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試篇 公共課的三門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各種經(jīng)驗貼里主要講的也是初試復習經(jīng)驗和時間安排,再多費筆墨邊際貢獻也是很小的,我只說說專業(yè)課好了。 初試專業(yè)課經(jīng)濟學845考宏微觀兩門。 先列一下我主要看的教材: 宏觀: 曼昆的中級宏觀(N多遍); 多恩布什的中級宏觀(若干遍); 布蘭查德的中級宏觀(一遍)。 微觀: 尼克爾森《微觀經(jīng)濟理論》(N多遍); 平新喬十八講(若干遍); 平狄克、范里安、高鴻業(yè)的微觀(都是大二、大三看過,考研時候沒怎么看) 范里安配套習題冊(一戰(zhàn)時候選做過)。 1、對微觀的看法 中級水平的微觀體系已經(jīng)基本固定了,教材內(nèi)容差不多。我指的中級水平是平新喬、尼克爾森的難度,范里安、平狄克、高鴻業(yè)的難度低于這個水準,所以我只建議范里安這些選看。 尼克爾森的那本微觀我真是愛不釋手,看了不知道有多少遍,我頭腦中中級水平微觀經(jīng)濟學的框架是根據(jù)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建立的。 不過還是要說,根據(jù)這兩年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備考845目前的第一神書是平新喬的18講,為什么神?這么講,去年考題里有18講的課后題原題(壟斷、不完全競爭方面的)。18講的講解對讀者不太友好,也比較接近高級微觀,很多考試是用不到的,講義部分選擇性的看,習題價值很大,甚至可以只拿它當本習題冊。 中級微觀出題的重點一般是消費者選擇理論、廠商理論、博弈論、局部均衡、壟斷和不完全競爭這些板塊。不對稱信息、一般均衡很少考(然而845去年淺淺地考了不對稱信息,今年考了我心目中中級微觀最最嚇人的手解一般均衡的題目)。 對我上面說到的重點的幾個板塊,把尼克爾森和平新喬上面對應(yīng)的習題都做明白就差不多了。一些特別技術(shù)性的細節(jié),包括CES函數(shù)、齊次性等等忽略掉問題也不大,一些模型比如博弈論里不完全信息博弈(如signaling模型),還有不對稱信息的Principal-Agent模型就選看吧,似乎沒見過國內(nèi)哪家考研考的。 一般地,在這兩本書里你不會做的那幾道題就是可能的出題點,這一點今年的845就印證了。畢竟如果只出那些誰都會做的題大家就都130+、140+了。 這里在強烈推薦把尼克爾森(我看的是第11版)的所有例題,注意是例題,最好反復練習,那些例題已經(jīng)囊括了幾乎全部基本的題型,大部分題只是簡單的變化。覆蓋不了的難題就是習題中那些你不大會做的題。 一戰(zhàn)的話,如果時間緊,不要在范里安、平狄克、黎詣遠等等那個難度上多逗留,考試還是要向尼克爾森、平18課后題的難度靠攏的。 2、對宏觀的看法 宏觀我最愛曼昆的中級教材,曼昆的教材學起來讓我有一種欽佩之情,因為人家的教材實在是傾注了不少心血,結(jié)構(gòu)的起承轉(zhuǎn)合組織的非常流暢,特別的精致、有邏輯性,特別適合構(gòu)建起框架。我用他教材的結(jié)構(gòu)在我頭腦中構(gòu)建體系,其他教材作為補充。 學的時候多注意總結(jié)、歸納、整理,我的習慣是:第一遍邊讀教材做筆記,同時做一些記憶的工作,把章節(jié)結(jié)構(gòu)、一級標題(一級標題串起來基本是各章的梗概)記住形成一個框架;以后每一遍刷的時候在這個框架下加深理解、補充記憶就好,同時筆記也在不斷增加新的理解的內(nèi)。 考前能達到的狀態(tài)是中級宏微觀的整體框架信手捏來,重點看的兩本書(尼克爾森、曼昆)每一章的內(nèi)容在不看書和筆記的情況下可以在一張紙上從頭推到尾給自己講一遍;微觀尼克爾森里主要的數(shù)學推導都能自己推,宏觀主要的模型能從假設(shè)推到整個模型建立。 宏觀最重要的就是解釋短期經(jīng)濟波動的IS-LM模型、中期產(chǎn)出與物價水平trade off的AD-AS模型以及解釋長期經(jīng)濟增長的索羅模型。這幾個模型怎么構(gòu)造、假設(shè)是什么、解釋了什么、計算等等問題一定要特別熟。 除此以外,845特別愛考國民經(jīng)濟統(tǒng)計方面的知識(比如GDP的度量)。 宏觀很多東西是不好出成題的,所以其他內(nèi)容考的也不多。作為曼昆教材的補充,多恩布什在經(jīng)濟增長、AD-AS模型、勞動力市場等方面講的比曼昆豐富得多;布蘭查德在開放宏觀、預期等方面可以作為曼昆的補充。 當然,備考時間是有限的。一戰(zhàn)的話我覺得讀透曼昆的書也差不多了,把課后習題做明白依然是很重要的。教材不必貪多,吃透一本教材比囫圇吞棗讀一大堆教材更重要。 3、近兩年845真題回憶 2012年及以前的考題我上網(wǎng)買的圣才電子書,好像是20元左右,那里面后來又更新了2015年的考題,鑒于845出的有些題是往年的改編版,原來的題價值是很大的。 本來我去年考完立刻寫了份回憶版的文檔存在電腦里,但去年硬盤的突然損壞讓文件作廢了,我只能憑記憶回憶一些了。 2016年 微觀: 1、(消費者選擇理論)情景是小明買書,大致是書漲價了,小明爸媽于是給他增加了一些預算,問漲價前后小明效用增沒增加。 2、(消費者選擇,顯示偏好)北上廣三地有不同物價,給了一個人的效用函數(shù)和在北上廣的不同收入,大致是問他會選擇去哪里生活。 這個就是用顯示性偏好弱公理解釋。 3、(不確定性)有一筆財產(chǎn),可以選擇儲蓄或者買股票,儲蓄收益的預期低方差小,股票收益預期高方差也大。大致是問如果股票收益或者存款利率提高對資產(chǎn)配置的影響。 4、計算題(壟斷、不完全競爭)18講原題,難點是兩家的MC不一樣,聯(lián)合在一起利潤最大化時有一家不生產(chǎn)。 5、(不對稱信息)出的很巧妙的一道題,用的是George Akerof那篇著名的Lemon Market論文的故事,不用特別懂逆向選擇也能做,用不確定性的只是會算預期收益就能做。 6、概念辨析: (1)規(guī)模收益和邊際收益的關(guān)系。 (2)也是廠商理論里的,具體忘了,學懂了不難。 宏觀: 1、選擇題,一個是統(tǒng)計局報的GDP增速是什么?實際GDP的增速。另一個是Solow模型里協(xié)同增長方面的,具體忘了。 2、Solow模型,技術(shù)進步g,人口增速n,問的好像是資本報酬的增速。也是Solow模型協(xié)同增長那塊必須學懂。 3、Solow模型的大計算,難點是有三個要素K(資本)、N(勞動力)、L(土地) 其他的宏觀題記不清了,不過好像也就這么多了。。。因為最后一題就35分還是多少來著,而且我確定是沒有IS-LM,AD-AS模型的題。 2017年 微觀: 1、(消費者選擇理論)難點是給出效用函數(shù)判斷兩個商品哪個是奢侈品。算個MRS很容易發(fā)現(xiàn)。 2、(消費者選擇理論,斯拉茨基方程)難點是計算收入效應(yīng)和替代效應(yīng),這個18講里有同類題目。 3、(壟斷、不完全競爭)計算量比較大 4、(一般均衡)天坑,手解一般均衡,我心中中級微觀最難。 宏觀: 1、三種方法核算GDP,2015年考過,看圣才電子書給的解法吧。 2、AD-AS模型,背景是2008年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分析這一財政政策下的種種。 3、索羅模型,沒啥好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