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on。在我的考研過程中,師兄師姐們的經驗貼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焦慮迷茫或者遇到學習瓶頸期時我都會打開看看,因而我也寫下這一篇,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交代一下個人情況吧,本人畢業于廣州一所普通高校,本科時期讀國際商務專業,跨考英語教育。跨考的原因是為自己的lifelong職業進行了一次規劃后,認為還是對英語教育感興趣,并且也比較適合我。去年七月底,辭去了工作,開始專心備考。初試成績:教育綜合(333)129分,英語綜合(907)98分,政治77分,英語二85,總分389,排名第五。復試成績:78.3;綜合成績78.05,排名第九(除去兩名推免生)。 初試篇 初試是非常重要的一關,時間又比較漫長,多數人都需要半年時間甚至一年時間去準備,日復一日地堅持其實是很了不起的,每年*很多人退縮、棄考。所以,能認真踏實走完全程的就已經贏了一半!建議大家初試的時候要加幾個師姐們(非機構)創的專業群之類的,找到組織就不會那么迷茫,每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也會有人提醒,不懂的題目發上去也會有人答疑。但也要注意別被研友們的進度太過影響,在我還是新手上路的時候,總在攀比別的小伙伴已經學到了哪里,進度如何,然后變得焦慮。適當的焦慮是可以讓我們更加努力的,過于焦慮就會起反作用。以下我分科目跟大家講講我的初試備考。 1、綜合英語:今年907的單科線只有80分(往年都是100 最低好像也就94),單科線劃的這么低也許是因為今年的題目比較難,或者是試卷給分普遍低,所以高分人群似乎不多。但這一科還是四科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精力的。我并沒有很重視往年真題,但我覺得可以先自己跟著計劃練習907,到后期如果有找到真題的話,可以做一做看下自己的水平夠不夠。 我個人認為對于907的練習,可以分題型擊破。分解開來感覺會比較好上手。 19屆題型如下,貌似與*年的題型一樣吧。 三篇閱讀,每篇五道單選,共15題*每題2分=30分; 一篇改錯,共10題*每題2分=20分; 一篇完形填空(四選一那種),共10題*每題2分=20分; 一篇選詞填空,共10題*每題2分=20分; 一篇英譯漢15分; 一篇漢譯英15分; 一篇作文30分。 無論是哪個題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單詞。考研前我就有開始每天背100個單詞左右,用的是扇貝APP打卡背單詞,整個考研期間幾乎沒斷過,好處是非常省時便捷,走路背、吃飯背、排隊背。我先后背了考研單詞、專八單詞(兩三遍)、雅思單詞。開始做題后,我也有在閱讀文章中記單詞,讀外刊時我也會把生詞抄在本子上,非常直觀的感受就是后來做題時不認識的單詞明顯減少。其他背單詞的方式其實也很好,只要能快速有效記住就可以了。但我不建議大家看視頻學單詞(比如戀練有詞視頻中 朱偉老師是真滴很啰嗦..),總之單詞非常重要,應該重視一下。 閱讀:閱讀我是從一開始備考就在練習的,基本上是每天做1個單元。我先后用了華研閱讀和星火閱讀,華研閱讀題目設置比較簡單,但是也值得買來參考,倒不用太執著正確率,可以訓練一下在閱讀中找信息的能力。星火閱讀貌似篇幅較長,難度也大一點,一定要買來參考。我在星火旗艦店買的,客服還有送電子版的幾十套專八題給我,好像很多同學都沒有做這個,但是我覺得文章質量很高,而且里面有很多專八往年真題。沖擊波閱讀我也買了一本,因為后期沒題目做了..可是沖擊波我覺得很不喜歡,不推薦。華研閱讀我做了1遍,錯頻比較高的文章有挑一些重復看。星火閱讀我大概做了2遍,尤其是錯頻高的文章,我會反復看。 我做閱讀的習慣是這樣的,首先看題目設問,不看題目選項,因為太多記不住還會分神;其次看文章(較快速)過程中我會把生詞&長難句標記起來,便于最后后查&記生詞以及弄懂長難句;然后每道題每個選項去從文中找線索,因為在看文章過程中會有印象大概某道題在某段落有提到,所以這個步驟也并不是很耗時。起初我是看到哪個選項很對的樣子我就會直接選,逐漸發現專八閱讀很愛設陷阱,一定要選項一個個排除正確率才高,因為有時候四個選項看起來都超有道理..;最后就是查記生詞&弄懂長難句啦(我不僅在閱讀會做這一步,其他除了翻譯寫作以外的題型我都會這樣做),這一步我覺得蠻重要的,每次在這個步驟做完后我才覺得好像徹底完成了一篇文章,這樣也是一個精讀的過程,還可以省去一點閱讀外刊的時間,因為某些外刊跟考試文章還是差別挺大的。今年初試的時候,我做閱讀時感覺比較順手,雖然覺得有些題目是蠻難的,但就覺得不陌生。 閱讀分數占比很高了,而且英語二也有很多閱讀題,多花一點時間還是有必要的~ 改錯:改錯這一個題型,真的讓我很難過(我今后還會繼續買書來練!我是受虐狂..),就有些題目設置真的讓人覺得??這樣也行??我大概一天練2-3篇。用了華研改錯和星火改錯,華研的我大概做了兩三遍,錯題會用一個本子記錄下來(一本不夠記..可想而知我的改錯有多糟),每天做題前先翻看前兩天的改錯錯題(有效!)星火改錯比較簡單,我只做了大概30篇,正確率高了很多。我以為是自己水平上了一個臺階,但回去二刷華研改錯時發現..第一遍錯的第二遍還是會錯,有時錯的更多,心情是很苦笑不得的。但是我就喜歡這種找弱項的感覺,時時讓我覺得自己在進步,所以后期就一直在研究華研改錯了,個人比較推薦這一本。臨考前做新題能對7、8個,當時已經非常滿意了,但是考試仍然沒考好,所以挺受挫的。沖擊波我也買來做了幾篇,質量不高,不推薦。大家一定要堅持練習,有時候感覺自己好像突破不了,正確率就是上不去,但是要堅持,慢慢就能變得敏感起來,找到做題的感覺。每一篇改錯并不是做了對完答案就算完成,一定要重視錯題、記錄錯題。記錄的錯題方式可以是按類型記錄,比如連詞、從句、固定搭配等等。 完形填空(四選一):我用的是華研的考研英語完形填空100篇和老專四(鄒申主編),前者只做了一半不到,因為很簡單。后者老專四真的非常建議買,我覺得跟真題風格非常像,這本書里面總共也就16篇吧,要珍惜著做(可二刷)哈哈哈。做這種題型的時候,好像不是很適合一開始就通讀全文,因為有些空挖的很影響閱讀。我是邊閱讀邊做題的,感覺這樣會把語感發揮的好一點。比如某句話里有一個空,不能只根據這一句話找答案,要根據前后一兩句話甚至前后一兩段去找線索(其他題型也是同理可得)。第一遍邊閱讀邊答題,第二遍帶上你的答案批判性通讀全文,感覺怪怪的地方就要多研讀幾遍,也許是某道題選錯了導致前后不夠銜接。 選詞填空:今年是十五選十,這個題型貌似比較罕見吧,好像大家接觸的不多。我大概大一暑假的時候做了一整本這種題型的書,我也不記得是哪本書了,所以后來再接觸到選詞的時候我做起來就非常順手,包括這次考初試的時候,我錯的也比較少。說這個是因為我覺得量是很重要的,接觸的多了就不會陌生,做題就會很有感覺。我買了師姐們自己編的題目,有一百多篇,有些篇章質量比較高,我覺得可以買來參考。我的做題順序是先把15個備選答案看一遍,然后邊閱讀文章邊做題,記得某些空是要改詞性詞形的(記牢牢!),覺得難以確定的就先空著往后做啦~最后再重復回去看&做。 英漢互譯:翻譯這一部分用華研、星火、六級翻譯都行的,我是很晚才開始練,不是輕視它,而是實在無從下手..英譯漢較簡單,詞匯很重要,試著表達的優美一點、專業一點,一些修辭手法啥的可以用上。漢譯英很難(個人覺得),其實考試時候不覺得多難,我感覺自己翻譯的挺好的,但是練習的時候一開始覺得自己寫的都是啥玩意兒..后來有些實在翻譯不出的時候,我是直接看參考譯文,體會一下,蓋上自己再翻譯一遍(偶爾會查閱單詞),這時候會記住參考譯文中的一些表達,然后自己再重現出來,也許還是有點點幫助的吧?我大概一篇要花一兩個小時,所以練習篇數并不多(二三十篇吧),但印象較深刻。一定要重視參考譯文,因為那種表達也許跟你自己的表達差很遠,如果只是盲目的根據自己的水平去練習,感覺進步不會很大。 作文:可以說是很重要!!我大概十月份開始看劉巍巍編寫的雅思高分范文(這本書推薦買),選了二十篇左右去背讀,好的句型會標記出來借鑒用,最后考試前幾天我大概就專門背了其中五篇,屬于速成類的..建議大家作文弱項的要多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十一月中我就開始自己寫作文了,寫的并不多(題目是在上面說的那本書上選的),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水平。寫完我都在批改網上提交,看看自己的分數,這個網站會把詞匯、語法、句型等錯誤標出來,然后我會改正自己的錯誤,最后覺得很好了就打印出來(之前錯誤的地方還是會用紅筆畫出來)時不時回頭看看。一般分數*90+,個人非常推薦這個網站,很適合沒有錢找人工幫忙批改作文的我..哈哈哈。我到考試最后一刻(907考試前半小時)還在背作文句型、通用表達,一拿到試卷我就立馬把我記得的所有表達、高級詞匯給寫在草稿紙上了,以便最后寫作文的時候可以用上。 我還有一個小習慣就是寫作文一定會打草稿(是比較完整的寫下來而不是列提綱),我作文最后剩的時間并不多,半小時左右吧,我花了一半時間打草稿,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當我在試卷上寫的時候思路是很清晰的,而不是想到一句寫一句,并且字跡卷面會好看很多。如果你們覺得想借鑒的話,可以找幾個題目試試寫之前打草稿,看看會不會效果好一點。 2、教育綜合:我好像從來沒有這么密集地背過這么多書...背到崩潰是常有的事情,不僅僅是感覺自己的記憶力不行,還覺得自己無法靜下心來背書,特別容易走神,我一般在上午背書,有時候一上午都收效甚微,這時候就會很慌張,甚至厭惡自己為啥背不下來。但是最后坐在考場,下筆如有神,盡管今年有很多偏到偏頭痛的題目,比如梁漱溟(歷年沒有一個學校考過,很多參考資料甚至刪去了這一部分)、法家明治維新..但是還是瘋狂的寫,停不下筆。所以大家無論是背的多難受,也一定不要放棄,大家都是一樣的,除了個別過目不忘的同學,大家的記憶力都是差不多的,只要你堅持背堅持背,到了考場就一定一定能寫出來的。相信我! 說說我用的參考資料吧。我用的是lucky學姐的四本書&華南歷年333真題&一本思維導圖。我以背lucky學姐為主,順序為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前面兩本我背了三遍,后面兩本背了兩遍,主要是因為沒時間了,大家時間多的話還是要多背幾遍才行啊,因為當我發現研友們背了很多遍的時候還是非常非常慌張的。哦對了,華師官網上列的那幾本教育綜合參考書沒必要買(師姐們&研友們都這么說)。然后333真題(有參考答案)我是跟師姐買的,答案也是她們編輯的,個人認為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是自己去寫,但沒時間的話可以參考師姐的答案,覺得不太合理的地方要自己修改添加刪除,不用全盤接受~今年考的真題分值比起往年少了超級多,去年出到的真題好像有100+分,今年大概30-40分(?)讓大家始料未及,所以真題不是那么神話,還是要老實背書,最后沖刺的時候也不能只抓住真題不放,重復背書也很重要。 最后一本思維導圖我覺得非常好用,考試前一兩天我是把這本思維導圖迅速過了好幾遍,一天能過2遍的那種速度。所以盡管我lucky學姐背的遍數不多,但是因為我把思維導圖記住了,相當于大點我都記住了,考試時回憶一下具體小點就還是能寫出很多內容來。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做思維導圖(用Xmind軟件做),在考試前半個月左右還是能起到很大幫助的。 以下是一些小建議。有些很難記住的地方,可以嘗試自己編故事、首字連句法、諧音法...各種方法都可以用上,只要能幫助你記下來的。我在背書的時候就常常用這些方法,能記得很牢,所以有時候用一下歪門邪道的方法不是不可以。另外,洗澡刷牙等用時較長的朋友,也可以用喜馬拉雅APP播放333教育綜合(lucky學姐本人有錄音頻、有些前輩也有友情錄制音頻),能記一點是一點。 3、政治:政治用書為肖秀榮的精講精練+1000題+肖八肖四,用了政治刷題APP(考研政治題庫、考蟲)、小程序(考研政治1000題、七天搞定考研時政)等輔助。政治分為選擇題和大題,我分開來講。 選擇題大家一開始普遍練的是肖秀榮老師的1000題,我也是用這個,還是有必要好好地刷一遍以上的。我當時重心在907和333,政治每天花的時間都很少,所以精講精練和1000題大部分只看/做了一遍,但我對錯題非常重視,時不時會翻看。我的順序是這樣的,先看一章精講精練,緊接著做這一章的1000題,錯的題目翻回精講精練找對應的知識點,仔細閱讀爭取記住。大概十二月份的時候我就每天都用APP/小程序刷政治選擇題,感覺看書看累了可以用手機刷會題還是挺好的,也算是一個休息放松的方式。肖大大出的八套卷四套卷非常重要,里面的選擇題建議二三刷,題量很少,遇到不熟悉的知識點,做完題目要記得翻精講精練去鞏固。有些名師,比如徐濤、腿姐陸寓豐*在公眾號上每日更新,可以在飯前飯后打開看看,說不定就有講到某個很重要的但你不熟悉的知識點。 分析題我只用了肖大大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其余什么也沒看,但是根據我的經驗,這樣就夠了。八套卷我主要是理解+記憶,而四套卷就是無論如何也要記下來的這種程度,考前最后一秒大家都在抱著四套卷背,所以是相當重要了。考試時,大家一定要結合材料(俗話說抄材料,但其實是總結歸納材料)去回答,盡量答多一點,感覺有關聯的點都可以寫上去,這樣答到采分點的幾率會大一點吧。政治是早上8:30-11:30考的,我當時以為是11點交卷,所以在11點之前就全部寫完,后來知道還有半小時...我就在每道大題后面繼續加寫。提醒大家每科考試注意分配時間,每道題用時幾分鐘心里有個數,記得帶手表,給自己計時。 考完別對答案,我聽到幾個研友說的答案(被動對了一下答案)感覺自己考得非常差,因為前面幾個選擇題我選的貌似都不對..一度以為自己可能只有60+,這樣會影響后面的考試。 4、英語二:對于英語二我的經驗幾近于無..因為我總共也就在考前做了兩三套真題,考教育英語專業的同學還是要多花時間在907上,907的題型幾乎能覆蓋英語二了,所以也相當于在復習英二了。我用的真題是“老蔣講真題”,個人覺得解析排版不合理,但是內容還是很細致,半推薦給大家。大家普遍都覺得英二很簡單,遍地都是80+的同學,話又說回來,如果這個科目能考90+,是不是總分又能比別人多一點優勢呢?我考了85分,后來其實是有點后悔沒多用點時間去研究英二的,因為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英二提分還是比較可能的。 英二要單獨說一下的是作文,有大小作文兩種,可以多看幾篇,熟悉一下套路,很多同學會背作文模板,如果沒時間自己整理的話確實可以背一下,但最好是自己整理,以免跟大家撞模板。 復試篇 在初試結束后,我對了研友傳的部分907答案,又想到333有幾道題是自己瞎編的,感覺非常不好,以為自己被刷定了,一直沒抱希望,連英二&政治答案我都沒去對。在初試過后一直到2.15日出成績這段時間,我是相當懶惰相當喪的,沒有關注任何關于復試的東西。查出成績后,總分和名次很滿意,但是907只有98分,如果按往年的分100數線我就肯定是涼了,但是師姐們&研友們統計,907分數100+的很少,所以大家估計會降線(但大家都沒想到降到80)。所以我就立馬開始買書(順豐加急)、找復試經驗貼、收集各種資料,準備的差不多就開始投入學習了。今年復試是3.30&3.31兩天,所以我的復試備考時間大概是一個半月不到。當時心理壓力非常大,因為我是跨考生,在此之前完全沒接觸過語言學&教學法,對我來說是在短時間內要自學這些內容,所以很容易就陷入不自信中。 很多師姐都建議在初試后覺得自己有希望的就要開始學語言學了,因為比較難,不太容易速成。這個建議其實很合理,我也有看到很多研友在初試后也開始復習語言學了,但我實在是太沒把握了,所以就連書都沒買,在焦慮的情況下我也看不進去書.. 最好是能早點開始復習語言學,但是如果你跟我情況一樣,那其實一個半月備考也是夠的。我的復試用書為: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4版(中+英)、戴煒棟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第二版(搭配學習指南使用)、星火精梳精練、圣才語言學筆記和真題詳解、王薔教學法(主要用于面試部分,由于沒有時間我只看了前面小小部分,建議有時間還是要詳細看,今年感覺面試還是比較重視教學法的。因為沒怎么看所以下面不再介紹)。 1、筆試部分:復試筆試部分只考語言學,今年出了7道主觀題,全都是書里的重點內容,比較簡單,個人覺得應該做的不錯。好像往年也有出選擇題、填空題啥的,考得比較細,需要把語言學書上的知識點理解透徹才能做得出。 我的順序如下。先仔仔細細看一遍胡壯麟語言學英文版(難理解的地方參考一下胡壯麟中文譯本以及戴煒棟簡明教程),可以一邊看一邊做星火&圣才的章節選擇題。第二遍只看了重點章節,非重點章節直接看星火,星火上的編排比較清晰,語言學大多數知識點*列出來,但是有些內容非常簡略或者不好理解,這時需要參考胡壯麟那本書然后補充點內容上去,并且由于星火那本書不僅僅只有胡壯麟書上的內容,還參考了其他的書,所以有些內容在胡壯麟上是找不到的,這個時候可以翻看戴煒棟那本書,里面有很多胡壯麟沒有提到的內容(比如關鍵期假說等等)。第三遍就直接看星火了,因為我在第二遍的時候,已經在星火上補充了很多內容,基本上重要的知識點已經比較齊全了,我在這一遍中是邊看邊理解邊背的,很難背,但是還是要先爭取整段整篇背誦,往后再靠關鍵詞記憶。這三遍結束后,大概就要去考試了,考前一天半我把星火精梳精練背了一遍,跳著看關鍵詞,比如一段話,只要記得其中某個關鍵詞,就能把整段話回憶起來,這就依賴于前面幾遍扎扎實實的看&理解&記。 給大家幾個小建議。第一,每一章的選擇題是要爭取每一個都弄懂的,而且要學會舉一反三,相近的知識點也要弄清楚,所以我認為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其實是可以檢測自己有沒有真的掌握的過程,不管明年還考不考選擇題,也一定要重視。星火&圣才有少許選擇題答案不是很合理,用資料的時候要批判性地看待,有很多人說圣才質量很差,但是其中的一些選擇題、分析題還是很有參考價值,我就發現了好些星火壓根沒提到的知識點,學有余力可以買來參考。實際上我還買了環球時代真題集,但是實在太多了,我覺得多不如精,而且時間緊張,所以就閑置了(一篇都沒寫),如果有需要的可以出。第二個建議就是,善用網絡。我在讀語言學最后一章,覺得很多語言學流派的理論不是很清楚的時候,常常會去網上搜文獻之類的資料參考,看完后會對時間、派別等更了解,而且興趣也會增加,學起來會更有趣。復試準備的時候其實是很孤獨的,因為已經只剩下很少研友了。而且大家都是自己在看書,也沒人幫忙答疑,所以一定要善用網絡,多看文獻。第三,重點章節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自己畫框架,這件事做起來不難的,而且能讓你更印象深刻,算是一個幫助記憶的小技巧,星火上也有框架,但不夠細,如果自己畫,可以畫的更詳細一點,后期可以把它當做索引來用,這樣幾天就能過一輪,效率會很高。 關于語言學,我的感觸頗深,由于從未接觸過,所以每次感到難以理解的時候,就很容易崩潰“理解都難了,還要背下來?我做不到”。但是到后期,看到自己在星火上寫的滿滿的注釋筆記,這會是越來越自信的一個過程。所以不要被困難嚇倒,嚇放棄,一定要相信量的作用,質變會悄悄發生的。 附上筆試真題: 1. Applied languistic 15分 2. Displacement 15分 3.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of allophone 10分 4. Immediate analysis 10分 5. Illuctionary force in an utterance 15分 6. Meaning 15分 7. Major facts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mother language 20分 2、面試部分:面試這一部分我做的應該是比較差的,從我的復試分數可以體現..3月31號上午,我是第一個進考室的,原本以為還有一點時間適應緩沖一下,結果我還沒準備好就面對導師了..先還原一下那天面試的現場情況吧,我強裝淡定,微笑地進去后,在講臺下面跟導師們道了聲早上好,我是***。接著主考官就說不要自我介紹,桌上有張紙,你去讀完然后make a summary,導師貌似非常著急,就像趕鴨子上架一樣讓我趕緊讀。那篇文章是關于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的,跟教學法有關,但我從未見過,也不是主流教學法,所以我讀完一遍后還是腦子空空。這時主考官讓我把紙翻過去別看,然后做個概括,可想而知我只能瞎猜,就說是重視內容而不是重視結果(好像是不對的)..這一點其實我挺好奇的,有些研友說自己并沒有被要求把那張紙翻過去,他們是可以一邊看一邊概括要義的,所以也許這一part我做的算是很不好的吧..希望你們不會像我運氣這么差。然后考官好像就這一篇文章還問了兩個問題,好像是優缺點之類的,具體的不是很記得了。下一個環節是抽兩道題,桌上擺了5個紙條,依次拿起其中2個然后回答問題,我抽到的是testing的角色和作用,我回答了之后,主考官又提問,從更微觀的層面來講,testing有什么作用,比如從心理上。下一個問題是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對語言使用的影響,社會因素我答到了一個人的職業會對他語言使用有影響,然后舉了例子,考官就那個例子又提出為什么的問題。然后到了下一環節自由問答,我被問到了聽和說在語言使用上的區別,有哪些當老師的knowledge foundation,我這兩道題回答的非常不好,所以這個環節我應該分數是很低的。 關于面試,我是有很認真準備的,雖然最后答得不好,但準備充分一點會讓自己有底氣一點。考前半個月我準備了將近100道面試題(以歷年前輩們被問到的題目為主加上自己延伸出去的問題),自己寫了答案,打算直接背下來考試用的,但是最后似乎一個也沒問上,哈哈哈(苦笑)。考前幾天,我有和研友通電話模擬面試,雖然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會減少緊張的感覺哦。口語這一塊,的確是不能臨時抱佛腳,但是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所以我選擇了背自己寫的面試稿,因為當時時間不夠,我覺得這個辦法適用于時間緊張口語詞匯又不是很豐富的同學,因為就算是沒問到自己準備的話題,但是面試稿中的單詞、句子、諺語還是可以拿來說的。我沒有報任何復試模擬班,最后這個產出比我還是滿意了。 附上我收集的今年其他研友被問到的部分面試問題(我被問到的在上面寫了): 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s applied? 2.causes for semantic change and tendency 3.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word formation to semantic change?舉一下例子? 4.你在本科階段除了語言學還學了什么課程,能不能講一下? 5.你知道什么教學法,可以講一下嗎? 6.有人說語法翻譯法已經過時了,你怎么看? 7.二語習得和教學的研究方法 8.有沒有教學經驗,用了什么教學法,TBLT的優缺點,還知道別的什么教學法 9.科研方法有哪些? 10.如果被錄取有什么打算 我只找到了一小部分,建議大家多看一些經驗貼然后收集多一點問題,我看了幾個研友被問到的問題大部分我*準備過..比如科研方法、知道什么教學法等等,但問到我的卻都是我沒準備到的,emm也是挺巧的哈哈。如果大家需要的話,遲一點我可以再更一篇之前準備到的那些問題,我得修整一下再發。 心理篇 每年的考研人數都在增加,社會上對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還是希望大家是真的想要深造才考研,否則跟風考研是很難幫助你維持這么久決心的。考研除了帶來一個更高的學歷以外,我覺得在方方面面*幫助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穩賺不賠”的事情,下定決心考研的話,就一定不能輕易放棄!也別把考研想成是一件很痛苦很可怕的事情,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一天天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如果你真的為之付出了你所能盡的最大努力,我相信結果不會辜負你的! 當然也會有實在看不進書/焦慮到不行的時候,不要勉強自己,去聽一首歌、寫幾句吐槽類的心里話、b站看一個搞笑cut等等幫忙轉移注意力,再開始學習的時候說不定有不一樣的思路。偶爾也可以找最親近的人傾訴甚至是哭一下,有時候獲得一點理解一個擁抱就很能起到安慰效果了。 如果有什么忙我幫得上的,也可以留言,看到了都會回復的。感謝大家觀看~文筆一般,大家不喜勿怪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