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激你的點擊。本人不才,以初試(429分,政治78,英語80,專業課一132,專業課二139)+總分(874.6分)第二名的成績僥幸被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大數據傳播專碩擬錄取。以交流分享的初衷,寫下此貼,和各位考研前輩、師弟師妹共享心得體會(第一次寫,不喜勿噴哈)。 構思了很久,想以不一樣的形式敘述我的考研經歷,一方面是想在經驗帖中添加進新的元素,另一方面也是深有體會,瀏覽考研經驗貼就是為了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若千篇一律,豈不浪費時間。 所以,我的文章架構打算分為四個部分。如果大家只想了解時間安排方面的,請直接下拉底部。 一、 考研是場信息戰 在備考期間,看了不少經驗帖,鮮有前輩會提及這一點。但私以為,這一點是考驗階段最為重要。原因在于,第一,在知識方面,學校公布了參考書目,大家都會看,那么得高分的關鍵在于你比別人在參考書目的基礎上表現得更好,向閱卷老師展示更高水平,所以你需要掌握更多;第二,在資料方面,怎么樣在最短時間獲取最有價值的資料,就是考驗自己資料搜集能力,這些資料包括知識性資料,如某某理論等等;技巧性資料,如答題模板等;信息性資料,如歷年真題,備考技巧等;第三,了解老師希望培養的是什么類型的學生,知己知彼,如此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為此,我做的工作有: 1、去年復試結束后,我馬上聯系一位研究生師姐,向她咨詢了專業課每個科目要考察哪些能力,考試重點在哪里,考試難度如何,試題類型會從哪些角度考察,每道題需要寫多少,參考書目有哪些,是否需要看其他書等等。 個人經驗來說,把官網上公布的參考書目讀完,消化完已經足夠了,若實在希望我從個人經歷中推薦額外要看的書,《網絡傳播概論》,《中國體驗》,《大數據時代》。 書不在看多少,在如何靈活運用。 2、知道了信息后,我利用三天的時間,把基礎需要搜集的資料都找齊了,當然在考驗過程中資料是不斷補充的。我為什么不建議多看書,上面已經提到,考研就要在最短時間掌握最有價值的信息。看完一遍書,忘了70%-80%,還得重新看,沒必要。因此,我用別的方法補齊了少看書的短板。 (1)搜集和參考書目有關的讀書筆記,然后綜合自己第一次看書所做的筆記,這當然要花費一定心力,但與一遍遍低效率看書相比,是值得的。 (2)搜集和參考書目有關的書的其他讀書筆記,比如《社會心理學》、《社會學》的其他相關讀書筆記就很多了,盧淑華的社會統計學講義、風笑天社會學方法筆記、社會學概論新修學習筆記等等。 3、相比前面兩點,這一點雖然不是很重要,但卻是應該最先做的——研究該專業就業優勢、考研趨勢、分數線趨勢。 (1)就業優勢。談及大數據就業優勢的文章已經多如牛毛,大家也知道大數據已經是個熱門專業,在此不贅述。 (2)考驗趨勢。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是2018年新開的專碩方向,第一年只招錄5人,第二年招錄8人,由于學校發展潛力和專業熱門優勢,未來有擴招趨勢(個人猜測,以20考研公布的招生計劃為準),但報考趨勢的增加卻是顯著的。據小道消息稱(是復試期間與其他同學交流所得),2019考研報考傳設院人數比往年翻了一倍,而專碩就有800人報考。有理由預測,2020考研,競爭將更激烈。 (3)分數線趨勢。我得知初試成績時也被驚呆了,429分,是我未曾想到過的分數。從學院公布的復試名單也發現,大數據傳播專碩的初試分數線,比其他專業高了很多。個人猜測,原因可能是:因為專業初生,出題思路與去年一致。而想要考取高分的考生,無疑會將真題研究透徹,所以分數才會如此之高。這恰好說明了研究真題的重要性。從復試的經驗來看,今年復試比去年更難,問的問題更靈活更專業更細節(詳情見后文),有理由猜測,2020考研題目難度會加深,出題角度更靈活,因而更考察學習能力和復習質量。 4、組建學習小組 考研還能組學習小組?是的。我邀請了三位同是考新傳方向但不同學校的同學一起泡圖書館(至于為什么這樣,一方面信息可以互補,另一方面避免考同一所學校的互相勾心斗角),第二大好處在于,有人督促你學習,還能占座。 但是,最大的好處在于,可以獲得更多信息。你有的未必別人有,別人懂的未必你也懂,取長補短。具體來說,中山大學新傳專碩相比其他學校來說,沒有很完善的考研輔導體系,第一次考研的人一般很難知道從哪些方向入手答題。于是,我參考了其他學校新傳考研資料的書籍,將里面的一些相關知識,結合自己的筆記,創造性地形成系統的框架(畢竟中大考察的方向不一樣),并且確實在實戰(初試+復試)中效果顯著。 二、 學習經驗 (一) 參考書只是入門,重在知識擴展 我在備考前,也是一名學術小白,看著18年真題的卷子猶如看天書一般,并且只能論述一二。所以,假如你確定考研,請不要害怕困難,因為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當初都是這么經歷過來的。當你經過復習后,不管考試題目你會不會,你都能“扯出一張半張紙出來”。 那么,怎么樣“扯”呢?光靠參考書是很難的,因為你會發現書上的內容很零碎。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前文已述及這一問題的其中一種答案:從其他學校的參考書上找答案,多和同學交流溝通——這充分體現了學習小組的重要性。切不可把考研當成一個人的戰爭。 其次,閱讀學院老師的論文。之前有的建議扒五年內的論文,但個人只看了三年內的。從老師的論文中不僅了解他研究的領域和方向,更重要的是拎出知識點和框架,研究他是怎么總結知識點的,以及這些知識點怎么用——可以用于哪些問題的分析等等。 接著,多關注一些新傳類的公眾號,如拖鞋哥新傳考研、覓游新傳考研、傳播學考研必讀等等(以上公眾號沒有先后順序),從這些公眾號中補充自己的筆記。 (二) 靈活運用思維導圖,事半功倍 思維導圖是一件強大的武器。它既能讓你回憶有關知識點,還能給幫助你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在考試時盡可能地有邏輯地發散出去。思維導圖能夠幫助你構建整個知識點的框架。在后文,可以從我的時間安排上體會到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三) 知識運用 傳設院大數據傳播專碩,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從實踐的角度去掌握和運用知識點。因此,在學習和備考過程中,一定要有一種結果導向的思維,即能夠通過運用某個理論,分析某個問題,以推導出某個結論。因而,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培養自己運用理論解釋事件的能力。這一點,在答題時十分有幫助。 (四) 研究真題 盡管目前只有兩年的真題(2019考研的真題,預計在五六月份在中山大學研究生官網上發布),但依舊很有研究的價值。這是因為,我在復習的過程中,時刻注意邊復習,邊想象依據這份試卷,如果換做我出題,會怎么考,考什么。在題目中,你必須了解到以下四件事情: (1) 有哪些類型的題目,占比多少? (2) 在這些類型大題下的各道題目,它們的規律是什么?出題都有什么特點? (3) 老師希望能從這份題中,了解學生的哪些能力? (4) 假如同樣的思維出題,下一份題目他將會考察什么? 以本人經歷而言,在每次研究中你能這么考慮,你很有可能就能猜中真題。事實上,在我12月月初給自己制作的預測卷中,兩份專業課試卷僅有四道題和2019初試有出入——這或許是我能拿400+高分的原因之一。 三、 初試備考 接下來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或許是你們最關心的問題。 (一)備考的各階段 3月-6月,我把所有參考書目的重點、框架都變成了電子筆記和思維導圖,這一階段對知識的記憶幾乎為零(所以你們不用擔心看完第一遍書沒記住多少)。7-8月,肖的政治書面市,暑假期間利用業余時間,結合高中老師(吹一波高中老師的政治框架,大學考研還能用)的提綱以及教材,也都變成了電子筆記和思維圖(同樣這段時間對知識的記憶幾乎為零)。以致,每本書每個章節我都有一張思維導圖。然后,9月-10月中,因為個人原因只能利用閑暇時間準備復試,期間主要是通過各種渠道補充我的筆記,所以真正從10月中旬開始我的備考之旅。 10月中,開始背思維導圖(包括政治)。在初試前,大概背了三輪。同時,借鑒同學他們各自的考研輔導書,補充筆記。 11月中-12月初,閱讀老師的論文,擴展知識點,構思某些理論的研究方向,比如謠言的第三人效果等等(例子可以很短,相信在考場上你也能擴充)。 12月中-開考前,把擴充的知識點連同思維導圖再背一次。 開考前三天,把2018考研真題(政治、英語+公共課)做了一遍。 (二)一天復習安排 6:00-8:00,復習前一天看過的內容,加背單詞。 8:01-10:00,政治,復習自己的框架+思維圖(一個半小時),做題+消化(半個小時)。 10:01-11:30,專業課,復習自己的框架+思維圖。 12:31-13:30,專業課,復習自己的框架+思維圖。 14:00-15:30,英語,做真題,總結答題模板,作文訓練。 15:31-17:30,專業課,復習自己的框架+思維圖。 18:30-20:30,專業課,復習自己的框架+思維圖。 20:31-22:30,政治,復習自己的框架+思維圖(一個半小時),做題+消化(半個小時)。 23:00-第二天0:30,英語,背當天學過的單詞;專業課,回憶當天復習的內容。 (三)對各科備考的理解 政治:因為2018年大事較多,導致肖秀榮老師的政治資料在7月份姍姍來遲(但這并不礙事,時間提前計劃好什么階段復習什么就可以了)。政治課因為理論較多,且比較難背,建議準備答題思路和答題模板。 資料:(1)肖秀榮的精講精練、1000題、形勢與政策、肖四肖八必買——2019政治大題猶如開卷,因為肖四肖八都預測過。(2)腿姐的四套卷和背誦手冊。腿姐的答題模板是必須要背的,非常有用,還有答題技巧。四套卷就是對她的答題技巧和答題模板的訓練,考試很有用。(3)其他各老師的預測卷和輔導書,質量都差不多,大題沒有參考價值,建議如果對大題感興趣,用腿姐的模板分析即可,小題可以練題感。(4)蔣中挺的800題可以買,2019政治小題有幾道題考得很細,我的一些朋友幾乎都答錯,但是我在里面做到過,消化了(主要是出得太細所幸把答案記住了)。 英語:英語這個,沒有什么很系統的知識點要復習,所以我分成兩大塊:刷真題和作文練習。真題從10月開始,英語二真題刷了四遍,用的資料有老蔣、張劍、華研、何凱文的真題。英語一的閱讀練習用的是何凱文的。閱讀題訓練誠推何凱文,他答案解析很有水平。 真題的答案我只看翻譯,不看解析。因為大部分解析就是翻譯,然后告訴你大概講了什么意思,這些都不是我想要了解的。要是我考試每篇都分析每段主旨,時間是不夠的。所以,在產出導向的指引下,我不斷摸索出了一套解題技巧,能夠做到5分鐘一篇閱讀的效率,且錯誤控制在1題左右。當然,還有其他題的解題技巧。 作文的模擬訓練,我也分為了兩個部分,小作文和大作文。11月中前,主要練習小作文。初試前,主要練習大作文。自己以真題為對照,對作文類型進行分類,如感謝信,圖表題等等。然后分真題模擬練習。作文不需要背,多看幾次,潤色幾次,理解思路,熟記某些詞匯即可。至于大作文更是如此,應通過多次練習整理出獨屬于自己的完美模板,以應付不同主題。 專業課:專業課才是拉分的大頭,公共課拉開的差距并不大。因而,可以從我上面的時間表中看出,一天的主要時間還是在復習專業課上。專業課的復習,也論述得差不多,重點還是整理出自己的框架和思維導圖,并不斷補充;其二,能夠在考場上信手拈來例子,并且簡短地根據題目要求適用某個或某些理論進行分析。專碩考察的主要還是實踐運用能力。因而這部分的培養非常重要。個人建議是,一想到好的例子,就在該知識點的旁邊,以醒目的顏色寫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在初試還是復試筆試上,我盡量做到每道題都有三到五個例子能夠列舉(我也不知道對不對),但至少能自我認為,自己足夠讓老師覺得我的確在認真備考并嘗試學以致用了。 (四)做真題和預測卷 公共課的預測卷不多說,建議做兩位老師的就行,肖秀榮和腿姐(當然小題可以多做其他老師的,如果你組建了學習小組,成本就大大下降了)。英語不用做,摸清真題的規律即可,做太多英語預測卷,容易搞亂頭腦,而且往往不正規。 專業課的真題要做,一方面是把控時間,另一方面也是檢查復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 在此需要提一下很多人關注的問題:題目答多少才算合適。中山大學專業課用的試卷是學校自己準備的,大概是B4紙左右,空白,沒有行列。名詞解釋題,一道題我大概寫了十行,大半頁紙。簡述題我寫了一頁多一點,一頁半不到。論述題就困難了,大概有兩到三頁吧。不過,我字體比較大,再考慮到分點答題,各種間隙也不少。如果復習刻苦用功效率高,寫字還比較快的話,整張試卷答完應該也有40分鐘剩的,就好好檢查補一補吧。 預測卷是很重要的,俗稱押題。如果押中題,在你答題的時候無意像大力水手吃了香菜,王者榮耀張飛開大暴走的狀態,如魚得水,勢不可擋。從復習一開始就做預測,能夠幫助你判斷哪些知識點是會考名詞解釋,哪些知識點會考簡答,哪些知識點會雜糅起來考論述的。 請注意,中大的確會考和舊題類似的題目,如今年初試的論述題和復試的第五題。所以,研究真題,模擬練習很重要。 (五) 心態很重要 考研就是一場馬拉松,考驗你的耐力,還有最后時刻的爆發力。在復習期間,感到累了是難免的。所以,不管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良好健康的心態,不驕不躁。在復習期間,因為個人愛好籃球的原因,復習累了就會和朋友去打打球,頻率大概是在兩周三次左右。 偶爾的體育或娛樂活動并不會浪費時間,反而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提高復習的效率。 四、 復試準備 (一) 復試備考 傳設院初試結果在2月15日發布,而復試通知發的比較突然,因而并沒有多少時間準備復試。但如果真要說有什么準備的話,大概就是看了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那本書了吧:)。 (二) 復試題目 2019復試專業課筆試,大數據傳播方向的題目比去年更難,考得更細。問題有:(1)簡述社會網絡分析法(該題目涉及到一本《社會網絡分析法》,但還是我說的,沒看過不要緊,張志安老師和何凌南老師的論文都涉及有關概念,我的分數可作為見證);(2)基于大數據的新聞傳播研究的總體特征;(3)簡述元分析的作用;(4)如何理解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倫理;(5)調節變量和中介變量的區別。 請注意,第三、第五兩道題就是2018專業課的初試真題。研究真題很重要吶! 2019年傳設院復試一改往年傳統,將英語筆試取消,主要考察英語口語。而且從復試后的交流來看,面試問題較去年偏難。去年面試問題基本上是比較宏觀的,但今年由于競爭激烈,考察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問題居多。預測明年面試也是如此。 有同學好奇面試老師都有誰。實際上,每年面試老師都不同,因而沒有參考價值,主要關注張志安老師、何凌南老師、陳梁老師、賴凱聲老師、鐘智錦老師(以上排名沒有先后順序)的研究方向即可。 面試的專業問題有(因人而異,僅有少量參考價值):(1)中文自我介紹1分鐘;(2)根據個人簡歷問的一個問題;(3)介紹一篇你了解的論文上的研究;(4)用了什么研究方法;(5)趨勢分析在SPSS上如何實現;(6)你會哪些畫圖軟件;(7)缺失值如何處理;(8)如果存在文本缺失,如何處理。我得知的,其他同學被問到的問題還有:決定系數/擬合優度,方差分析等等。 英語口語問題:(1)你學習大數據傳播專碩的優勢在哪?(2)你想學習到哪些學術技能;(3)你未來的具體規劃是什么? 鑒于面試有難度加深的趨勢,我建議,在面試時盡可能對一個問題做長時間的回答(但要保證在某個時間內,讓其他老師有問題可問)。我的坑就是,讓老師問了太多問題,反而暴露了更多短板,這也算是我面試時的遺憾。 以上是我對自己漫長考驗路的總結,或許不是字字箴言,卻也是發自肺腑想給大家分享的。考研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大家都不負自己的汗水。 明年九月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