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要介紹一下自己:女生,本科天津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報考人大稅務專碩,初試394,排名第25;昨天打電話告知已擬錄取。 我不屬于那種聰明的人,但是很有毅力,相信方法不迷信方法;方法加堅持療效才好! 一、初試篇 ? 如何獲取信息? 很多小伙伴打算考研卻什么都不查只想著問別人,這樣會讓自己陷入被動而且也提不出什么實質性的問題。我的建議是,首先,應該先在考研幫多看幾篇經驗帖,掃盲一下,比如考什么,用什么教材,考研的大致流程,對基本問題心里有數之后,我來告訴大家一些不常注意的點,僅供參考。 第一,一定要密切關注人大的研究生院網站! 我在去年三月的時候下載了去年稅專的復試名單和擬錄取名單,去年復試時間是3月12日,進復試的有38人,最終錄取了23個人,復試線是390分,錄取最低分是394。一般來說,如果今年沒有特別大的變動的話,和去年的數據應該很相似。當時我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405,雖然沒有達到理想的分數也很知足了。 file:///E:\\環境變量\\TMP\\ksohtml\\wps82B3.tmp.jpg 第二,和已經考上的學長學姐多交流~ 學長學姐都是這樣過來的,都很nice~在復試的時候幸運地結識了一位學長,他給了我很多建議和鼓勵,非常感謝他^_^怎么結識這些學長學姐呢?可以在備考前期多翻翻論壇啦,或者到經驗帖里留言啦,發揮你的創造力。 第三,關注幾個公眾號 公眾號這個東西,我覺得可以看看,權當休息,關注太多了并不好,因為你看不過來,考研的時候我把和考研無關的什么娛樂啊,美妝啊都先選擇不接收新消息,留下幾個和考研有關的號。我個人關注的有(僅供參考,可以略過): 政治——蔣中挺,肖秀榮 英語——何凱文 396 ——老呂,專碩王誠、胡老師寫作、人民日報評論 (其中王誠老師和人民日報評論強推,王老師的邏輯和作文太值得看了,人民日報評論上很多熱點話題還有犀利的評論,備考作文的同時讓你不至于和時代脫軌) 稅務——嗯哼?好像沒有,也許我可以填補一下這個缺口? 第四,多和一起考研小伙伴交流啊,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定不要自己埋頭苦學,一定不要互相排擠,一定不要掖著藏著,主動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覺得很重要,而且會讓自己心情變好。考研期間我買了一些什么獨家背誦的呀最后押題的資料,我分享給和我一起考人大的、還有其他小伙伴們,當你主動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別人也會反過來幫助你、提醒你,最后我們幾個相互鼓勵、相互攙扶一起走過了這樣的時光,現在心里想起來都是暖暖的。 ? 復習規劃 這部分我其實沒有什么發言權的,一方面是分數本來就不高,另一方面是大神們的經驗帖很多,不過,我本著為自己的帖子認真負責的態度還是說說自己的復習過程,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初試有四科:政治、英語、396、433。 我最擅長且用時最少的科目是英語,最努力然而回報很少的是政治。政治真的很傷人啊,我沖刺階段背了肖8,蔣五,早上背書的時候都會錄在手機語音備忘錄里,晚上睡前再聽一遍鞏固,有一次我媽竟然說我晚上說夢話都是政治,我也是很無語了。 (一)政治 我不說千篇一律的復習,說的都是自己的教訓,希望對你有用。 1.肖秀榮和蔣中挺到底該跟誰? 嗯,沒錯,我也覺得這是個很難抉擇的事情,于是我用實踐去找尋答案,最后我的結論是(個人意見,不推薦不盲從):單選多選跟蔣,簡答兩個都可以。 我做了三遍肖的《1000題》,然而考試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時政題,《1000題》有用嗎?有用!不過只做《1000題》?情況可不妙啊。蔣的公眾號每天會推一道選擇題,9月之后我每天都會做一做,醒醒腦。
2.政治什么時候開始? 最早9月初,最遲9月末,反正9月就可以上路了
3.聽課or自己看書? 表示自己看書的都是真的勇士,不反駁不支持不推薦,我自己是聽的課: 馬哲——萬磊 毛中特——蔣中挺 史綱——任燕翔 不是打廣告不是打廣告不是打廣告,只是說下自己的經歷,關于蔣這個老師,我心情很復雜。我最喜歡的老師是張宇老師,講課幽默風趣,而且謙謙君子,溫婉如玉,對于我們有些學生買盜版的百度云課程,張宇老師說:“如果你買了盜版,那么你欠我一個正版,你要還,不用現在還,長大成人后,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回報社會,答應我。”那時候看到眼眶都濕潤了。回歸正題,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4.大概說下自己的復習過程 2017/9/1——2017/9/30 刷課——史綱+1/2馬原,對應1000題 (注:學新課,做舊題,就是不要學完就做題,那時候是即時記憶,留到第二天做,寫在草稿本上,第二遍做的時候就方便了) 2017/10/1——2017/10/30 刷課——1/2馬原+毛中特,對應1000題,畫時間軸做筆記,整理背誦十九大,復習史綱 2017/11/1——2017/11/15 第二遍1000題,復習重點章節(馬原2345,毛中特1678),時政,新大綱,復習框圖筆記 2017/11/16——2017/11/20 做真題并總結,復習框圖筆記,肖8:1~4 (真題很有必要做,只做選擇) 2017/12/1——2017/12/5 肖8:5~8(開始背),1000題第三遍(只看錯題),蔣的預測百分百1~6,蔣五 2017/12/6——2017/12/10 肖8背分析題,1000題第三遍(只看錯題),蔣的預測百分百7~10,蔣五 最后幾天: 背誦、總結,選擇題看錯題,背肖8蔣5 考完之后,我的感受是,簡答題不要太緊張,我當時為了保險背了肖8蔣5還有什么獨家必背,完全沒有必要啊,政治真是擠占了太多的時間,而且考前又聽說漏題了搞得人心惶惶,其實在考前穩住就好了,選擇一個老師的押題去背,主要精力放在多選和專業課上,多選一定要好好整理當年的時政,尤其是靠近考試的影響又很大的事件。 (二)英語二 我自身英語底子還不錯,英語二我覺得簡單,客觀題我錯了一個,主要精力建議放在小作文和大作文上。 我學英語的路子比較簡單,前期就是跟著何凱文的每日一句,自己先試著翻譯一下,再看解析,學學單詞詞組,一些常見表達,比如下圖: file:///E:\\環境變量\\TMP\\ksohtml\\wps8321.tmp.jpg 上面背景啊,句子啊,都是從公眾號自己粘過來的,然后譯是自己嘗試寫的,參考是粘貼何凱文的,每日一句我堅持了四個月,每天如此: file:///E:\\環境變量\\TMP\\ksohtml\\wps8322.tmp.jpg 到10月中旬,我開始做真題了,英一的,只做了閱讀,我感覺經過四個月的每日一句好像水平還行,最多一次4篇閱讀錯了三個吧,大部分都是全對。到了11月份,又開始做英二的真題,并開始聽寫作的課,何凱文的,后期主要又背了道長的預測二十篇,把常見的數據描述啊,小作文的幾種類型啊都總結成自己的套路,背誦然后默寫。 我個人的感受是:英語和其他幾門課不一樣,沒有很明顯的進步界限,而且每天都要下點功夫,藥不能停,做什么題,看什么書并不太重要,你說我做個蔣軍虎的閱讀理解80篇可以嗎?我覺得未嘗不可,重點是你學了而且有所收獲了。而且真題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真題我做了三四遍,不是說答案選對了就做完了,那不是學習的本質。第一遍選選ABCD,接下來幾遍就拿來好好剖析文章了,背背生詞,詞組,讀讀文章,溫故而知新是重點,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后期的作文,我先做了歷年的英二真題,摸清命題的趨勢,然后結合別人的模板整出自己的一套,小作文我整理了大概10類,感謝信、道歉信、辭職信、申請信等等,大作文我聽了何凱文的作文班,然后積累了一些表達,后期就是背王江濤的預測,自己再整理出幾種圖像的描述方法,還有幾個當年的熱點話題,比如說共享單車、支付方式等,今年的小作文是道歉信+邀請信,大作文是選擇餐廳的標準,準備的多了就會發現可以輕易地套用。 (三)396 396是一門性價比很高的科目,重點是數學,一定要好好練數學,這幾年的題難度逐漸向數三靠攏,不過還是不太難的,今年的第一道大題一下考場我就記起來了,我以前做過然而上考場太緊張就沒做出來,我覺得像我這種情況就是沒學通透,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
1.邏輯 邏輯我用了三本書:老呂的《母題800練》、《要點精編》和周建武的《經濟類聯考題庫》 前期主要是聽老呂的課,邏輯很好入門,形式邏輯聽課就學會了,幾種題型掌握了就不會出錯,而論證邏輯則不同,論證邏輯更講究題感,也就是要通過做題,分析,歸類,才能摸清規律,量變引起質變。老呂的題確實不錯,不過396和199還不太一樣,因為396出現原題的概率更大一些,“原題”的含義是選項可能都差不離,所以在后期做周建武的那本題庫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邏輯我沒有準備錯題本,但是錯題會標記在目錄上,經常翻看,重點是你思考了什么。邏輯就是一門你刷一些題,自己反思就很容易拿分的科目。
2.數學 數學我準備的時間很多,最后也算是正常發揮了吧。 前期看了跨考老師的基礎班和強化班,雖然視頻是2014年錄的吧,不過數學這個東西好像過不了時,講的獨到且有條理,形成了我最初的筆記,主要是一些題型整理。 中期開始刷題,我用到的教材有:跨考的《核心筆記》、《60天800題》、袁進老師的《高分速成》、周建武老師的《聯考題庫》、王誠老師的《最后8套卷》 不推薦《60天800題》,因為不符合時間-效用最小化。 《60天800題》很全面,難度偏上,熱愛數學的童鞋可以盡情徜徉其中。
推薦袁進老師的《經濟類聯考——數學高分速成》,難度適中,涉及面合適,感覺今年的考點上面都有,最重要的是,不會讓人有畏難情緒。 我是在11月13號拿到這本書的,在此之前,我做了兩遍跨考的《核心筆記》,同時被800題磨練地心情低落,每天都想逃避學數學,錯題本越來越厚,感覺數學占的時間長進展還不快。 不過還是有點遺憾書拿到的太遲了,因為當時我已經沒有時間去好好琢磨每一個題型,只能用幾天時間迅速做了一遍,然后就開始好好研究真題,前前后后做了三遍,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 周的《題庫》比較簡單,但是也有一些容易出錯的陷阱,值得一做。 王的《最后8套卷》題目稍微偏難,不過正好考前練練手,建設心理防線:如果考試的時候不會做,該怎么辦,還有進行時間規劃:對于難題的取舍問題,自己心里先有個數。
3.作文 論說文也是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科目,我從10月開始練習自己寫,也堅持看人民日報評論以及王誠老師,胡老師的公眾號,考前自己還準備了15個熱點問題,觀點態度什么什么的,準備這么充分是因為前兩年的題目比較具有思辨性,結果今年的論說文拿到卷子我就樂了,出其不意啊,不過很好寫,跑題簡直是難上加難,這說明不要妄圖揣測396出題老師的意圖,然而該準備的還是要準備,起碼你走上考場的那一刻不慌。 file:///E:\\環境變量\\TMP\\ksohtml\\wps8343.tmp.jpg 至于論述有效性分析,非常容易上手,我練習了199和396的所有真題,總結出自己的模板,還有邏輯漏洞的類型,每一類怎么寫。練到了最后的體會是:要找準錯誤,并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引用和廢話都不宜太多,老師很容易看出來你是在湊字數。這個能力需要真題的積累和總結,自己動手去寫,而不是只看看范文。 (四)433 終于到專業課了,專業課是我最用心學的科目了,為什么只有119分,我當時還心存懷疑去復核成績,結果沒有問題……單選和判斷我估計錯了4~5個,簡答題有三道題有把握,另外兩道題也都有印象背過,計算題我覺得不太難,農產品的稅率我是按改革后的11%算的,還有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提高到50萬,還有研發費用的扣除比例由50%變為75%,我都注意到了,為什么呢?這個分得的好不明白,復核的時候也沒有告訴每部分的得分,emmmm可能有什么做錯的地方以后才會慢慢意識到吧。
專業課用書:CPA的《稅法》、《財政學》(初試考8~11章)、呂大大的《稅收學》、朱青老師的《國際稅收》 《稅法》我聽的中華會計網校的視頻,朱青老師講的通俗易懂,從4月中下旬,我把94節基礎班完完整整過了一遍,聽課時要有自己的筆記,框架圖,經常會出現學了后面忘記前面的尷尬局面,這時筆記就可以帶你迅速回想,然后做題我用的是中華配套的書,我覺得還蠻好的,相比《輕松過關》來說更注重基礎。 file:///E:\\環境變量\\TMP\\ksohtml\\wps8344.tmp.jpg file:///E:\\環境變量\\TMP\\ksohtml\\wps8354.tmp.png 《財政學》、《稅收學》和《國際稅收》這三本書我都看了三遍: 第一遍啃書,弄懂基本概念; 第二遍開始做筆記,按照章節的順序; 第三遍列出書后所有的簡答,留在12月份背 后面就可以直接看筆記和簡答了,尤其是考前,拿著簡答狂背
除了教材,還有很關鍵的是人大愛考改革后的東西,而《稅法》中是沒有最新的改革內容的,所以在12月的時候我整理到今年改革的東西,整理在一起,然后打印出來,不需要背,考前看熟就可以了。 二、復試 進復試的一共有38個人,去年也是如此,復試要好好準備,不確定性大。 復試流程: 3月10號上午:英語聽力+筆試;專業課筆試 3月10號下午:面試 然后3月11號體檢,體檢安排在復試后一天,感覺不那么匆忙了。
先說一下體會:英文面試一定要好好準備,英語筆試和專業課筆試都比初試難,要做好心理準備。總之,以不變應萬變。
復試教材: 英文聽力:星火《考研英語聽力口語復試》、六級真題 英語筆試:沒有專門準備,但是我每天會讀讀外刊 專業課筆試:陳共老師的《財政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國際稅收》(復習一下之前的簡答就可以了) 專業課面試:除上面提到的,再看看復習《稅法》中的大稅種,我抽到了拉弗曲線 英文面試:準備的自我介紹沒有用上,抽到了尋租行為并舉例,別的小伙伴有抽到: 教育是不是公共品,為什么? 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 隨手隨付制如何運行? 自然壟斷的特征?
政府和企業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上的不同?
什么是增值稅,增值稅和消費稅有什么區別? 從初試成績之后我就開始復習了,不過中間穿插了一個過年,所以將近十多天沒有好好看書,從2月21號正式開始緊湊的學習,時間也是剛剛好,初試完之后其實很容易松懈,不過要隨時提醒自己,沒有走到最后一步,還不能松懈!復試其實更考驗心理素質,我排名靠后,復試名單公布前還填了中科院的調劑表,越到最后越要穩住,抓住最后的希望努力一搏,積極去應對困難,我面試時還準備了自己的簡歷,就是為了讓老師對我加深印象,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不過做了也沒壞處呀。 這一年過去,感覺自己也成長了很多,學會和孤獨作伴,和自己和解。很喜歡宮崎駿的一句話:“努力過后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One step at a time,and little pieces add up quickly.祝19的小伙伴們能夠如愿以償。
來源: 2018年人大稅務專碩初試+復試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