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出來已有一周,上午剛收到聯系導師回復的郵件:好好準備復試,統招名額有限,競爭將會非常激烈。重新開始早起,重新回到圖書館占座,仿佛又開始體味曾經那么多個奮斗的考研日子。 樓主是2017屆考生,考武漢大學社會學。本科是北京一所理工類211,社會工作專業。初試成績總分402,單科政治82,英語72,社會學理論126,社會學方法122。雖說復試分數線沒有出來,但總覺得應該寫下點東西來,讓我銘記那些日子,給學弟學妹們一些參考,也為自己的復試攢人品。
一、備考經驗 首先說說政治。自己全程是跟著肖秀榮老師的。政治不用過早復習,第一階段,我從八月份開始,先買了肖秀榮老師的知識點精講精練和1000題。從馬原開始看,剛開始是很難的,哲學、資本主義原理這一部分很難理解,往花了兩三的小時才看不到十頁,而且頭昏腦漲。我建議馬原還是要聽一聽網課的。具體的老師看個人喜好,我自己看的是趙卯生老師的,講的好不好多說,反正是大體上都講懂了。進入到毛概我就放棄聽網課了,個人覺得老師面向全體同學,有時候快慢不好把握,而且不難理解,不如自己看書效率高。第一遍的時候不要刻意去背或者記什么,看完精講精練去做1000題,用鉛筆做。第一遍看下來大概花了一個半月。第二階段,我從十月份開始轉入第二遍復習,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又看了一遍精講精練和1000題,把所有的錯題知識點用陳述句的形式抄寫在筆記本上,重點翻看。同時進行了毛概相關會議和史綱時間軸等的梳理。第三階段,十一月份的時候,肖秀榮出了一本命題人考點預測(背誦版),個人覺得信息量還是挺大的,每天晚上都會看,大約兩個小時,同時開始做真題。第四階段,十二月份出了任四、肖八,這時候的選擇題感覺跟1000題的風格不太一樣,很有做真題的感覺,仍然把錯題用陳述句的方式記錄在筆記本上。肖四非常重要!!大題會有原題,大家一定要仔細看看。我是從考前兩周才開始背問答題的,個人覺得試卷上的答案不太好組織,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線,是可以看之前說的考點預測中的問答題,整理出主線和自己喜歡的答題模式。石磊老師最后會出很多答題模板,他那種答題思路也可以借鑒。總結起來就是,相信肖秀榮老師,重視選擇題,整理答題思路。 對于英語,自己考得不算太好,大體講講自己的復習方式,給大家參考一下。我的英語是最早準備的,大概在2015年的十一月份開始背單詞,陸陸續續都有準備。當時我的英語四級單詞都大多不認識的水平,買了一本戀戀有詞背,一早上一個小時只能看五頁,后來放棄。之后聽同學推薦戀戀有詞的視屏是很不錯的,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我背單詞的方法是看著真題背,找較早年份的真題,自己查,自己做筆記。因為考研英語是有很多高頻詞匯的,從真題入手效率會快很多。之后八月份的時候開始被**的單詞書,一天兩章,前前后后背了兩遍半,把不熟悉的單詞記錄在筆記本上,睡前起床都翻一翻。再就是做真題,九月份之前我把近十年的真題做了兩遍,程度是每篇文章沒有不認識的單詞,沒有讀不懂的句子。十月份開始看**的視屏,唐遲和李旭老師會總結一些題型和做題技巧,每個老師有不同的方法,有時間的話都可以多看看。對于完型和新題型,我都是模塊式的自己總結找感覺的。關于作文,也推薦朱偉老師的寫作課,有一定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很搞笑,狀態不好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放松放松。但我覺的最有用的是自己總結出來一些句子,比如說開頭的句子、批判類的句子,優點、缺點、總結性的句子、舉例子的句子,自己找出三四十句,既不用擔心抄襲模板千篇一律,同時能抵抗所有類型的文章。最后,留出近三年的真題最后找做題的感覺。總結來說就是,背單詞,做真題,每個單詞都認識,每句話都理解,每個錯題都要找出自己的思維與出題者思維的差距,每題都不放過。 對于社會學理論,是比較難復習的。武大在十月份的時候臨時更換了考試參考書,更換了多達五本教材,涉及很多新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社會學理論教程換成了兩本楊善華的西方社會學理論,看過的同學可能知道,楊善華的書涉及大量后現代的內容,理論的深度和抽象度也大大超過了侯俊生的書。對于理論,我沒有很好的方法幫大家加深理解,唯一的辦法就是仔細的看,竭盡的想,和善于總結。對于波普諾的社會學,是最容易復習的,而且在考試中占得比重應該是四十分到五十分。書很厚,但很好理解,看起來也很快。像我剛剛說的,自己總結名詞解釋和簡答。雖然社會學理論教程不再作為參考書,但是從真題看來,還是有考點的,西方社會學理論上沒有的四大學派也是要準備和掌握的,畢竟是社會學最經典的理論。理論的學習,總結起來就是1.結合自身經驗理解;2.形成每個理論學家的框架。基本上每個社會學家都兩到三塊主要思想,把他們整理下來。3.有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橫向總結,找一個主題,找出所有和這個主題有關的理論家。4.默寫。理解和表述是兩碼事,我不是讓大家一點點的背誦,但是專業術語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培養自己一套表述方式。我的理論前前后后看了六遍以上,默寫也有三遍了。默寫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默寫框架圖和關鍵詞,一種是完整的表述。前期我都是手默寫框架圖,后面兩個月是在電腦上完整的表述(手寫太慢了)。對于思想史,知識點很亂,很零碎,考分又不多,大概每年20分,我建議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我自己是看了四遍,沒有刻意背誦,就當閑書看,大概能說出個七七八八就差不多了。第一章思想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是重點掌握的,還有先秦的幾個學派。還有幾個人物也需要多看幾遍,這也要結合歷年真題考的情況。 對于社會學方法,我是袁方和風笑天的書一起看的。看袁方的書三遍后,就開始只背筆記了。風笑天的書有些章節比袁方的結構和思路清晰,但內容沒有袁方的充實。紐曼的書我是沒有看過的,有袁方的補充已經差不多了。關于統計學,方法的計算題很簡單,會基本的題型完全可以應付。李沛良的書簡明扼要,如果想多看看例題,可以借鑒盧淑華的社會統計學。需要一提的是,一些統計學原理還是要掌握的,比如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等等,歷年真題也都考過。我最后把筆記背了四遍,例題和課后題做了三遍,公式默寫了四遍。方法是很好理解的,只要多背誦,就沒什么大問題。 二、關于考研 考研的辛苦,我想每一個認認真真懷有夢想的人都深有體會,一路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會明白。2015年10月的那個小姑娘,在看著學長學姐準備保研時毅然決然的向自己宣誓,我要考人大,也在知乎上看過好多好多考研失敗的經歷后,一臉嚴肅的對自己說,那一定不會是我。從第一本外國社會學史看起,看孔德和斯賓塞娓娓道來著我不知所以然的文字,看帕森斯構建的抽象到炸的AGIL模型,我不曾掩蓋那些在黑暗中痛哭和滿眼絕望的時光,然而若不愿放棄,便只能風雨兼程。從十月到三月,每天除了上課,總有八小時讓我心甘情愿播撒在人大這個夢上,人大的七本書,我已全部看完。是的,看完不等于理解,當我第二遍看起來時,也只依稀記得清幾個理論家的名字。三月份,學長學姐復試失敗。五月份,老師甚至也在課堂上直接說,一所理工類大學的社會工作專業考人大社會學,憑什么抵得上那些優秀學校的學生呢?我曾堅持過,兩個月后,我放棄了。我想,當你堅持了很久的一件事,最后只剩你一個人,最后的最后,你自己也放棄了。這算不算一種背叛呢? 從四月到七月,一直在堅持與放棄中選擇,終于在一個中午,跟好朋友聊了好久的天,決定,改考武大。新的參考書,新的資料,新的學長,仿佛曾今的付出如泡沫一般蒸發。我知道,我沒有時間猶豫了,重新開始過早六晚十一的生活。那些室友用書包把我砸起來讀書的日子,那些逛會街吃頓大餐都要懊悔很久的日子,那些每天顧不上洗衣服洗襪子的日子,那些中秋節在教室和同學一起分月餅的日子。那時的天很冷,晚上回宿舍路上看不見人;那時的夜很短,仿佛還沒睡下可怕的鈴聲就響了;那時的脾氣很大,睡不醒的起床氣恨不得把床都踢了;那時的我很簡單,花了那么久的時間,只做著這一件事。最后的最后,當云開守得見月明,你會相信,終究是一份努力一分收獲。最后的最后,那些聽過的歌,奮斗過的教室,看過的星星,在考場門外給我擁抱的人,就成了那個記憶中,最美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