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天 學習內容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心理學的含義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它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因此,可以說,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心理學研究對象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概括而言包括兩個方面: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1.心理過程,是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發生、發展的心理活動過程,可以分為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 (1)認知過程。人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或者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的心理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需要強調的是,注意是伴隨著心理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緒情感過程。人腦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是人對客觀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樂愛憎懼等。 (3)意志過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克服困難、力求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2.個性心理,主要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1.觀察法的含義 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發展的規律性,這種方法叫觀察法或自然觀察法。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采用: (1)對所研究對象無法控制; (2)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由于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2.觀察法的優點 (1)適用范圍較大; (2)簡便易行; (3)所得材料比較真實。 3.觀察法的缺點 (1)在自然條件下,觀察的結果難以重復驗證、難以精確分析; (2)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有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研究的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3)受觀察者的興趣、愿望、知識經驗和觀察技能等主觀影響,即觀察者容易“各取所需”,出現觀察者效應和觀察者偏差。 ①觀察者效應:指被觀察者由于意識到自己被觀察而引起的行為上的改變。 ②觀察者偏差:指觀察者只觀察了希望看見的被觀察者行為,有選擇地進行記錄而丟失了可能重要的行為細節。 (二)實驗法 1.實驗法的含義 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1)實驗室實驗是借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對實驗條件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進行。(2)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它是在人們正常學習和工作情境中進行的,但是對實驗條件進行了適當控制。 2.實驗法的優點 (1)有助于揭示因果關系; (2)實驗結果可重復、可檢驗; (3)實驗結果數量化指標明確。 3.實驗法的缺點 (1)實驗室實驗,其情境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被試處于那樣的環境中,又意識到自己正在接受實驗,有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 (2)自然實驗由于條件的控制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三)測驗法 1.測驗法的含義 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驗按內容可以分為智力測驗、成就測驗、態度測驗和人格測驗;按形式可以分為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按測驗規模分為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測驗法的三個基本要求:有一定的信度;有一定的效度;經過標準化處理。 2.測驗法的優點 (1)簡便省力,易于實行; (2)種類多,靈活方便; (3)標準化測量嚴謹可靠; (4)結果量化程度高; (5)有常模比較,便于對照。 3.測驗法的缺點 (1)受經驗文化影響; (2)間接測量,結果很難準確; (3)對施測者要求較高; (4)成績不反應過程。 (四)調查法 1.調查法的含義 就某一問題要求,讓受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 (1)問卷法可以同時向許多人搜集同類問題的資料,較省人力物力,但問卷回收率可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調查者也可能不認真作答,使問卷的真實性受到影響。 (2)晤談法不需要特殊條件和設備,比較容易進行和掌握,但訪談對象有限,被試容易受主觀和客觀影響,而影響資料的真實性,另外,獲取足夠的資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3)調查法在使用時應注意:取樣的代表性,避免抽樣偏差;被試的反應會受到社會贊許性的影響。 2.調查法的優點 (1)運用起來比較容易; (2)收集數據比較快。 3.調查法的缺點 (1)不夠嚴謹; (2)不能揭示因果關系; (3)受研究者主觀影響較大。 (五)個案法 1.個案法的含義 對被試各方面或狀況進行深入而詳盡的了解,收集個體過去和現在的資料,經過分析推知其行為原因。 2.個案法的優點 個案法能夠解釋個體某些心理和行為產生、發展、變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獲得某種假設。 3.個案法的缺點 通過個案法得出的對某人的研究結論,可能并不適用于另一個人,即結論不具有推廣性。 三、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1879年,德國心理學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的發展道路,也標志著科學心理學正式誕生。 (一)構造主義心理學 1.代表人物 馮特,鐵欽納 2.基本觀點 該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并組成其他復雜的心理現象。感覺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緒的元素。 3.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構造主義重視內省法(注:實驗內省法)。這是一種自我觀察的方法,但主張將內省和實驗方法結合。在他們看來,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要依靠實驗過程中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 4.評價 構造主義學派的誕生,使心理學擺脫了思辨的羈絆,走上了實驗研究的道路,并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但其研究脫離實際。 (二)機能主義心理學 1.代表人物 機能主義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還有杜威、安吉爾等人。 2.基本觀點 意識不是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性的整體,即“意識流”。心理學要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即意識的作用與功能,即:幫助有機體適應環境。 3.研究方法 機能主義主張現象學方法,即對意識進行真實的描述。 4.評價 反對把心理學指看作一門純科學,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的發展,包括教育心理學和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等。此外,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也成為了心理學的經典著作。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 1.代表人物 行為主義的創始人是華生,其代表人物還有斯金納、班杜拉等人。 2.基本觀點 (1)心理學應研究行為,而不是意識,其目的是尋找預測和控制行為的途徑; (2)反對使用內省法,主張實驗法; (3)行為不是遺傳決定的,而是環境。 3.研究方法 行為主義的研究采用實驗法、觀察法、條件反射法、言語報告法和測驗法等。 4.評價 行為主義主張過于極端,否定意識研究,限制了心理學的健康發展。但推動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大了研究領域,促進了心理學應用于實際生活,這對于心理學沿著客觀科學的道路走下去有著積極意義。 (四)格式塔心理學 1.代表人物 韋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2.基本觀點 格式塔心理學和行為主義都靠批判傳統心理學(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起家。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著“整體”,因此,該學派主張心理的整體性,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組織的意義。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個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3.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學派主要采用實驗法。 4.評價 盡管格式塔心理的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論,但基本觀點是正確的;對于知覺、學習及思維等的研究成果至今具有積極意義。 (五)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 2.基本觀點 弗洛伊德認為,一切個體和社會的行為都會受到潛意識(無意識)的影響,都根源于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欲的沖動。欲望以潛意識的方式支配人,并表現在正常和異常行為中。欲望或動機受到壓抑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3.研究方法 所謂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自由聯想、釋夢、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等個案法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4.評價 精神分析學派重視動機的研究和潛意識現象的研究,開拓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深化了對人格發展動力的研究,促進了心理治療等諸多領域的發展。但過分強調潛意識的作用,早期的理論具有泛性論的特點。新精神分析學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論,更強調社會因素對精神疾病和人格發展的影響。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 1.代表人物 馬斯洛,羅杰斯 2.基本觀點 人本主義學派是在反對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學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該學派主張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 3.研究方法 人本主義學派反對以方法為中心,認為凡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可以用。注:人本主義多為質的研究方法。 4.評價 人本主義學派沖淡了心理學純科學的色彩,被譽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根據國內學者葉浩生主編的《心理學史》,第一勢力是行為主義,第二勢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論體系不完備、許多名詞缺乏明確的定義、理論難以得到檢驗。 (七)認知心理學 1967,奈瑟出版了《認知心理學》一書,標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書中指出:認知是指感覺輸入受到轉換、簡約、加工、存儲、提取和使用的全部過程。 1.代表人物 奈瑟、西蒙 2.基本觀點 人是一種信息加工者,人腦能對信息進行積極加工。人是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在資源,并能利用這些資源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積極的有機體。環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過支配外部行為的認知過程對其加以編碼、存儲和操作,并進而影響人類的行為的。從認知加工過程來看,人可以類比為計算機。 3.研究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除了應用心理學的一般實驗研究方法外,還發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應時記錄法、口語報告法、計算機模擬等。 4.評價 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結合促使了認知神經科學的誕生。認知神經科學主要研究認知功能的腦機制、學習訓練與腦的可塑性、腦發育與認知功能的發展,通常采用腦成像技術,如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正電子發射層掃描技術(PET)、腦磁圖(MEG)等。科學家們相信,了解心理活動的腦機制,特別是認知功能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才能真正揭示腦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點;在21世紀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有望成為心理學發展的主流。 第01天 測試習題 1.以“內省法”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學派是( ) A.格式塔 B.人本主義 C.構造主義 D.行為主義 2.通過搜索和分析某人過去和現在有關方面的資料,以推知其行為原因的方法是( ) A.調查法 B.個案法 C.測驗法 D.觀察法 3.強調心理學不應該以意識為研究對象的學派是( ) A.構造主義 B.機能主義 C.人本主義 D.行為主義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心理狀態的是( ) A.感覺 B.想象 C.注意 D.記憶 5.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A.外顯行為 B.意識流 C.直接經驗 D.潛意識
第01天 習題答案 1.【答案】C 【解析】實驗內省法,即在精確的實驗條件下,準確地觀察并描述經驗到的心理狀態。構造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實驗內省法;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實驗法;人本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整體分析和個案研究;行為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實驗法。行為主義反對內省,主張使用實驗方法。 2.【答案】B 【解析】個案法是對某個人或少數幾個人進行深入、詳盡的觀察與研究,即搜集和分析某人過去和現在有關方面的資料,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的方法。調查法是就某一問題,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被調查者提問,通過對他回答的分析來了解他的心理活動的方法;測驗法是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系統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方法。 3.【答案】D 【解析】華生的行為主義學派,強調心理學不應該以意識為主要研究對象而是行為。 4.【答案】D 【解析】感覺、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狀態,記憶則不然。 5.【答案】C 【解析】構造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意識,即對直接經驗的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