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徑自飛翔 于 2017-10-19 22:51 編輯
題記
去年我發了一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律碩士怎么樣》的文章,在微博與考研論壇發表后,未曾料到閱讀量一再攀升,影響了很多人的報考選擇,結果是曾經一直調劑熱門的社科院突然火了起來,成了考研小伙伴熱議的話題。
如今已經發表一周年,其中有一些過時的信息,還有一些遺漏或者不詳盡的信息,讀者也給了一些寶貴的建議,加上網上傳播了一些關于社科院的流言,所以撰寫本篇更新版,盡可能減負,讓考研小伙伴讀這一篇就夠了。
一、社科院基本信息
在我說到自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生時,一半的人會輕輕地驚訝道:是中科院的啊。此時真不知道擺出什么表情合適,其實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在1977年就已經獨立出來,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簡稱“社科院”。
不管是中科院還是社科院,都同屬國務院,為正部級單位,其名聲都早已蜚聲海內外。我們與中科院的區別是研究大方向與內部學科劃分不同,我們的學科包括哲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考古學、國際關系、中外文學、語言學、宗教學、民族學、情報學,我們的泰斗不叫院士而叫學部委員,主要定位則是國家頂尖學術機構和世界級智庫。《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哲學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研究》、《文學評論》、《世界經濟》等82種學術刊物都是權威核心期刊,有著極高的學術地位。
社科院與社科院大學、社科院研究生院是上下級關系,從機構設置來看,社科院研究生院只是一個小分支。從定位來看,培養學生曾經并非社科院的主要目標,現在建了大學,開始強調教學強院戰略,不過社科院研究生的培養一直享有很高的社會評價,原因在哪?
這就要說到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小院特色了,那就是導師多、學生少。由于學生在這里是稀缺資源,每個博導幾年才有一個博士,導師內心都有在碩士當中尋找優秀學生的驅動,加上他們還有很多項目需要學生幫忙,很多資源想與學生分享,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見到各種大牛,直接跟他們交流,所以二者的關系要比其他學校密切得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核心競爭力既不是國字號,也不是靠近中央,而是大牛導師。導師讓小院有比起任何一個高校都不虛的資本,導師對學生的幫助很大程度上要大于其他高校,后面會詳細說明。
至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成立,絕對是重大利好,至少說明社科院更加重視教育教學這一塊了。在吞并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之后,我們比肩人大這個“巨無霸”已經指日可待。也就是說,社科院大學雖然剛剛成立,但迅速崛起是必然的,用不了幾年時間,中國大學的整體格局中又會多一所頂尖名校。
二、社科院法碩體驗
社科院法碩向來有“社科法碩”之自稱,它依托于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和國際法研究所的雄厚師資(國內前三的法學家集團),于2004年開始招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專碩中,社科法碩不但歷史最久,而且規模最大,迄今為止已經有十幾屆畢業生,社會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而社科院法學所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個開設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一級學科培養點的院所,更是培養了三十余屆學生,是國內老“五院四系”之外的又一個歷史悠久的法學教育重鎮。不僅如此,法學系也在研究生院占有人數和資源上的絕對優勢,各方面都有話語權。
上課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中國有兩種法碩教育,一種叫社科法碩,一種叫其他法碩。如果之前聽到這句話我可能不屑一顧,但來這一年之后我感覺此話并不是瞎掰扯,社科院法律碩士的確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社科院作為科研院所,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以前,位于房山的社科院研究生院只有研究生,今年來了392個本科小鮮肉。這里的學術類研究生與專業類研究生已經基本對半開了,不論教室還是圖書館里,總有很多人在寫論文、做課題,老師也對學生有無科研成果非常關心,在筆者的朋友圈里,打算發表論文或者已經發表論文的法碩就有十幾個,準備考博的也有近十個。
此外,社科院講座極多,而且質量都很高。在去年一年時間里,故宮邊上的社科院法學所國際法所舉行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學術論壇、研討會、講壇,基本上每周都有重要學術會議。除了國外專家,都邀請的是國內知名學者。法碩生可以去做會務或者直接當聽眾。研院小院這邊也經常舉辦面向法碩的學術講座,除了社科院的大牛學者會做報告以外,還有外國知名法學家、業界領先的大法官、大律師會來。
第二,社科法碩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社科小院,導師們對待法律碩士生就像其他高校導師對待法學碩士生一樣親,以至于很多法律碩士生以學術型碩士生自居。法學所在社科院系統是最早提出“教學強所”戰略的,2004年招生以來在法律碩士培養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學生活動非常多,在畢業生中口碑極好。比如,法學系研究生會每年組織的辯論賽、研究生論壇、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法律診所、模擬法庭這樣的課程,讓律師、法官、檢察官來模擬情景,親自指導。而且社科法碩還有自己的機關報《中國法碩報》和官方網站“中國法碩網”,這些屬于高校少有的學生辦報辦網,如果成為其中一員,則相當鍛煉人。
此外,導師帶著自己的學生做課題、項目,也是較為獨特的教育方法。比如“法治藍皮書”項目就會接觸到法治政府建設的細節,讓學生在課堂宏觀學習之余還能對法治現狀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樣的課題項目導師們都有不少,只要你想做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機會。
第三,社科法碩人之間的身份認同感極強。
由于社科院的特色,以及偏居一隅的孤獨,社科法碩人的成長歷程跟其他法碩都不一樣。于是,社科法碩人以其“正直精邃”的精神品質受到用人或實習單位的好評。對這一品牌,社科法碩人之間也是彼此認可的。除了校友關系,還有師生、同門關系,師門這個獨特的紐帶讓社科法碩人格外的團結,隨著社科法碩的集體現在越來越龐大,現在首都的“人大系”“北大系”“政法系”“清華系”之外又多了個“社科系”。
別看前面說了那么多好,其實社科法碩也存在不能忽視的問題,可能弊大于利,那就是:授課模式。除了少數科目以外,授課老師并不固定。比如,大牛A來講兩節課就走了,大牛B來講兩節課又走了,之后由小牛ABC講剩余的課程,這些課程之間沒有銜接,導致每節課風格都不一樣,即使大多數老師都講得不錯,也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我理解這種課程設計其實是因為大牛太忙不得已而為之,且也根據不同老師的特長來進行安排,不想抨擊學校,只是希望想來社科院聽課的同學知道,這里的每節課都像專題講座,跟本科的法學課程不一樣,倘若只是聽課是跟不上不同老師的節奏的,需要在課外做很多閱讀才有較大的收獲,這是與政法大學及其他知名法學院的區別。
再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做個補充:我們課不多,研一基本上都上完了,出勤管得不是很嚴,想實習的都可以去,不用擔心會掛科。不過,現在情況也在不斷變化中,
三、社科院生活質量
這一部分去年也有說,但是今年有很大改善,也鑒于很多人是第一次看社科院介紹,我就重寫一遍。這一部分也可以參考微信公眾號“辛瓜地研究所”的“研院八記”系列,他們寫的有細節有情懷,看完以后頗有親切感。
在我們這個巴掌大的地方,只有三千多學生(而且很多人不常在校),卻有六百多后勤,連校車都有四輛,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先說說宿舍吧,兩人間,上床下桌,有暖氣有空調,獨立衛浴能洗熱水澡,您就說棒不棒?而且宿舍樓下免費開水,以及兩分鐘路程后更為干凈的免費水房開水。洗澡的熱水40一噸,電費從沒交過,因為每個月都免費50度電而且沒用完還能累積,大家都是冬天攢的電夏天開空調用。還有,就是支持男女混住一層樓以及隔音不太好。
再說說食堂,以前只有一個兩層食堂加清真食堂,做來做去沒什么花樣,搞得學生唉聲載道。今年本科寶寶們來了,學校不僅增加了兩個窗口供應更多樣的食品,還開了第二食堂,雖然不怎么好吃,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反正現在抱怨吃的不好的人少了。
然后,因為交通不便(去海淀一個半小時,去朝陽兩個小時),社科院的外賣快遞業是尤其的發達,大家用網購解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也進行著為數不多的社交。附近吃的也有,梅花莊一公里多點,在良鄉算吃的很不錯,兩公里多點還有奧特萊斯、長陽半島等五六個商區,可以滿足品質消費。
由于社科院人少,所以社團活動不是很多,平時生活略微單調,但學校也在想辦法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多次請國內外的舞團、樂團來研究生院演出,圖書館大廳還會開設各種陳列展,此外,院學生會里的法碩同學也非?;钴S,令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其他方面,圖書館藏書不多十來萬冊,但有逆天的館際互借與強大的數據庫,法學所圖書館、社科院圖書館都對學生開放;體育館干凈人少設備齊全,籃球場網球場健身器械列于其周圍,標準操場用的真草皮;教學區域覆蓋無線校園網,免費且速度可以,宿舍區域有校園網和聯通寬帶,收費不貴網速穩定;食堂地下有打印店超市理發店,可以滿足一時之需;安保非常嚴格,周邊也很安全。
四、社科院發展空間
蠻意外有那么多人跳過前面幾個直接問社科院就業怎么樣獎學金多不多的,但既然問了,就不能回避,詳細地跟你們講講吧。
社科院法碩的獎學金是這么個情況:目前沒新生獎學金,沒研院獎學金,有德恒獎學金(30%覆蓋率,然而錢不多)、有法學系獎學金(研二研三才有,20%覆蓋率,然而錢不多)、有國家獎學金(2萬塊錢,然而人數不多,每年10個名額,是專業碩士中名額最多滴)。
除了助學貸款和困難同學助學崗外,還有就是生活津貼費了,別的學校一年6000(要是少了那就是學校給你扣了),我們一年7200(每月600),所有人都有。還要表揚一下社科小院的醫療保險,95%的報銷率,贊!看病抓藥跟不要錢似的。
出國的機會嘛,emmmm…有這么幾種:國家留學基金委推薦(全校前5%的學生且滿足對方學校要求的可以試試,不需要你出任何費用)、早稻田大學的合作項目(英文LLM,符合要求就能走,應該也是免費的)、導師推薦(要求各有不同,但都是名校,且有獎學金)。相對于那些有很多國際交往的大學,數量不多,質量接近。
就業不能用好或者不好來形容,大體上是這樣的:一半的法碩畢業生去了法院、檢察院、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多留京,少量中央,少量其他一二線城市或選調),兩成去了律所(其中一半大所或者精品所,少量紅圈所,其余二線所),兩成去當了企業法務(大企業或者金融機構),一成出國或者讀博深造。
一個社科法碩人的出路取決于個人實力+導師實力,既無上限也無下限。至于認可度,體制內社科院的認可度是完全足夠的,大部分律所主任、企業法務也知道社科院培養的法碩學生水平扎實,首先能過簡歷關。社科院能內推好單位的老師、學長學姐也有不少,可以說平臺不低,只是沒有法大人大的校友規模那么大。
如果考博的話,社科法碩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方面是師門的加成,另一方面是平時鍛煉出的能力,都會讓你的這條道路從理想變為現實。說句題外話,隨著全國幾百所大學開啟了“雙一流”建設,學術指標的大躍進不可避免,各高校為了評選早就開始大規模*畢業生,且待遇非常的優渥;國家對博士的福利也在提高,因此,個人以為讀博真的不失為一條好出路。
五、社科院更多信息
還有一個典型的問題:社科院多少分能上。
以前我可以預測,今年我完全沒有辦法預測,畢竟往年盤子不大,而今年處于“要不要報中國社科院”的囚徒困境的人太多,非常人所能預測。
我只說一件事,就是社科院今年招生政策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至少不會像去年那樣血雨腥風了。首先是法本法碩招生計劃維持不變,但非法學的招生名額從100人劇增到了170人;其次是取消非全日制,復試錄取比例應該重新回歸120%。這些重大利好至少可以讓社科院的非法學不至于像有些同學說的那樣爆炸。
至于有些人說社科院17年350分以下的非法學基本上都刷了,我想說中國法學網上有錄取名單,17年全日制非法學350以下被錄取的有近40人,并沒有說的那么可怕。社科院的確也刷掉了一些初試成績較高而復試成績很低的人,但那也是去年的情況了,畢竟今年復試比例會降低很多,這種現象應該不可能再次發生。
還有一些考生找不到社科院的復試信息,其實這些在中國法學網都有公示,請移步官方網站查看。之前社科院復試題我會放到附件里。一個17級學長貢獻了如下內容:沒聽說今年復試有變化,應該還這樣。我覺得咱學校復試挺公正的,各種抽簽分組打亂順序,沒機會搞特殊。今年生源雖穩中有升,但是依然什么學校的都有,最終錄取還是按照初始加復試總成績排名,總分900。總體感覺是,復試難度適中(指考察方式和考察內容),相對難度略微緊張。進復試人數多了以后,因為初始分數和復試分數同等重要,分數不太高的可能被逆襲。
好了,再寫下去就把你們慣壞了,看到這里你們大概心里有數,我就不做院校對比了。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之后確定要報的學校的話,那就報了安心學習吧,與其糾結耽誤時間,不如多掙幾分給自己更大空間。
祝好。
2017年10月18日
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復試題.doc
(241 KB, 下載次數: 36)
2017-10-19 22:47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K幣 -2 元
復試形式.doc
(39 KB, 下載次數: 25)
2017-10-19 22:47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K幣 -2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