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早就想寫一點關于考研的東西,但是之前考研失敗,東西寫出來估計沒啥說服力,旁人難免譏笑:你丫考研都沒考上,還有啥可說道的,裝B……其實,對于考研經驗我們更應該關注失敗者的教訓,而不是成功者的經驗。成功者永遠是少數,成功者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小部分,剩下的絕大部分是往往被人忽視的失敗者。失敗者的教訓對于我們才是有價值的東西,更具有普適性,當你明白了失敗者為什么失敗并反諸己身,那么離成功可能也就不太遠了。 由于本人所考專業為經濟學,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經濟類專業,理科或工科的考生也可勉強將之作為參考。 考研的目的 考研之前先要清楚自己考研究竟是為了什么,如果自己連考研的目地都不清楚,那么同學你該慎重了…… 考研的目的或理由常見有三: 一、學術研究 有的同學就是想做學問,那么考研就是必經之路。為做學問而考研的同學的前途主要為:1.高校任教;2.科研單位或機構;3.企業研發部門或咨詢部門。相對來說,經濟類的同學考研的前途最好是到高校任教,因為我國主要還是處于“四化”階段,對于文科專業的研究相比其他專業,并不是很看重,就業途徑也窄(除非你有機會出國,在國外找一個好的咨詢公司或其他科研機構任職)。 以學術研究為目的而考研的學生,最大的考慮因素就是學校以及專業,此點在后面章節“學校層次”會詳細分析。 二、就業導向 本科學校或者專業不是太好,想通過考研使自己的層次往上提一提,以便找一個好工作。以此為目的的考生應該是大多數,但是研究生期間如何安排也是值得認真考慮的,在此不便展開,就此略過。 三、跟風 看到好多人在考研,自己頭腦昏昏的也不知道干啥,那便跟在其他人屁股后邊也隨隨大流。這類考生說白了就是給考研大軍充數的。對于未來沒有計劃性,不知怎么辦,只好盲從。如果你是這類同學,那么你還是先去找個工作干一段時間再考慮一下其他吧…… 明確了考研的目地,那么該選學校了。見下述“學校的層次”。(當然了,最好先了解一下何謂211、985、副部級學校、34所自劃線學校等) 學校的層次 第一:清華、北大、復旦(例舉,僅供參考)[頂尖綜合類大學] 這種級別的學校在國外也有些名氣,對于進外企或者出國留學有很大幫助。學科分布比較均衡,考研考進這個級別的學校,只要不是特被冷門的專業,就業前景不會太差。 這類學校的強勢學科,競爭相當激烈,有競爭力的生源多來自本級別的學校以及一流大學,所以非有大智慧、大定力的同學,很難考進這個級別的學校。 (我的經歷:我大學在上海就讀,大四那年考研選擇了復旦的經濟學。考研那兩天,我所在的考場里,我的座位兩邊的兩個考生分別來自于上海財經大學及同濟大學;之后通過聊天了解到其他的一些生源情況: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復旦本校、二戰甚至三戰的。。。。。。) 小貼士: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北大光華,復旦的金融專業,分數低于400,那肯定沒戲。 第二:武大、南大、南開、廈大、中山等 [一流綜合類大學] 這類層次的學校經濟類專業都不錯,但是金融類專業難度要比一般經濟類專業高一個級別,因為金融專業在中國是在太火了,報考的人數多,且不乏學霸。基本上所有學校的金融專業都比一般經濟類專業難考,這一點在之后就不一一強調了,總之考好學校金融專業的同學通通有大神的氣質,呵呵。 第三:央財、上財、中南財經政法、西財、(東北財經)、對外經貿等 [一流財經類院校] 和上述兩類學校相比,經濟類專業不會差到哪里去,有些學科甚至比上述兩類學校更強。選這一類學校還是選上述兩類的學校,主要看個人的偏好了。 第四:哈工大、西北工業、中南、華南理工、北京理工、東南等 [一流理工類大學](985且211) 如果學習不錯,但是考上述三個級別學校經濟類專業信心不足或者下不了苦功,且又想混個211、985學校的文憑,這個級別的學校還是不錯的。 第四:上海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等 [211中偏文科類的院校] 這類學校的經濟類專業也還行,有的甚至是重點學科。考研難度適中,只要學習不是太差,加把勁還是很容**上的,當然,報考1-3級別學校的同學也可將這類學校列入調劑”保底“的名單(如果考研失利)。 第五:云南大學、新疆大學、廣西大學等[一般的211院校] 這類學校適用于以下兩類類同學:成績一般,且要求不高,只想混個211院校文憑或考生的原籍在上述地區,想回原籍就業,混個這類學校的文憑足矣。 等同第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財科所前途光明,但是難度及競爭激烈程度不下于考清華的五道口和北大的光華。 等同二、三:中國社科院 介于二三-四:上海社科院(其他省市的社科院就不要考慮了,沒啥前途) 指標分析 “學校的層次”只是大概的描述,但是選擇哪一所學校以及哪個專業,除了考慮自己的成績及興趣之外,還要對考研的客觀因素有個清醒的認識。 1.考研總人數 由于考研大軍中有很多上述所談到的“跟風者”,所以這個指標的意義其實并不是太大,只能大致了解一下考研的大勢而已。 2.院校專業的歷年報考人數 這個指標比較有意義,可以了解到你大致有多少競爭對手。其實這個指標也有很大問題,真正的競爭者其實是報考生中分數不低于國家線(或學校自劃線)的考生,但是這個數據一般不太可能拿到。 舉例:2015報考廈大西經專業,報考人數是82,計劃招生18個,其中推免生9個,那么統招名額就只有9個了,即82個人爭搶9個名額;但是結果只有8個人上線,即競爭度為9/8>1,那么上線的這8個人只要復試不是太差,那肯定能被錄取;如果上線人數是30個,那么競爭度為9/30,也是比較激烈的。總的來說就是,信息獲取越多,便能更好評估自己的位置。 3.國家線、學校的復試線 如果你報考的是層次比較高的學校,即使它不是自劃線院校,那么國家線的參考意義也不大,經濟類專業如果分數低于360,那么被好學校錄取的希望就比較渺茫了。牛B學校經濟類專業的復試線一般為370或380,金融類專業一般為390或400。 4.各學科分數 在此給出一個我認為比較理想的可用于參考的分數分布: 思想政治理論:70(最好不低于65) 英語:70(最好不低于65) 數學:不低于130 專業課:不低于100 點評:英語和政治的分數合計不要低于140,低于140便會拉分;數學的分數在總成績是重中之重,有些大神甚至能考滿分,只要數學考好了,那么總成績便不會太差,總體而言,數學的成績低于125便會有危險,著重強調數學是因為專業課的評分標準太靈活,對于專業課的成績無法做出有效預測,只能利用數學的高分來對沖此風險,當然了,專業課分數也不能考得太低,低于100也會有危險喲。
后續 實戰篇(如何選教材,如何復習)、獲取資訊篇、調劑篇、復試篇等以后慢慢給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