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幾句 嗯,據說題目起的浮夸一些,閱讀量會比較高。 在解決考研信息不對稱問題時,考研論壇的眾多經驗貼對我幫助甚?,F在擬錄取之后,也希望能夠回饋論壇,提供自己的經歷與經驗,給后來人參照、借鑒。在具體課程準備方法上,已經有很多詳盡的經驗貼。本文主要行文思路是想將其寫成一個關于跨考的操作手冊,希望能夠在在其他經驗貼較少論述的方面能夠多著眼幾句,并給出了一些具體操作的例子,希望能解決跨考生的一些疑問。 我先介紹一下我的基本情況。本人本科就讀于上海五角場某985,標準工科專業。尋求跨專業保研至金融未果后,放棄保研資格,現考研擬錄取于復旦431基金方向。一戰分數: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75+84+137+127=423。復試加權總分第21名。2016年7月以前先修基礎為曼昆宏微觀瞄過一遍,效果約等于0;日常關注金融知識,了解一些碎片化知識,對其話語體系和語境有一定了解。7、8月份保研、考研同步進行,暑期開始了解考研,初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大約做了1/3李的全書,并看完另外2/3; 同時復旦四本專業書囫圇吞棗過了一遍。9月份跨保最終失敗,放棄保研資格,開始進駐圖書館,進入狀態:每日8~10點起床,直至晚上10~12點。原則上對手機是拒絕的,實際上集中規定一段時間玩耍。 綜述1. 所有經驗貼均是主觀經驗,切忌復制,最好根據經驗貼主人背景稟賦來吸取學習。這也是我在后面會詳細給出自身信息和復習過程的原因。希望能夠為你提供一個復習的參照坐標 2. 考研成功=70%有效時間積累+30%原有稟賦(數字我瞎掰的)。 3. 行勝于言。信息不對稱問題基本解決后,不必再多關注。制定計劃后,請將時間完全投入至計劃實行并根據實際情況修改。研考作為考點有限的標準化考試,且市場上有著這么精細的輔導資源,考察的已經是個人的執行力了。 4. 結構化的知識才是知識,碎片終究是碎片。因為考試的考察點具有很大的隨機性,若知識結構由刷題和領悟得來,缺乏系統的總結,有較大風險。在題型變動,考察方式變化后,有不知所措之憂。 5. 心態:一年考上運氣,兩年考上正常,三年是有志者事竟成。 6. 難度:一戰跨考考上還是很多的,且高分也多。如隔壁某財430+的三劍客。希望大家樹立信心。 7. 時間:在心態準備和難度了解到位后,我會說,準備時間再多也不嫌多。我的這次的復習時間是比較短的,事實上根據考試情況在復習方向上做了大量取舍,最后能取得這個成績,還是說運氣很好。 8. 接受以上幾點后,對于常見的如下幾個問題: “我現在準備還晚不晚”、“三跨生會不會很難” 等等。我想答案也是不言自明了。 9. 輔導班:我沒上過任何輔導班。在買了某學長的筆記并發現其在抄書之后,果斷放棄。之后我也邁上啃課本并總結的道路。這里特意指出這點是為了表明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并不是缺了什么就不行。當然如果有質量高的輔導和學長提點,復習必然是事半功倍的。視頻課程我也沒有看過。這可能也是個人不同的學習習慣,我可能比較習慣于使用紙質書籍。我覺得若能找到好書,書本的信息密度是幾種常見媒介中密度最高的。 10. 我覺得剛開始準備考研,大家的很多疑問是相同的,是可以共享互助的,我現在也沒有看到一個較為詳盡的總結版本。寫經驗貼前,想著可以給大家組織起來,采用一定的公共編輯手段來提出一些較為通用的表述清晰的問題,再由知情人進行解答。原先想的是使用google doc,但貌似不太行。如果各位看官有建議的話,可以回帖告知,甚至自己組織一下。 前期準備學校選擇:清北復交為金融第一梯隊,可搜集錄取分數、人數,復試情況,并根據自己就業意向、職業規劃綜合決定。若出現擴招、改革等情況,往往降分,有套利機會,可參見今年道口。 專業選擇:如今復旦或其他校的金融專業分數持續上揚,性價比值得商榷。如果想進入金融行業,并非一定要讀金融。像復旦經院其他幾個專業也很好,可參見就業報告?;蛘叻蓪I,也能做IPO業務。 經驗貼與計劃:直接站內搜索或google,閱讀一定數量,并根據自身情況整合,直至邊際效應趨于0。整理好根據自身調試的經驗貼文件,針對各科目標分數,便可制定下一步針對性學習計劃。復習開始時最好盡快見識下真題,以判斷目標分數是否hold的住。 我的操作例子:鑒于復旦431之前分數線常年380分。取一定安全系數浮動,定下目標400分=75+85+135+105。單科看上去也不高,重點在于沒有一科出現大型失誤。一般來說,數學和專業的投入的邊際效益較高,且分數波動敏感性高,需多加注意。 政治政治書籍:肖秀榮全套(除了最大本的,我換成了大綱解析),風中勁草 政治我全程使用的是肖秀榮的書,也算是運氣,今年他的押題百發百中。建議可直接參照肖給出的復習計劃。先刷選擇題,后背肖八肖四,時間投入不必多。肖八肖四不是死背,主要根據其有用的句子拆解,專題整理,構建自己的萬能答案。(與專業課論述準備方法類似) 例子:毛中特簡答題必考五位一體,五位一體各自當年熱點專題結合課本與模擬卷,摘抄整理句子,并整理專題。很多資料也在做這個事情,這里強調的就是自己親手做過后,記憶會更加深刻。 (圖1,才發現原來不能插圖) 政治某些部分可以做如下框架圖整理,顯得思路明晰。軟件采用的是MindNode。
(圖2) 我覺得考研政治部分并非十分無趣,在看政治書的時候,還覺得部分東西擴展開來看是很有意思的,感覺可以摸到歷史變遷的尾巴,算是讓枯燥的學習稍微生動些。例如:肖書某處談到 “兩參一改三結合”,由此便可以聯系到 “鞍鋼憲法”,便可以聯系到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制度,更可以聯系到改開后的 “廠長負責制”,以及這兩種制度的對比、優劣、以及真實情況,再往后一點說,可以聯想到90年代的國企改革、私有化,再到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英語我原先英語六級裸考600+,本次考研基本沒花什么精力在這部分上。整個考研過程中,我在前期刷了10年英語一選擇題,中期刷了10年英語二選擇題。并對這些選擇題精細吃透,錯題、陷阱類型在卷子上總結。部分題目做了兩遍。失誤的是我在臨考前不久才開始進行作文模板總結,時間較為緊張,訓練也不足。關于英語部分其他經驗貼講的很好,可以多看看。 數學大學以來,有關數學學科基本是優優良良,算是基礎還行,但在考研準備前基本忘光。整體復習的話,首先暑期到9月基本過了一遍全書,然后全身心投入專業課復習,后期又用全書過了一遍知識點。10年真題在期間精細做了兩遍,部分年份3遍,并總結錯題和計算錯誤。集中強化改正錯誤和總結知識點,我記得采用的真題在解析中有相關知識點總結,我的總結基本在其基礎上進行。最后收官階階段采用了張宇的模擬卷看看新題型變化的預測。 在9月到11月的復習中,我經常會出現整天只看“數學+政治”或者“專業+政治”的組合,而不是像常見的計劃那樣每天四門平均分配。我認為這種強化訓練,能夠更快更深的加強記憶和聯系,減少了在學科之間切換中產生了大腦的“摩擦損失” 專業課我的專業課并不很高,選擇坑了兩個,論述大概還行,比較滿意。 用書:官方四本,以及國金和貨銀配套習題指南,博迪的投資,羅斯的理財,易綱的貨銀;金融聯考真題以及復旦真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券商研報;各處搜羅的一些筆記(作用不大)。后面復試用了復旦801的指定宏微觀課本,現在覺得很適合在專業課復習前先看看,宏觀有利于貨銀部分的學習,微觀有利于投資部分的理解。 我的復習過程:論述和簡答題準備是核心,我基本是多遍看書,同時電腦做筆記(實際就是抄書),并多次精簡整合成一個較詳細版本的筆記。然后制作框架圖,在框架圖的基礎上能夠敘述出較詳版本筆記(實際就是能背書),至此課本基本過關。再結合中國特色和熱點進行學習,可使用真題直接上手練習,順便總結答題思路和習慣的套路。計算題題型不多,分類總結即可。選擇題當時覺得刷了聯考和真題就夠了,結果今年吃了虧。 個人反思:由于時間因素,整卷限時練習僅僅做過一次,考場上明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不適應,但最終還是完成了12張紙的書寫。。。 專業課論述題復習方法,請各位參見去年專業課142分孫栩生學長的經驗貼,其中十分詳盡。我也從中受益頗多,在此也要向他表示感謝哈哈。其基本方法就是框架法或他所說的大樹法。同時何同學的專業課寫的也很好啊,已經加精了,可在精華區里找到。 以下我僅僅舉幾個例子供各位參照。 對于每本書可以制作類似的框架:特別是劉的《投資學》,邏輯十分清晰,十分適合這種方法。 (圖3) 較詳盡的版本也不是完全抄書,最好分點列舉,實際上就是論述題的模式: (圖4) 較詳盡版本的筆記事實上也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名詞解釋和論述題,做完筆記后,基本相當于課本相關論述能基本過關。 (圖5) 熱點其實也可一樣的準備,只是工作量確實是有些大了: (圖6) 拖了這么久的經驗貼總算是動手寫出來了,其實覺得大部分都是在重復過去人的話,可能最有用的就是幾個例子和圖片了吧。 如果還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在帖子下面提出來,我會盡量解答的。
于2017.04.18 凌晨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