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經驗總結
我是畢業后工作了幾年,然后辭職考的西工大計算機,分享分享自己的復習經驗,給20的學弟學妹們一點借鑒。 基本情況:總分411,數學132,專業課122,英語82,政治75,本科西安石油大學,本科專業石油工程。專業課選的是網絡和操作系統,沒報任何考研班,沒看任何視頻。 2016年初打算考研,剛開始沒打算考西工大,因為總覺得自己一個普通本科,還要跨專業,難度實在太大,最后還是決定要考就考個好的。 剛開始準備的時候,每天還在上班,基本復習時間很少,每天5:30下班,吃完飯收拾完,能開始準備復習也差不多7點,從7點差不多看到11點多,第二天繼續上班,當時在單位住宿舍,宿舍3個人,學習環境和氛圍基本沒有,其他人宿舍打游戲,自己在宿舍學習,也沒桌子啥的,就買個床上小桌子在床上看書。 一直到8月25辭職,8.26來到西工大開始全面復習,在辭職之前,基本沒復習多少,數學剛把課本過了一遍,基本知識點看了一遍,然后把87-97真題分析完,我當時認真分析了這10年真題,最后發現受益很大,用的思維導圖軟件“Mindjet”,把87-97真題每一道認真分析,每道題考察了那些知識點,那些技巧以及相關知識點羅列總結,對于不熟悉的知識點,翻課本復習,就這樣,等把這十年真題分析完的時候,基本高數兩本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大腦已經建立了一個知識體系,感覺整個高數課本的基礎知識就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這是辭職之前數學的進度,辭職之前英語完全沒復習,政治就每天上班利用空閑時間把肖秀榮精講精練看了看,專業課只把操作系統課本看了一遍,由于是跨考,所以操作系統看了一遍基本都不理解。 下面這個圖就是當時復習數學做的思維導圖的一部分
微信圖片_20190314184604.jpg (148.28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2019-3-16 11:03 上傳
8.26開始在西工大老校區復習,每天基本8點到教室,上午大腦比較清醒,一般看數學,也是辭職以后才買的張宇18講,辭職以前做那10年真題都是網上下的電子版。所以數學也就差不多9月初開始看的張宇18講,第一遍比較慢,感覺很難,第一遍完成后,又做了一遍,還記得前面說的思維導圖,每天復習數學學到什么新的技巧及時在做的那個思維導圖補充。筆記很重要。差不多10月20左右看完一遍張宇的,第二遍差不多花了20天時間看完,也就是差不多11月上旬,當時還買了1000題,做的時候感覺難度很大,最后到11月底才做了一半,由于時間緊,做1000題的時候沒那么仔細分析,匆匆做了一遍還沒全部做完。最后算了一下,就剩一個月時間,只能放棄繼續做1000題,趕緊開始做真題,基本就每天上午花3-4小時做數學真題,一天一套,做完對答案,然后再認真分析研究每道題,尤其做錯的題做好筆記。97-07這十年差不多做了兩遍,07-11真題做3遍,12-16差不多做了4-5遍,每一遍都有收獲,真題真的做四五遍都不為過。
再說說英語復習,英語就買了戀戀有詞和張劍10年真題,還有**道長作文,單詞就每天看看戀戀有詞,但是最后發現好像沒記住多少,10年真題是認真研究了5遍,不是做題,是研究題,大概是這樣;第一遍只看自己遇到的生詞和重點詞匯,畫出來然后重點記憶,第二遍分析文章結構,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怎么銜接的,有一些轉折、遞進詞匯怎么用的,這些往往是出題地方,比如只要出現“but”一定要注意,可能就是一個考點,第三遍分析長難句,長難句難點在于語法,語法懂了自然就會了,比如各個從句,當時買了張劍一本語法書,現在好像不再出版了,第四遍分析命題思路,分析每道題選項怎么設置,出題人出題的角度是什么,第五遍分析自己錯誤的原因。把這十年真題分析完以后,考完的時候發現收獲真的特別大,好多題目和選項的設置驚人的相似,自己最后都總結了一些規律,比如,考研文章的觀點一般比較新穎,而且和日常觀點一般不一樣,比如大部分人認為這樣的,文章就是另外一種觀點,還有選項的設置,一般看起來最像答案往往錯的。 政治就沒啥可說的,做完了肖秀榮系列,但是最后沒買四套卷和八套卷,因為脫離學校幾年,不了解他,也不相信會押中題,加上最后根本沒時間,就沒買,考完才知道說分析題押中幾道。對了,平時喜歡看新聞,每天復習累了,看看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公眾號,看多了,好多套話就記住了,所以政治也沒背過,就這樣考的。 專業課的復習是買了王道和真題還有課本,看完第一遍課本沒任何概念,不理解、看不懂,就看第二遍,邊看邊做王道,再多想,王道總共做了2遍,真題能背的都背了。 最后,總結一下,這四們課的復習得益最大的是真題,真題要認真研究,多做幾遍,再就是除了政治沒做筆記外,其他科目都認真做了筆記,錯題本、多總結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