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二戰238分已錄取。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經驗,畢竟一年前的我也很迷茫。 希望能幫到大家。 初試,四科。 數學主要的復習用書是高分指南,要做三遍以上,并且自己學會多總結,同樣的類型,要做到舉一反三。九月份開始可以做頓悟,上邊一個類型的題目總結的很好,難度略比高分指南高一點。尤其覺得概率部分頓悟很好,做完上邊的題目,概率基本上就不會再錯了。等到十月份開始就可以做歷年真題了,可以按套作,畢竟真題一共也沒有幾年,可以作為檢測。但真題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自測,還是要通過真題,發現每年出題的套路。 英語,也是應該提早準備的科目。單詞是一定要背的而且要一直到考前,反復的看。而且不要每天就只背幾個,記不住就停滯在那了。我之前用的是老蔣亂序,每天堅持一個list,第一遍下來,肯定還是會有一些記不住的,沒有關系,我們反復的看。第二天還是先看一遍昨天的list,如果還是有記不住的可以寫到一張紙上。這樣一個月就可以過完一遍單詞。重點再記憶一下單獨寫下的。然后再從第一個list開始。每天和背單詞一樣要堅持的是每天要翻譯五句話。可以在閱讀里邊挑你認為值得翻譯的五句,而且要落在筆頭,翻譯完之后自己看看寫的話通不通順,別不別扭,而不是簡單看看。這樣每天幾分鐘的練習,可以為之后的翻譯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有人說做真題的閱讀時要把全文翻譯一遍,甚至背下來。其實我倒認為沒有必要,你可以挑選幾句,畢竟閱讀的難度和翻譯是不同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你也背不下來,也不會有人考你默寫。但是在前期練習的時候,還是不建議用真題的閱讀作為翻譯。畢竟真題一共就那么幾年。真題做的時候一定不能浪費,要做透,看到題,要知道這是什么類型的,應該怎么回原文定位。從十月份開始就要寫作文了。最晚十一月份也要開始了。每周保證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形成自己的模板,比如第一段怎么寫,第二段第一句話怎么寫,首先其次那些關聯詞用哪幾個。如果自己不動筆寫,等考前一味地背現成的模板會很吃虧。因為你能看到的模板別人也能看到,也會這么寫。所以只有自己總結的才是自己的。寫完之后可以找同學研友幫忙看看,有的時候一些錯誤自己可能很難發現。 邏輯,我的形式邏輯部分跟的饒思中,論證跟趙鑫全。形式邏輯要做到不錯,論證邏輯可能剛開始會有些懵,慢慢做得多了,總結的多了,就會好了。論證的部分聽了邏輯精點每道題的講解,收獲很大。后來十一月份開始做了1000題,按套作,每天一套。可以查缺補漏,也能提高做題速度。 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其實也是有套路可尋,畢竟錯誤類型就那么幾種,練得多了,找錯的速度跟準確性也就會提升了。論說文,審題立意,確實有一些可以通過訓練得到的諸如“但是后邊是重點”之類的技巧,但是更多的我覺得可能練得再多也沒什么作用。寫作跟英語一樣也要形成自己的寫作模板,文章按什么結構來。還要多積累一些事實論據,寫作文可以用得上。 十一月份往后,就可以每周做一套模擬題,嚴格按照考試時間來。你就知道每部分應該用多少時間了。而且每周堅持練習,會提高速度的。我一戰的時候,在家復習,很多時候并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考前的模擬也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當我考試那天,考場晚發了十分鐘卷子而且沒有補回來的時候,整個人是崩潰的。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一戰,能所有的事情都按計劃執行,調整好心態,最后一定不會差2分進復試的。 我相信有很多同學在糾結要不要二戰,因為畢竟再花費一年青春換來的也是不確定,而且周圍的同學都開始工作。其實這是個很煎熬的過程,但是還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而且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的定位。去年考研班同學就有是因為報的太高而落榜的。我二戰的時候報了半年集訓,封閉式的那種,想著背水一戰,免得在家更多時候是心態不好。好處:作息規律,學習進度科學,可以有研友一起交流,有不會的問題可以及時解決,而且看見有人比你學得好還比你努力,自然而然也會帶動你。缺點:報了考研班并不等于進了保險箱,即使保過班也是一樣,考不上的是多數,所以還是要靠自己,而且有時候很多學習之外的事情也要操心。 其實比起知識,更重要的實心態。 考研比的從來都不是誰聰明,而是誰更有耐力。 考研是條艱難的路,堅持到最后的一定都是勇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以上如果幫到了你,我很開心。 如果有人愿意相信我,需要我整理的之前的半年集訓筆記,我也很樂意。 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院校。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