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經驗貼雖然在人大版塊發過一遍,但為了更契合哲學版塊,我又修改了一些內容。
我報考的專業是宗教學,但是其他三個科目和諸位一樣,所以大家有關于公共課和中西哲學史的問題也可以回復,我會的話盡量回答。
一、自我介紹&專業介紹 樓主是人大本校的學生,2017年畢業,但是跨專業,本科并不在哲學院。因為對本校老師的研究方向比較熟悉,而且人大的宗教學現在建設很全面,初試考宗教學理論,不是報考某一宗教為方向(北大是選佛教或基督教),所以我還是選擇了在人大讀研。
人大的宗教學現在有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除了傳統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研究之外,還有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宗教政治學、宗教哲學等。總的來說,它不僅是研究某一宗教,而是全面的宗教學研究。其實宗教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哲學和宗教學之間應該是交集,而非包含和被包含。這也是我決心跨專業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喜歡本科的專業,而是希望有跨學科的新視角。
2017年初試,總分427,政治79,英語一90,中西哲學史130,宗教學理論128。因為之前聽說北京公共課壓分,所以這兩門成績比估計得要高。很早之前(大二)就決定跨專業考研,所以不存在幾個月內咬牙沖刺的情況,就不灌雞湯了。
二、初試
1. 政治(9月底-12月)
因為我大三暑假先實習,然后回家了一個月,所以九月底回校才開始復習政治,每天上午大概看兩個小時,只有到十二月中旬以后,每天上午全都用來背政治。據我自己的經驗,三個月完全可以把政治復習得很好,不用過早準備。參考書全部是肖秀榮(膜拜肖教授的押題水準~~~),按順序是: - 《知識點精講精練》,大致過一遍,對整個框架有印象;
- 《命題人1000題》,先自己做一遍,再對照書把錯題重新做一遍(其實很快);
- 《形勢與政策》,大致瀏覽一遍,選擇題一共五十來道,全部記住;
- 《考點預測》(背誦版)和《講真題》,搭配使用,我在十二月把考點預測全部背了一遍;
- 8套卷和4套卷,全部背會。
2. 英語(沒有準備時間) 為什么說英語沒有準備時間?我的忠告是:越早準備越好。每天抽出一點兒時間,但是一定要保持閱讀/背單詞的習慣。研究生英語不僅是考試,也是為了之后的學術做準備(考研詞匯甚至不夠),如果覺得專門學英語太麻煩,最好是看本專業論文。我用的參考書只有兩本,背單詞用的扇貝(沒有廣告費的友情廣告),按順序是: - 張劍《閱讀理解150篇》(其實只有100篇),可能因為先拿這個上手,所以覺得難度比真題大,所以時間充裕的同學可以先做真題再做這本;
- 《2005-2016歷年真題》,選擇題一共做了兩遍,從十一月開始,每隔一兩天一套,保持手感;
- 作文:從十二月開始每天晚上寫一篇大作文練手,除了開篇第一句話之外,沒有背模板(因為北京壓分重,怕用模板直接低分掠過),但我建議還是要準備自己的句型,在考場上可以節省時間
3. 中西哲學史(9月-12月) 之前上過本校中西哲學史的課,借了本科哲學院同學的筆記,然后自己參照書、課堂聽講記憶和同學的筆記,在9月份回校后,我又從頭到尾整理了一份筆記。人大的考題應該算是很靈活,既考察記憶能力,又考察個人理解,所以書一定要自己看,遇到重要的哲學家(比如康德黑格爾一般必考其一),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最好去找找視頻或者論文。 人大的哲學院沒有給出具體的參考書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幾個流行的版本都看看,從自己最容易理解的那本入手,循序漸進,中國/西方哲學史看一本是肯定不夠的。考研論壇上的中西哲的資料已經足夠多,如果能把基礎的都掌握其實初試題就差不多了。 考試是中西哲各四道選三道做答,全部為論述(25'*6)。
4. 哲學專業綜合(3月-6月,11月-12月) 人大哲學院的研究生招生分了九個專業,考試的時候只做自己報考方向的題就可以。我考的是宗教學,這是我看到成績后最不滿意的一門課。參考書只在3月到6月看了一遍呂大吉老師的《宗教學通論新編》,然后11月又重新過了一遍,做了簡單的筆記。其實我的宗教學分支學科筆記很多,但都和考試無關,所以就在這里略過。人大宗教學從2016年開始,初試題目只涉及基礎的宗教學理論,不涉及具體宗教,所以考題不出意外的話必然出自這本書。如果對宗教學理論沒那么多了解的同學,請一定好好背書,不要有“不會寫也能編”的蜜汁自信,我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有道題完全是憑感覺寫上去的,最后分數也沒我預計的高。 九個專業應該都是六選五,全部為論述(30'*5)。
三、復試
人大哲學院的復試比例是1.2:1,比起有些學校1.5-2絕對不高,但肯定會有幾位同學遺憾地不能被錄取。但是面試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初試成績墊底而緊張,因為老師希望看到你的學術能力和學術熱情,而不是一直擔心初試沒考好被掛掉。
1. 筆試 復試的筆試部分是英語50分,專業課100分,一共三個小時。 英語依舊是中西哲的內容,十道選擇題,對專業詞匯還是有一定要求,此外還有一道小論述(不限詞數,今年題目是笛卡爾的心物二分和洛克的經驗論)。 專業課是二選一,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一般在復試專業課部分不會有太大問題。
2. 面試 用哲學院副院長面試前的講話來說,面試只有一個考察標準就是——學術。所以面試的時候必然不是隨便和老師聊天(如果你學術水平夠高應該是可以的),而是抽簽回答問題。宗教學專業面試有五個信封,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宗教學理論,自己選方向抽題目,有一次換題的機會。英語面試是抽題號,老師讀出相應題目,考生用英語做答。我抽到的題目是日常問題,和專業無關,不知道是否有人抽到專業英語的話題。 考前聽有同學說,中哲和外哲范圍廣、人數多,所以是提問而不是抽簽(我沒有求證過)。
3. 體檢 完全是走流程。
對于復試,我覺得首先是自信,其次是有自己的(有理有據的)觀點,但是遇到不會的題一定要謙虛地表示有待學習,不要東拉西扯過多。
哲學應該算是冷門學科,所以經驗貼比較少,希望多寫出來一些,能夠幫到更多的人。今年人大哲學院分數線漲了20分,所以考研的盆友們一定要更加努力,希望大家都能考進理想的大學。
如果有其他問題,可以直接在回復里問我;想要筆記神馬的可以私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