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給大家講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今天接著給大家講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我們知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到處充滿了各種的矛盾,你看電影就能看的很明白,人類和外星人的矛盾,人類和太陽的矛盾,“死”跑龍套的和大導演的矛盾。 這些矛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 都是矛盾 所謂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這里的他舅和木頭,就像上面的矛盾一樣,是普遍性的。 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 人類和外星人存在著矛盾,人類和太陽也有矛盾,“死”跑龍套的和大導演還有矛盾,這些矛盾特點不一致,各有各的特點,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具體來說: 首先,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比如他大舅和他二舅雖然都是他舅,但大舅和二舅是不一樣的; 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比如我們小學的時候需要各種考試,中學的時候有中考高考,大學的時候考各種級以及還要考研,讀了研究生以后可能還要考博,不讀研究生去考公務員的還有各種考核,為了升官可能還要考研。不當公務員也不考研究生的需要有業績考核,這些都沒有的可能有丈母娘的考核。這些本質上都是考核,但在不同階段,考核的內容是不一致的。 第三,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比如我們考研要考政治、外語和兩門專業課,這幾門課程的性質是不同的,地位當然要根據分值來決定,對你今后人生的規劃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以上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因為矛盾各有不同,所以我們課本上給了一個概念:矛盾群。 我天!一群矛盾來了。矛盾群里面主要有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這是自高中以來大家都不太能理解的,咱們一一來講。 首先,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規定著事物的性質。比如中共二大提出了“分清敵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里的“分清敵友”就是確認根本矛盾,什么是敵人,什么是朋友先確定了,才能進行“革命”。同理,非根本矛盾則是其他的一些我們需要判斷清楚的情形,比如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等問題。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比如我們在經歷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失敗以后,轉入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這里的“農村包圍城市”中的農村就是主要矛盾,城市就是次要矛盾。因為當時全國農民最多,要想革命勝利,必須把農民團結過來,哪怕是現在,我們想想,大多數人往上數2-3輩家里都是農民;其次是農村比較好打,敵人比較少,而且中國是城市在中間,農村在四周,因此,打下了農村和圍城沒什么太大區別。所以,解決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解決了。 第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這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比較容易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淆。其實我們看這種表述就基本能明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一個矛盾中的兩個方面。主要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次要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根本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非根本矛盾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比如我們說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是主要矛盾,這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為什么“農村能夠成為主要矛盾?”因為人多,這就是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呢?因為好打,因為可以圍城。根本矛盾也是一樣,大家可以自行推導。 所以我們說,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那么既然有這么多矛盾,怎么樣解決這些矛盾呢?主要有四種方法: 第一,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一個滅掉另外一個,大家消停了,沒有矛盾了。 第二,矛盾雙方同歸于盡。都完蛋了,也就沒有矛盾了。 第三,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大家聯起手來共同發展,矛盾暫時也木有了。 第四,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大家聯起手來感覺還可以,干脆直接合并吧,也就木有矛盾了。 下面我們看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又被稱為【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又被稱為【個性】。 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比如,人和男人。人是共性,男人是個性。之所以說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是因為男人一定是人,人不一定是男人。 到這里,我們說的差不多了,但這里有一個小問題,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大家理解的過程中,有一點是比較難理解的,就是這個“矛盾”在哪里呢?
這個其實是一個引申,我們知道,矛盾的普遍性是各種矛盾,屬于他舅的范疇,矛盾的特殊性是具體的矛盾,屬于大舅二舅的范疇。 同理,矛盾的普遍性屬于【人】的范疇,矛盾的特殊性屬于【男人/女人】的范疇。 所以說,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 因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普遍的,共性的,各個國家具體的實際情況所提出了理論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則是特殊的,個性的。 到這里我們關于對立統一規律就全部給大家說完了。在這里稍微總結一下矛盾的同一性斗爭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矛盾這個東西,必須由同一性和斗爭性構成,沒有同一或者沒有斗爭都不是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矛盾,但世界上充滿了各種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具體的矛盾是個啥,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比如一個人,需要由肉體和靈魂共同構成,沒有肉體只有靈魂的是鬼,沒有靈魂只有肉體的也不算人,每個人都是由這二者構成,大家都是人,這是普遍性,但在這千千萬萬的人中,每個人都是特殊的、與眾不同的,就像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就是那么的不一樣。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里,明天給大家講第二個規律——質量互變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