘事學什么的理論完全用不上,然后想到川大學姐說文學評論可以跨學科,運用一些藝術相關的術語反而會比較新穎有趣,比如音樂中的復調、美術繪畫筆法等,于是我就以油畫筆法的輕與重和文中的輕重意象勾連,落筆很輕、層層疊疊之后卻濃墨重彩的質感,以這種筆法形容文章的敘述手法。在考場上非常救急,回想也覺得能自圓其說,打開思路挺好玩的。后來在讀華東師范出版的輕與重叢書時發現了另一種解法,摘錄在下面,大家還是不要像我一樣投機取巧,文評好好練習吧。 “一只螃蟹,一只蝴蝶,鑄型了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一枚金幣圖案,象征一個明君應具備的雙重品質,演繹了奧古斯都的座右銘:‘FESTINA LENTE’ (慢慢地,快進)。我們化用為‘輕與重’文叢的圖標,旨在傳遞這種悠遠的隱喻:輕與重,或曰:快與慢。 輕,則快,隱喻思想靈動自由;重,則慢,象征詩意棲息大地。蝴蝶之輕靈,宛如對思想芬芳的追逐,朝圣“空氣的神靈”;螃蟹之沉穩,恰似肄文化土壤的立足,依托“土地的重量”。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那里,這種悖論演繹出一種智慧:審慎的精神與平衡的探求。思想的表達和傳播。快者。易亂;慢者,易墜。故既要審慎,又求平衡。在此,可這樣領會:該快時當快,堅守一種持續不斷的開拓與創造;該慢時宜慢,保有一堡不可或缺的耐心沉潛與深耕。用不逃避重負的態度面向傳統耕耘與勞作,期待思想的輕盈轉化與超越。” 二、時間規劃與提高效率 復習的時間有限,要看要背的教材卻有大概二十本,如何把握時間、提高效率、有計劃的安排復習就變得非常重要。以下是我在復習過程中覺得比較有用的幾個方法,作為參考,希望你們都能在提高有效時間的基礎上不至于過于疲憊,把時間都花在刀刃上。考研雖重要,適當的休息、調整心態、保持健康也不能忽略,愿你們考研之后都還擁有好身體。 (一)階段安排 計劃制定原則:你最后要到達的目標和層次決定了之后每個階段準備的質量和必須達到的層次。 「準備階段」 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搜集考研信息,聽講座,鎖定幾所 目標院校和專業;2月-3月: 確定考研目標,搜集目標院校、專業信息、經驗貼,全面掌握考研相關信息。 「復習初級階段」 4月-6月:邊上課邊第一輪復習:瀏覽專業課,做到心中有數。英語單詞記憶。★關鍵基礎階段7月-8月:第二輪大綱式復習,專業課重點梳理、英語真題閱讀部分。 「強化提高階段」 9月:專業課第三輪重點式復習,英語真題閱讀和寫作練習,政治九月中旬出大綱。10月-11月:專業課背誦記憶至少三輪,英語真題全卷,政治大綱配套練習。 「最后沖刺階段」 12月:考前整理、查缺補漏。專業課記憶配合模擬練筆,英語真題整套模擬,政治加強記憶背誦。 (二)每月記錄 復習全程的階段劃分只是大概做到心中有數,具體安排還是要按月進行。比如暑假期間,為了避免后勁不足,一開始時我只保證每天8h(hour)學習,再慢慢加到沖刺階段每天14h。每月的第一天不僅要安排這個月的復習任務,還要對上一個月的復習進度進行總結,根據復習節奏適度調整總體計劃等等。
11月.png (426.01 KB, 下載次數: 490)
下載附件
2016-8-5 22:23 上傳
我每個月都有一張這樣的月歷,每天寫上倒計時天數和前一天的有效復習時間,作為一個記錄,可以完整的觀察自己的復習狀態。如果復習累了并且這一周復習時間達到計劃,那么我就會給自己放假,休息去玩都可以;如果感到焦慮也可以拿出月歷回顧一下自己付出的時間,心里也會更安穩一些,告訴自己其實沒有在偷懶啊,會因此獲得滿足感。這樣還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避免陷入倦怠期無法自拔。 (三)每日記錄 真正保證每天的有效復習時間,避免坐在圖書館自習室一整天,但其實在發呆玩手機的方法就是每天的時刻表。每天到達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小本子,寫下倒計天數、日期、地點等,開始每一個小時的安排。 八月為例:文理2h 古文1h 現代1h 外國1h 現漢語概1h 西美0.5h 單詞0.5h 視頻課2h 暑假的時間非常重要,以后就再也不會有這么多時間可以給專業課,會被公共課逐漸占據,然而我們大綜合專業課要復習的內容實在太多,就是要前期抓緊后期靠擠。
B1218.jpg (80.53 KB, 下載次數: 437)
下載附件
2016-8-5 22:29 上傳
三、準備階段信息收集.rar 需要全程關注的三個關鍵網站 ①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http://zs.xmu.edu.cn/ ②廈門大學考試中心-碩士招考http://kszx.xmu.edu.cn/ ③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http://chinese.xmu.edu.cn/ 接下來是本帖中唯一一個伸手福利,因為準備階段已經結束了,如果以下信息還沒有收集的學妹們可以直接下載了,包含學院官方公布的:①招生簡章②招生專業目錄③招生計劃④考試科目范圍⑤指定參考書目⑥錄取信息——報考人數、推免人數、復試方案(復試分數線、復試人數、初試各科具體成績)擬錄取名單(實際錄取人數、初復試成績比重、淘汰人數、最終參照標準) 還有我自己整理的數據表格,廈大中文系各專業2007-2016報錄比。 愿廈大見。
準備階段信息收集.zip
(7.68 MB, 下載次數: 324)
2016-8-5 22:21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K幣 -2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