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106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通心理學21天學習計劃-第四天

[復制鏈接]

147

主題

1495

帖子

5747

積分

高級戰友

Rank: 4

精華
21
威望
1300
K幣
4447 元
注冊時間
2016-5-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9-2-28 1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04天  學習內容
一、感覺概述
(一)感覺的含義
感覺是人腦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
1.感覺提供了內外環境的信息
人通過感覺可以認識外部世界各種屬性,也可以認識自己的各種狀態。
2.感覺保證了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生活,必須和環境保持平衡,包括信息的平衡,否則會帶來不良影響。如,有人認為大城市因為信息超載,會使人產生冷漠;“感覺剝奪”研究也發現,長時間的信息不足將使人產生無法忍受的痛苦和不安。
3.感覺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的心理現象的基礎,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現象的基礎。
人的知覺、記憶、思維等復雜認識活動,必須借助于感覺提供的原始資料。人的情緒體驗,也必須依靠人對環境和身體內部狀態的感覺。
(二)感覺測量
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的刺激作出反應,這個刺激范圍便是感覺閾限,相應的感覺能力就是感受性。
1.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
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感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絕對感受性。絕對感受性可以用絕對感覺閾限來測量,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值上呈反比關系。
2.差別感受性與差別感覺閾限
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間最小差異量,叫差別感覺閾限或最小可覺差。人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與差別感覺閾限也呈反比關系。韋伯發現差別閾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個常數,用公式可表示為:K=△I/I。這就是韋伯定律。感覺通道不同,韋伯分數就不一樣,韋伯分數越小,感覺就越敏銳,不過,韋伯定律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3.費希納對數定律:P=KlogI
費希納提出了對數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覺差在主觀上相等,因此任何感覺的大小都可由在閾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覺差決定。在韋伯定律基礎上,他得出: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覺量。對數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強度時才適用。
4.斯蒂文斯冪定律:P=KIn
斯蒂文斯提出了刺激強度與感覺關系的冪定律,也叫乘方定律。他認為,心理量并不隨刺激量的對數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冪函數,即感覺到的大小與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為:P=KIn,其中P代表感覺大小,I代表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評定的某類經驗的常數。
(三)感覺現象
1.感覺適應
感覺適應是指由于持續的刺激作用而導致對刺激的感受性升高或降低的現象。如,明適應和暗適應,“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2.感覺后像
感覺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在人腦中暫時保留的印象。同原有感覺相同的為正后像,與原有感覺相反則是負后像。
3.感覺對比
感覺對比指不同性質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產生的相互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感覺對比有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1)同時對比:由于某個部位的強刺激會抑制周圍部位較弱的刺激,如馬赫帶。
(2)繼時對比:兩個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象,如吃糖之后吃蘆柑就會覺得蘆柑很酸,吃了食物之后喝白開水,會覺得白開水有點甜。
4.感覺的相互作用
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對其他感覺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響,使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這種現象稱為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如,人感冒時,感到食而無味。這是因為味道不完全取決于味覺,也受嗅覺的影響。味覺和嗅覺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互作用。味覺受到食物氣味的影響,當感冒時,我們不能感覺到食物的氣味,就會食而無味。
5.感覺補償
指某種感覺缺失后由其他感覺加以彌補的現象,如盲人的聽覺和觸覺能力較好。
6.聯覺
聯覺是指一種感覺的刺激會產生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如,紅黃是“暖色”,“甜蜜的嗓音”,“絢麗的樂器”,“涼音”等。聯覺也是感覺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
二、視覺
(一)視覺的含義
視覺是人眼對可見光的感覺。其中,380~780nm的光波是視覺的適宜刺激。
(二)視覺現象
1.色覺三種屬性
(1)色調
色調主要取決于占優勢的波長。對光源來說,占優勢的波長不同,色調也就不同。
(2)明度
明度是眼睛對光源和物體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覺,主要是由光線強弱決定的一種視覺經驗。明度取決于照明強度和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
(3)飽和度
飽和度指某種顏色的純、雜程度或鮮明程度。純的顏色都是高度飽和的。
2.色覺現象
(1)普肯耶現象
棒體細胞與椎體細胞對不同波長的光感受性不同所導致的明度感受性差異。當人們從椎體視覺(晝視覺)向棒體視覺(夜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向短波方向轉變,因而出現了明度的變化。如,夜晚看藍花會覺得比紅花亮。
(2)顏色混合:色光混合,顏料混合。
①色光混合是將具有不同波長的光混合在一起,是一種加法過程,即各種波長的光相加,同時作用于眼睛,是不同色光在視覺系統中的混合。用紅、綠、藍三種原色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光譜上任何一種顏色。
②顏料混合指不同顏料在調色板上混合之后,作用于視覺系統引起的,是一種減法過程,即某些波長的光被吸收之后作用于人眼的過程。
(3)視覺對比:明暗對比,顏色對比。
①明暗對比:由光強在空間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如一張灰色的小正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比放在黑色背景上顯得暗。
②顏色對比:一個物體的顏色因受到它周圍物體顏色的影響而發生色調變化,如一個灰色的小正方形放在藍色背景上,它將略顯黃色,放在黃色背景上,它將略顯藍色,對比使物體的色調向著背景顏色的補色的方向變化。
(4)馬赫帶
人們在明暗交界的邊界上,常常在亮區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馬赫帶可以用視覺系統中的側抑制作用加以解釋。
(5)視覺適應:暗適應,明適應。
①暗適應:人眼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過程。暗適應的過程主要是視黃醛合成為視紫紅質,因此一般來說暗適應時間較長。
②明適應:與暗適應相反,是人眼由暗處轉入亮處時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明適應的過程視紫紅質進行見光分解,錐體細胞起主導作用,因此其過程很快。
(6)視敏度
視敏度是視覺系統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醫學上稱之為視力。視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視角大小來表示。
(7)后像:正后像,負后像。
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質與刺激物相反叫負后像,顏色視覺一般產生負后像。
(8)閃光融合
斷續的閃光由于頻率的增加,人們會產生融合連續的感覺。剛剛能引起融合感覺的刺激的最小頻率,叫閃光融合臨界頻率。
(9)視覺掩蔽
某種時間條件下,當一個閃光出現在另一個閃光之后,這個閃光能影響到對前一個閃光的覺察。
(10)色覺缺陷:色弱,色盲。
①色弱:對某種顏色的感受性偏低。
②色盲:對色覺的感受性,一般沒有錐體細胞,最常見的是紅綠色盲。
(三)視覺理論
1.三色說
(1)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假定人的視網膜有紅綠藍三種感受器,每種感受器只對光譜的一個特殊成分敏感。
(2)赫爾姆霍茨認為每種感受器都對各種波長的光有反應,但不同的感受器對不同的光更敏感。
(3)該學說不能解釋紅綠色色盲現象:紅綠色盲不應有黃色感覺(紅色與綠色的和成色)。
2.拮抗說(對立過程理論)
黑林認為視網膜存在著黑—白、紅—綠、黃—藍三對視素,它們在光刺激下表現為拮抗過程,黑林稱之為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例如,在光刺激時,黑—白視素異化,產生白色經驗;在沒有光刺激時,黑—白視素同化,產生黑色經驗。
3.研究發現,在網膜水平,色覺是按三色理論提供的原理產生的;而在視覺系統更高水平上,存在著功能對立的細胞,顏色的信息加工表現為對立的過程。
第04天  測試習題
1.電風扇高速轉動時,人們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葉片,而是一個整體的圓盤在旋轉,這種現象反映的是(  )
A.視覺掩蔽                                                        B.視覺適應
C.運動后效                                                        D.閃光融合
2.在湯里放10克鹽,要使湯的咸味嘗起來剛好有差異,需要增加2克鹽;根據韋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鹽,要使湯的咸味剛好有變化,則需要加鹽(  )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3.顏色視覺的三個基本屬性是(  )
A.色調、波長、照度                                          B.色調、明度、照度
C.波長、明度、飽和度                                      D.色調、明度、飽和度
4.大部分患有色盲的人不能夠區分的顏色是(  )
A.紅和青                                                           B.紅和黃
C.紅和藍                                                           D.紅和綠
5.在陽光照射下,紅花與藍花可能顯得同樣亮;而當夜幕降臨時,藍花似乎比紅花更亮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棒體細胞是夜視細胞,對波長較短的光具有較高感受性
B.棒體細胞是明視細胞,對波長較長的光具有較高敏感性
C.錐體細胞是夜視細胞,對波長較長的光具有較高感受性
D.錐體細胞是明視細胞,對波長較短的光具有較高敏感性
第04天  習題答案

1.【答案】D
【解析】閃光融合是指當刺激不是連續作用而是斷續作用的時候,隨著斷續頻率的增加,感覺到的不再是斷續的刺激,而是連續的刺激的一種景象。
2.【答案】B
【解析】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一定時間的刺激量。感覺閾限分為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絕對感覺閾限是指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差別感覺閾限是指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之間的最小差別量。韋伯定律主要說明差別感覺閾限,對刺激的差別感覺,不取決與刺激增加的絕對量,而取決于刺激增加量與原刺激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為:ΔI/I=K。題目中,咸味的韋伯分數(K值)為0.2,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3.【答案】D
【解析】顏色三屬性:色調、明度、飽和度。色調:主要取決于占優勢的波長。明度:取決于照明強度和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飽和度:指顏色的純雜程度或鮮明程度。
4.【答案】D
【解析】色盲以紅綠色盲較為多見,藍色盲及全色盲較少見。
5.【答案】A
【解析】普肯野現象:當人們從視錐視覺向視桿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將向波短方向移動,因而出現了明度的不同變化。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見到這種現象。例如,在陽光照射下,紅花與藍花可能顯得同樣亮,而當夜幕降臨時藍花似乎比紅花更亮些。普肯野現象說明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白天或夜晚),人們的視覺機制是不同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3 23:42 , Processed in 0.054250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