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過程中得益于考研論壇和幾位師哥師姐的幫助而最終錄取,報考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方向,綜合排名第二(初試第十,復試第二),懷著一份感恩與回饋的守望,我想從戰術上給出一些中傳漢碩專業課備考的方法論建議,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誠地希望給予考研修行中的你們些許力量。 一、關于如何看書 1.專業一: (1)《現代漢語》黃、廖本(重中之重,圣經地位) (2)《現代漢語通論》邵靜敏(中傳本科教材,比如:16年初試中的一對名解“話輪”和“話對”出自此書,且語用部分對黃廖本做了很好地延伸。)(3)《現代漢語教學與自學參考》黃廖本(配套習題) 今年初試的漢語基礎試題特點即均為主觀題,分值大、題目靈活發散、著重運用能力,例如“語法分析的三個平面”就需要備考過程中對教材理解基礎上的升華。建議現漢的兩版教材同內容對比去看,語法部分還可以配合(4)陸儉明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或(5)朱德熙的《語法答問》,先按章節橫向閱讀并輔以習題做筆記,再按專題縱向做筆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知識輸入后要懂得如何輸出,要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框架,簡化筆記,提煉關鍵詞形成自己的答題角度,拓展。我個人備考中便綜合了黃廖、邵版、北大版三本權威教材來做筆記幫助自己建立該課程的思維導圖。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6)《語言學綱要》葉、徐版(16年及以前初試的主觀性題目和復試專業面試中均有考察,名解、簡答、論述等分題型總結) (7)《古代漢語》王力 著重1-2冊(今年共考察50分,要著重對翻譯、句讀、意義用法進行掌握,通論部分也要閱讀) (8)《現代漢語八百詞》、(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義201例》(詞義辨析是中傳歷年必考題型,這兩本書可以作為擴展的進階武器。往年多考實詞,側重虛詞的201例可以學有余力時每天消化5個) 2.專業二: (1)《中國文化要略》程裕禎 中傳對這本書的風格一向是考察客觀題,但近兩年的知識點考察非常細致,而且未來是否考察主觀題尚不確定。建議對照網絡上的電子版筆記分專題和題型進行總結,形成整體觀,不僅在每日固定的時間安排中重點記憶,還要在碎片化時間中識記與復述。 (2)《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趙金銘 (3)《跨文化交流學》關世杰 這兩本書通讀1-2遍后,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按目錄概括性地做出知識框架(可繪制為樹狀圖),再細致地總結每章節基礎知識點(分出客觀題和主觀題,主觀題的整理要條分縷析:先用總括性語句簡單概述,其次大標題小標題下的內容要踩點準確、層次清晰,最后綜上總結。清晰的卷面對于閱卷老師而言是一種印象增值,畢竟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然后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將知識點內化為自我思想進行表述并記憶,最后對照真題勾選知識點著重掌握。 另外,關本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書中深入淺出的觀點對于人際交往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它帶來的影響絕不僅限于應試。根據這本書的體系可以總結40分案例分析題的答題思路和模板,自己去梳理思考過程的經歷受益匪淺,答題時于草稿紙上歸納出對應的關鍵點,保證方向準確,當然,案例分析題還要廣泛閱讀歷年各校真題范文,力求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美感。 (4)《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劉珣(各高校通用,可與趙版互為補充,此書很多內容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主觀題的作答更為精確、系統。可以對照論壇上的電子版筆記梳理,必要時可以畫表格區分理論、流派等。 (5)《跨文化交際學》胡文仲(各高校通用,可補充關版) 【注】黑體字書目重點必讀,下劃線書目拓展補充 二、關于如何研究專業課真題 1.基礎書目一輪復習結束后的9-10月就可以著手去做全國高校的真題集,通過做題檢測知識盲區,不同高校命題風格各異,這應有所側重,北京地區的真題建議好好利用; 2.研究中傳的專業真題旨在把握命題人的考察規律,而非僅僅會做而已。整理近五年真題的幾種母題題型比如:發音狀況描寫、詞義辨析、層次分析,造字法、古代漢語意義用法等等二三輪復習中分專題重點攻克。但不要迷信題型,中傳的命題風格多變,掌握核心知識點是王道。 【注】無論讀誰的經驗或思想,都請自己用腦判斷,不要盲從任何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