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好久,還是決定寫一個帖子來分享自己的考研經驗。系統的復習規劃很多經驗貼已經說得很詳細了,在這里,我主要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先說一下個人情況,我本科學的是會計,就讀于東南大學。一戰經院失敗后,二戰基于風險與職業前景的原因選擇了大數據學院。我的一戰分數:政治60 英語76 數學126 專業課116 總分378;二戰分數:政治72 英語85 數學142 專業課131 總分430。 二戰復習情況: 我是從去年七月初開始復習的。為了排除干擾,一個人在本科學校旁邊租了房子,買了個老人機,每天早起去教室看書,晚上10點多再回來。因為一戰時政治與英語作文方面花的時間不夠,專業課與數學的計算題練習也不夠多,所以二戰復習時在這幾個方面都有所側重。(這幾年復旦的分數高居不下,建議一戰失敗的學弟學妹們,思考一下自己準備時的不足之處,看看是否有足夠的提升空間,再做二戰復旦的決定) 【政治】 政治方面,常用的書籍是肖秀榮三件套(1000題+真題+精講精練)、大綱解析、風中勁草、各式模擬題。建議9月份后每天花上1-2個小時看書做題。一戰時我準備得不夠,勉強及格。二戰在一戰的基礎上,又認真地將精講精練與1000題過了一遍,對知識點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做起往年真題來才輕松了不少。 就題目而論,政治客觀題分為單選和多選,占據了試卷的50分,也是復習的重中之重。單選的內容需要記憶,而多選則需要結合記憶或理解來排除錯項,這其中的判斷依據是需要結合題目來體會的。 主觀題部分建議采用分點作答法,將答案分成幾段(可在每一段開頭加上“第一”“第二”加以區別)。段落首句為這一段的總結句,段落的其他內容只需圍繞總結句展開論述即可。這種寫法可以讓閱卷老師第一時間定位關鍵點,避免他們批改時遺漏我們的關鍵答案。如果再加上字跡清晰的話,就能為試卷加上不少印象分。論點可以從知識、背誦的肖四內容以及題目的材料中尋找,其后的展開也可以結合材料來聊一聊。 【英語】 閱讀方面:真題是最為重要的,需要仔細地去研究。視頻的話可以看看唐遲老師的課程,他的“細節服從主旨”原則相當有用。閱讀真題文章時,可以嘗試看完一段便概括該段段意。英語二的很多選項答案都與文章或段落的主旨相關,在文章能全部看懂情況下,主旨判斷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正確答案。 作文方面:作文最重要的在于練。一戰時,我的作文復習只限于背誦的幾篇作文,平時沒怎么練習過,考試時背誦的沒用上,只能硬寫,最終吃了個大虧。二戰準備時,我在背誦的同時,也開始嘗試在字典的幫助下寫作文。一開始寫得很難受,不過隨著練習的增加,寫的也是越來越熟練。至于作文批改,淘寶上有很多個人賣家都提供這項服務,幾十元一篇,可以將作文選擇性地交給他們批改。(很多賣家批改得很認真,改后的作文也需要時間消化,而且次數太頻繁費用上也吃不消) 【數學】 數學方面的復習規劃,很多經驗貼中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我就不多贅述了,只想就提高正確率的方面給考生一些提醒,畢竟想考高分,不但要會做,還要保證不出錯。
1、開始復習時,課本上的知識點需要認真理解,公式最好能自己推導一下。如果有時間,建議做一下課后習題,可以有效鞏固基礎,增加熟練度,也為以后做更難的輔導資料進行鋪墊。
2、對于復習全書、張宇36講這些資料,建議遮住答案后再去做題,不會做的題思考后再去看答案,會做的題則最好完整地做出答案,多練題少看題。
3、在復習的中后期,數學可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但仍需每天保持一定的做題量,維持熟練度,否則訓練出的高正確率可能會再降回去。 4、今年數學題偏簡單,按照往年規律,20的題會更難一些。這些難題的出現可能會加大考場上的壓力(真正參加考試時的感覺完全不同于平時訓練,你可能會為了幾分而在某一題上過多停留,也可能因為時間不夠慌了神,試卷難度大時這些情況尤為明顯),影響發揮,學弟學妹們最好對此做些準備。考前可以做一些難度較大的模擬卷,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體驗一下考研的緊張感。 【專業課】 近兩年,復旦專業課增加了選擇題與計算題的比重,取消了名詞解釋。這其中計算題分值占了60分,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考研的成敗,需要更多的重視。建議在做練習題時準備一本筆記,將各類題型及對應的方法做一個總結,這樣遇上計算題時思路會更加清晰。 至于論述題與簡答題,需要對課本足夠的熟悉才能有的放矢。即使是熱點題,我覺得也得依據課本內容來闡述。往年出的熱點或是同課本內容直接或間接相關,或是能成為當前課本的重要補充。數量與價格型目標的討論(2017)是前者,托賓稅(2017)和slf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2018)則是后者。論述題與簡答題建議分點作答,具體可參考上文政治部分的論述題答法。 1、國際金融: 復習國際金融,姜波克老師的《國際金融新編》是最佳選擇。這本書雖然很薄,但內容卻相當精煉。其中第四章后半部分與第五章是姜波克老師論文里的內容,一般不會作為論述題與簡答題出現(在國際中不算主流理論),簡單了解一下就好。除此之外的章節基本都是重點,尤其是二三四六章的理論模型部分,需要仔細地研讀。如果有時間,最好用筆記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 2、貨幣銀行學: 貨幣銀行學的核心內容主要是貨幣政策與貨幣理論,除此之外重要一點的就是商業銀行與金融創新。胡慶康老師的《貨幣銀行學》內容多的同時也很雜,很多不是很重要的知識卻占據了大量的篇幅,部分內容也有點陳舊,可以看看重點部分。不過,胡慶康老師已經退休好多年,感覺教材更新的可能性不大,我建議再看看復旦何光輝老師的《貨幣銀行學》。這本書更貼近于當前的金融理論與實踐,知識點梳理得比較清晰,內容也很全面。且作為目前的復旦教材,它的重點更加突出,比較適合備考。 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看看易綱行長的那本,理論闡釋得相對容易理解一些,不過部分內容非常陳舊(有些數據用的還是20年前的( ̄▽ ̄)”),挑重點看看就好。 3、投資學: 復旦此前的投資學官方教材是劉紅忠老師的那本,不過它對本科生來說比較難,很多內容也沒法考,建議看看文字部分就好,其他的可以看看張宗新老師的投資學或者張亦春的金融市場學。金融市場、資產組合的各種理論、有效市場與行為金融、各類證券(股票、債券、衍生品)等是重點。此外,《金融市場學》、上財的《投資學教程》與博迪的《投資學》上有很多的習題(答案可以在淘寶上找到),可以作為計算題的練習之用。 4、公司金融: 公司金融的主要復習教材是朱葉老師的那本藍皮書,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全,但有些地方講解得不夠深,可以配合羅斯的《公司理財》進行學習。除去投資學中的部分,計算題方面,期權定價、資本成本、資本結構、股利政策等都比較重要,建議將相關的公式都親自推導一遍,了解其中的原理,再結合兩本書的習題好好研究一下相關題型(實物期權、收購兼并、公司治理等部分,我感覺更適合出選擇或文字題)。 5、關于筆記: 在我看來,一份好的筆記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復習專業課。不過,做筆記不是抄書,它需要我們將書上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歸納匯總后,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在筆記本上。也正因此,只有自己親手去做筆記才能學得更多。二戰時,我也花了不少功夫去記錄筆記。我的方法是,先在看課本的時候(因為是二戰,對課本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每看完一段,都會有意識地用書本的關鍵詞句或自己的話來概括這一段的內容。這樣之后做筆記時,每節下的小標題就找到了,再根據這一段的其他內容對標題進行補充,力求不錯過重要信息。(當然,很多時候好幾段闡述的都是同一個內容,這樣就需要將標題整合后再細分)。 【復試情況】 這次復試準備得不夠充分,面試時也有點緊張,發揮得并不好。經驗什么的就不獻丑了,我簡單說下大數據學院今年的復試情況。 今年進復試的金融專碩正好30人,和國商班一起參加面試,要求攜帶簡歷。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學院將面試分成四輪,每輪面試5分鐘。面試內容分別是應用英語、金融學、計算機、統計計量。 英語部分會先讓你進行一段自我介紹,之后會問一些像未來有什么打算之類的日常問題。 金融學部分會讓你從三組題目中隨機抽一題,分別是國際商務、金融學與時間序列、經濟學。我抽中的第一道是時間序列題,根據幾幅時間序列圖分析序列對應的模型。第二題是談一下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與手段。 計算機部分因為簡歷上寫了自己學過一些python,老師讓我當場寫了一段程序。 統計計量部分有計量經濟學與數學兩類題目,我抽到的是正定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特點,之后老師根據我的簡歷問了一些計量經濟類的問題。五分鐘一到便結束了。 考研準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真正的敵人其實是自己。我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態,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看看電影。不論怎樣,成績出來前都不要放棄。有時候結果未必如你想象的那般差。還記得考試的那兩天晚上,可能是緊張或者壓力,我一直沒睡著。兩天的休息時間加在一起不到5個小時,考完后我都做好調劑的準備了。沒想到最后成績下來后,分數卻意外的高。如果你已經做好了備戰復旦的決定,也請堅持下去,不論結果怎樣,至少不用為自己曾經的退卻而后悔。最后,祝愿看到這篇經驗貼的學弟學妹都能成功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