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待了兩個星期,終于面完忐忑一晚昨天打電話給招生老師,回答已經擬錄取了。一切塵埃落定,回家火車上無事可做,感慨萬千,就把經驗貼寫了吧。 心情激動,我也變成能來寫經驗的人了。
聲明一下這不是一個標準的經驗貼,主要是因為初試完三個月來一邊水復試一邊玩,之前這么久的進度安排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也怕亂說耽誤了下一屆的學弟學妹,所以這篇主要是考研時的一些心得體會,復習技巧還有要點,希望也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首先個人信息:本科重慶某校,原專業電氣工程。原報網研,初試總分398,政治64,英語83,數學126,803綜合125,機試AK總耗時最短,面試一般不是太高。
我一向堅持認為要按照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所以這些東西僅供參考。另外,各科的常規復習計劃,都有知名老師在社交平臺,或者視頻講課時提到。譬如數學的張宇微博和視頻,政治肖爺爺公眾號,英語朱偉王江濤微博,都會有。老師們安排的進度量都很足,能完成最好,完成不了也完全不需要太慌張,按自己進度來就行,這與不和研友比進度是一個道理。歷年經驗貼綜合起來也會寫得很全面,要學會自己收集資料,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動手,自己思考分析,最好提問時候的問題都要有價值。
那么開始: 1.初試部分: 首先政治確實是9月開始就行了。資料是精講精練,一千題,風中勁草,肖8肖4,徐濤小黃書,還有各個老師最后出的預測套題。就按精講精練打基礎,每小節看內容寫課后題,再做一節一千題的方式,一點一點啃還要看挺久的,啃完差不多小草就上市了。這段時間會有種看了前面忘了后面的感覺,都是正常的。
然后可以開始反復看小草,復習一千題錯題一直到套卷開始上市就可以開始做題。開始做八套卷時分析題有精力建議可以開始稍微看看了解答題的話術,沒精力就等四套卷和徐濤大哥的書,后面安排時間背得多了,自然會知道怎么答分析。密切關注肖爺爺的各種推文和指導,干貨滿滿。其實考的也不高,大家都是跟老師走也差不多,也不說多了。。
英語的話,由于基礎比較好,所以前期精力大多在數學和專業課上,每天抽了一個多小時百詞斬過了遍考研詞匯就沒怎么準備了,看不看戀戀有詞書和視頻視頻,大家自行決定吧,單詞書我就推這本。
重點說下真題和做題技巧:考研英語閱讀類的題,只需要一套資料,那就是全套真題。真題每套卷子都是整個命題組用一年凝聚的精華,質量不是其他花上幾個月就能編出來的一百多篇閱讀的輔導書可以比的。所以我的方法就是做真題,買的黃皮書從98年的開始慢慢寫。暑假開始真題第一遍時,每天做兩三篇閱讀,做完了改錯后精讀,標記不會不熟的生詞詞組和長難句,每一套做完后把標記過的材料都按詞,詞組,句子,翻譯,補充點的分類記下來,這個就是每天早上的早讀材料。
做真題結合文章,記單詞的效率比單純背單詞會高很多,第一遍認真下來,詞匯量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然后第二遍,第一遍我閱讀的正確率一直穩定在扣8-12分左右,一直也沒什么提高,第二遍真題時就嘗試了新的方法。由于考研閱讀除了少數一兩道最后一問會以全文為依據(比如作者感情),其他題型全部都是限定在一兩段的范圍內,就有兩個很重要的閱讀的技巧:第一個:大致讀一遍5個題目(不用看選項),再每讀一兩段文章做一題。好處:讀文章時只需要記住當前在做的題目,并且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找答案,正確率高很多,同時也避免了讀完文章后做題時要反復在全文中找很隱晦的線索,還擔心時間。第二個:和原文長的很像的選項往往是錯的,換了一個說法的往往是對的,原理不解釋了。到最后我的閱讀平均只錯1-3個,考試時2個。至于完型填空,由于近年有降低難度的趨勢,雖然分值低依舊不建議投入時間專門練習,但還是最好不要采用有些人說的全選B只求3分大法。認真做做憑感覺選然后不檢查其實也挺快的。比如發卷后涂完準考證不能動筆時候,就可以看完型啊。這次考研發卷下來5分鐘就讀完了完型,打鈴起筆后直接開始涂答案,最后錯了一個不扣分。
作文就不說了,看知乎大神的貼子吧,這次我大部分的分都是作文里頭扣的。。總之,閱讀部分反復做真題就行了,2遍以上。
數學是當之無愧的大頭,基本上可以說是決定了你的分數段位在哪一檔的科目。由于剛過去的2018年普遍反映偏難,可以預見2019又是一個大年。大致看類似的2017年的復試名單,那一年作為史上最簡單年,進入復試的數學普遍集中在110-120,而130和140的,幾乎都是各組前幾名。所以數學高了,底氣就有了,而且簡單年里這個底氣只要你肯下功夫,就可以有。說重點吧,考研數學無他:基礎和計算爾。我是先看視頻做筆記,再教輔2遍(無論是張宇還是全書認真看一本就行,不過個人推薦高數張宇十八講和視頻+線代李永樂講義和視頻+概率王式安講義(或者張宇9講)和張宇視頻(不要看王的視頻,聽不懂。。)),習題集在暑假時候盡量寫,寫不完時間到了也要開始做真題。
九月到十月期間就可以開始真題。一到兩天一套,我是用好點的A4紙(double A 80g還行)對折后按考場答題卡的方式認真寫,再認真改錯。老實說,我考研時候挺懶的,作息也不好,十月時候經常九十點出門。好在對待數學的態度還行,還是堅持了一天一套題,中午吃完飯回教室改錯完再睡午覺,好歹堅持把第一遍連續寫完了。真題的心得就是:考研數學的核心就是計算。從近年的數學題看,考研數學大部分題目,只要基礎學得比較扎實,思路都不會半天想不出來,影響得分的主要就是計算量的大小,以及計算的正確性,一個微小的計算錯誤斷送掉一題的八九分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基礎題占比120分以上,都拿下來的話一定不低。所以如何快速計算,如何計算不出錯,這都是要不斷思考練習的問題。
總之,得數學者得考研,得計算者得數學。
另外第一遍真題完了之后(記得留兩三套最后練手)缺題目可以開始做張宇八套卷,這套卷子雖然難度比真題大很多,但也能讓人體驗一下超高計算量的題目,一些思路很有參考性,對做真題還是挺有幫助的。四套卷沒寫不清楚,最后做了第二遍真題就來不及了。。。
專業課:由于是跨考,我在3月起就開始了專業課學習。王道自不必說,這套書一定要寫3遍以上,所以我第一遍做課后題都沒有寫到書上,答案都寫A4紙上,寫完了改錯。第二遍開始寫書上,有標記和筆記,第三遍主要就是看錯題,回憶知識點。
數據結構第一遍完全沒看王道,每天對著嚴奶奶的書看各種算法抄偽碼理解,后來到B樹后面看得困難開始自暴自棄開始只看算法。。后面的幾門嫌麻煩就一邊看教材一邊寫王道了,看一節做一節。
803四門課,每一門都是大部頭,要學好一定不是靠的死記硬背,而是靠對知識點,以及對計算機學科中一些經典思想方法的理解。鏈表只有頭指針和尾指針刪除節點為什么復雜度不一樣,為什么補碼表示法更適合計算機的加減運算,“加一層間接”的思想有哪些好處(cache、內存分頁),CSMA/CD協議為什么會丟棄不超過64B的幀,諸如此類,雖然也有一定的記憶要求,但學習這幾門一定要理解事物內在的邏輯以及原理,死記一定是學不好的。
當然上面說的都是虛頭巴腦,應試需要足量的訓練跟重復。王道課后題每一道題都應該弄清楚,尤其是歷年的408真題,北郵出了3年803自主命題,每年都有大多數題目是借鑒的早年408真題的考察方法,有些題甚至直接抄過來考原題。
說說做卷子,我在王道書過了3遍之后買了天勤8套和王道8套,打印了408的歷年真題還有803的歷年真題,在后期按計劃兩天寫一套,真題和模擬題交替并且認真消化錯題,查漏補缺。其中真題是最重要的。尤其是408早幾年的題,是很多803的題源。一套408的選擇題,我一般要用70-80分鐘,然后做803選擇題一般50分鐘就夠了,一是熟悉了套路,二是難度降低了些。近年由于傳統考點考得差不多了,408一些題開始創新思路,或者考一些偏門的考點,也要預防北郵也采取類似套路。
天勤和王道可以說各有優劣吧,我做完了天勤,沒怎么做王道因為時間不夠。天勤校對做得不太好,幾乎每套都有幾題答案出錯,做得心有點累,王道則是書上原題比較多,大家自行取舍吧。
關于初試大概就這些,想起來了再來補充。文筆不好就想到哪寫到哪了,文風混亂請大家見諒。還不知道寫了有沒有人看,大家想看我再補復試部分吧。。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