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師姐的復習方法 一句話:我是根據幾本大綱解析和各個學校歷年真題整理的333教育綜合筆記,然后背的。具體就是先收集了各個學校歷年真題,根據其中的考題頻率知道哪些是重點,然后帶著重點按照國家大綱的順序逐條整理,大綱里的每一點,都對照了幾本解析分析比較,然后選擇我認為最為合理的解釋,在這個基礎上綜合而成我的筆記。我從暑假前開始整理,用了差不多快3個月的時間才全部弄完(不建議大家自己做了,太費時間),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付出的辛勞非常多。
4-1 關于333教育綜合參考書目 333教育綜合是教育碩士里面最難攻克的一門課,因為知識點內容多,背的東西多,還特別繁雜。一般來說學校會出建議參考書目,也有學校是沒有給出參考書目的也不要緊。大綱給出的建議參考書目就是那6大本: 《教育學》 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史(第三版)》 孫培青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明中國教育史(第四版)》 王炳照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外國教育史》 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第二版)》張大均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第2版)》 陳琦、劉儒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個人是習慣整理筆記復習的,一開始我想著是通過參考書目來整理筆記,但在開始復習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教材的內容實在太多,復習起來也沒有頭緒。書上的內容看起來都像是重點的樣子,復習了很久還是把握不好重點,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這樣實在很難進行下去,痛定思痛后我決定放棄這種復習方法,改成上面所說的的通過真題和解析來整理筆記的方法。雖然工程量也很大,但好在改了復習方法之后,心里很有底,復習起來也有動力,帶勁。 了解過的同學都知道,建議的6本參考書目幾乎每本都500頁以上,從教材里自己扒拉著復習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真的很難把握重點。當然別人也有通過教材復習得很好的,我很佩服這樣的人,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通過教材來復習還是很困難的,所以如果你覺得看參考書目復習看不下去,不要氣餒,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
對于教材我的建議是:①如果開始準備復習的時間早的話,可以找來看看。②如果自己的條理性強,善于把握重點的話,可以通過參考書目來復習。注意“可以”不是“推薦”,總之從我自己的情況來說我不推薦啦~~~~③如果開始準備的時間又晚,自己又很沒有條理性的話就不要再根據教材復習了!
PS:考學碩311教育綜合與考專碩333教育綜合的復習書目有一樣的,311比333考的范圍更廣且細,如果考學碩的話是需要看教材的。
PS:很多人會擔心不看教材會不會不全面?我的回答是全面的程度肯定是教材>解析>筆記,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但關鍵我們追求的是什么?我們追求的是考試的重點要掌握,非重點要了解!足矣。說起來容易其實并不簡單。
4-2 關于333教育綜合歷年真題 ①為什么要結合歷年真題呢?因為重點都在歷年真題里。師姐這邊有2010---2014年333教育綜合各個學校歷年真題共84套,在帖子的最下面分享給大家,要好好利用!
②為什么要看各個學校歷年真題呢,只看目標學校的不行嗎?因為全日制教碩總共才出了幾年,真題也只有幾年而已,期望從這僅有的幾年真題里看出所謂的重點是不可行的,所以各個學校的歷年真題我都有看。
③真題是不是一定要看有答案的,沒答案的真題是不是一定要找到答案?答:有答案更好,沒答案也沒事。因為各個學校都不會給出答案,能夠找到目標院校的真題就很好了,因為有的學校甚至連真題都不外漏的。我收集的真題基本都是沒答案的。我說通過真題的考題頻率來看重點,不需要全部都有答案,通過題目就可以知道哪部分知識重要。
通過對歷年真題的把握,可以知道有些題目的重復率是很高的,比如“中體西用”“簡述孔子的教育理念”等等。也就是說同樣一道題目,可能前年是A學校出的,去年B學校又出了,而今年C學校又出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重點。對于那些別的院校里常出的而你的目標學校還沒有考的那些題目非常的重要,當然你的目標學校已經考過的題目也不是不可能重復出的。所以要看歷年真題把握重點,自己做到心中有數。這里我們一直在強調對重點的把握,那些不重點的也不是完全不看的,至少也要做到了解。
4-3關于大綱解析/指南的選擇 前面我說了我綜合了幾本大綱解析:大綱指南,凱程應試解析,主要看的是這2本解析類的,其他的資料也有看,但比較瑣碎了。 為什么我沒有直接背大綱解析?有兩個原因:①市面上的大綱解析都是按照國家大綱出的,這是一本完整的書,它為了完善書的體系會加進去很多非重點的東西,對于編書來說這些是必要的,否則它就不是一本完整的書了,但對于我們的復習來說確實不必要的。②我的背誦能力一般,我在準備階段選擇大綱解析的時候就發現最薄的一本也將近300頁,而其他的更是有4、500頁的,所以說直接背大綱解析是不現實的,當然如果你是文科生或者背誦能力特別強的話除外。
為什么我沒有只用一本大綱解析,而是選擇用了幾本大綱解析綜合看呢?因為我發現每本解析各有利弊。像是《大綱指南》,這本書用的人很多,也比較權威,但是有的地方寫的過于簡略,用來答題不行。又如凱程應試解析又太過于繁瑣。我總覺得找不到一本完善的解析,所以索性綜合了好幾本看的。
PS:當然我給出的僅是我的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我建議大家看個人復習習慣以及時間來決定,如果做不到綜合幾本復習的話把其中的一本吃透也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