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nceFion 于 2018-5-20 11:01 編輯
思考了一番以后決定上來發這個帖子,首先是在這個論壇獲得了很多幫助,對我的考研確實起到了作用,心存感恩,有必要回饋一下;其次是有不少人來找我咨詢,也有必要寫一篇文章總結一下,希望能對選擇考研之路的朋友有所助力。 本人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選擇考本校刑法學專業研究生,第一次考351分,差復試線3分,有點遺憾,之后選擇畢業后二戰,在徹底的反思之后,在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結合自己畢業后的打算,我在去年先后考了一次托福考試、司法考試和二戰考研,托福和司法考試算是為萬一二戰考不上準備的一個保險(找工作或申請學校),最終托福95分,司法考試398分,二戰考研總分426分,政治75,英語84,法學綜合卷129,刑法學138,排在第一名,總體上的結果非常滿意,告慰了自己過去一年的努力。 以下將陸續更新我的規劃和經驗,先按照我的思路寫,如果大家有問題也可提出,我盡量解答并更新到文中:
一、如何看待考研 首先,考研是什么?經過兩次考研,我對考研這件事有著較為深刻的體會。考研不同于保研和申請出國,不是說何者更難的問題,主要是制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考研只能選擇一所目標院校,回旋余地和退路很小,一旦開始備考,也必須專心,無暇關注其它方面的資訊。考研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復習。這些因素都建議進行理性的考量,確認考研是一個適合自己的選擇。綜合起來看,考研需要下一個堅定的決心,并且在這個決心之下有持續的執行力,將自己最初的計劃一點點地貫徹到位,特別是在中途和最后沖刺階段,一定要有耐心,挺住。否則,在日復一日的孤獨學習中,人的心態真的挺容易崩。 其次,面對考研的心態?我個人并不建議把考研想得太理想化,我非常理解,考研代表著很多人的夢想,因為它也是我曾經最大的夢想。但是我也想說,夢想往往帶給我們很大的壓力,甚至讓我們有點喘不過氣,而不能心平氣和地面對自己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我第一次考研的時候就因為太在乎而有點過于緊張,也影響了復習。歸根結底,考研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選擇,不管有沒有考上,人生也都不會無路可走。 第一次考研沒上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非常低落,看了很多人分享在網上的考研故事,有考上的也有沒考上的,甚至有兩次乃至多次沒考上的,他們的故事都給了我很大的寬慰,甚至讓我發現了一些過往忽略的人生意義。這里我也想對第一次考研沒考上的朋友說一句,真的沒有必要否定自己,你可能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或是一時機緣未到,考研的一次失敗,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小插曲。面對失敗,我們不能逃避,它也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寶貴的體驗,見證了你曾為自己的目標拼盡全力,請你珍惜這樣的自己。 最后,如果考上研,能帶給我們什么?除了能多一段時間學習和提升自己、享受可貴的校園時光以外,從理性功利角度,一份清華大學的法學研究生學歷,也是未來求職的良好助力,這一點可能也不必多說。 有一點我還是想說明,有的朋友可能比較看重研究生細分的專業,甚至有做這個專業方向的學術研究的打算,這當然很好。不過有時視野也可以適當調整,其實研究生讀什么專業,未必就會限定你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也是清華這一平臺的價值所在,可能能帶給我們超出研究生專業的多元化選擇。
二、考研的時間規劃 時間規劃總體上因人而異,沒有適用于每一個人的方案。我第一次考研是上半年用零散時間復習,下半年用三個月時間復習,但因為還在學校沒畢業,有一兩門課以及偶爾有一些雜事,最終準備不夠充分。第二次考研是畢業后先司考后考研,因為之前有一次考研的基礎,這次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集中復習。我記得司考是9.16-17,考完后大概休息了一兩周,之后開始復習到12月考試。這次時間算起來不長,但是最終是準備充分的。 因此,以我的觀點來看,如果是第一次考研,為了保險,建議用至少四個月、最好六個月的時間集中準備,盡量不要身兼其它雜事;如果是第二次考,可以適當縮短時間。我個人沒有選擇在職考研(畢業時曾找過工作,最終放棄),感覺還是不推薦,因為一旦有一份工作在身,時間就很難由自己掌握,工作完再學習也很難保證學習的效率,更煩的是同時兼顧兩件事的心神耗損,或許會讓人難以承受。 這里有一個連帶的小問題,司考和考研是否可以同時準備? 我個人初步的答案是可以,但是需要提前規劃到位,為兩件事都留出充分的時間。即使今年進行了法考改革,也可以考慮先拿下客觀題部分。特別是像我一樣選擇二戰的朋友,如果還沒有通過司考,其實是可以規劃進來的。 我的依據在于,這兩件事其實并不是完全分開的。比如,鐘秀勇的民法能夠很好地串聯起民法的知識體系,甚至能彌補考研一本本讀教科書的不足,視頻課程能提高復習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再比如,司考中的法理學部分也能幫助記憶考研的法理知識點,很多內容有所重合。如果是和我一樣考刑法的同學,司考中柏浪濤、劉鳳科等老師的刑法課,對清華考研也有一定幫助,這兩位老師的老師都是清華的刑法老師,也都相應繼承了學說內容。因此,如果能夠規劃得當,且能承受長戰線的學習,這兩件事未必不可兼得。 另外是我個人的一個體會,那就是如果能在考研之前取得司考的成功,對于自己的自信心會是很好的提升,會有更好的狀態面對考研。 每日的學習時間安排:
三、各科的資料選擇及學習方法 (1)政治 ①總體評述政治這門課,不太好刷高分,而且在復習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提分的時間成本可能比較大,甚至也很難捉摸怎么再把分提高。以我的觀點來說,用基本的方法、花基本的時間準備這門課就可以,保證70-75的分數,爭取75-80的分數。 ②資料選擇 關于政治的教材,比較主流的是紅寶書和肖秀榮的《精講精練》,也有人選擇直接讀風中勁草。我在復習的時候,為了保險還是選擇讀了一遍《精講精練》。不是很推薦紅寶書,第一次考研讀紅寶書感覺效果一般,密密麻麻全是字,加上政治本身內容總體上比較枯燥,長時間讀很難說吸收效率有多高。《精講精練》相對有層次一些,也會有邏輯的梳理和圖示,每一課后也有練習題,使用的體驗稍微好一點。 除了教材,我個人主要用的是肖秀榮8件套,不同書的使用程度不盡相同(個人感覺,這8件套里面,肖秀榮也是有所側重的,有的書真的是好書,可以看出是花了很大心力的,有的書可能相對不是那么精心制作,比如,8套卷的質量根本比不上4套卷,知識點提要可能只是精講精練內容的縮略): 1000題(★★★):好書,基本必須做,刷題要到一定數量才能鞏固基礎知識。 知識點提要(★★):這本書性質有點類似于風中勁草。其實我感覺這本書的定位是有點尷尬的,詳細程度不如精講精練,方便背誦不如后期的背誦小薄本,在復習中也很難騰出時間專門讀一遍這本書。因此這本書我用得不多,只是偶爾翻閱。比較有用的是,后期用背誦小薄本背誦時,可以拿知識點提要加以對照,因為小薄本是肖秀榮選擇的當年可能的考點,知識點提要會比小薄本更全面,可以看出肖秀榮選了什么、沒選什么。對于沒有收入小薄本的知識點,可以自己再斟酌一次,要不要列入自己的背誦范圍。 命題人講真題(★★):這本書分為真題+真題考點表格整理兩個部分,真題很有用,基本是必須做的,選擇題可以在做練習題之后找到真題的感覺,分析題可以用來模擬實戰;真題考點表格其實就是從真題角度把政治的知識點又梳理了一遍,是可以選用的一個工具,如果時間過于緊張,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仔細看,因為政治可以用來背的東西太多了,后期也主要還是背小薄本。 背誦小薄本(★★★):好書,后期必須把里面的分析題考點全部背下來,選擇題考點也有參考價值。 當代國際政治與時事政策小本(★★★):個人認為這也是8套卷體系里很重要的一本書,首先,時事政策部分基本可以幫助拿到時事政策選擇題的分數;其次,肖秀榮這本書整理的時政熱點很詳細,重點也突出,可以很好地指引第五道分析題的準備方向。結合這個小本和4套卷,基本上可以把第五道分析題準備到位。8套卷(★★):在8套卷中,比較有價值的是選擇題,可以保持做題的感覺,對時事政策的選擇題做一個演練;分析題的價值遠遠比不上后面的4套卷,8套卷的分析題的設計構思、難度以及知識點的“濃度”,都不如4套卷。因此對于分析題,在有時間的時候看看考到了哪些點即可。 4套卷(★★★):這也是江湖上久負盛名的一本押題卷了,考研人幾乎人手一本。它也基本對得起它的熱度。4套卷的選擇題必須全部做完,分析題的答案必須全部背下來。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就拿著試題的答案從頭到尾“干背”,我個人創造了一種整理的方法,把4套卷的答案進行有邏輯、有體系地整理,整理成了一份專門用于背誦的筆記,還結合背誦小薄本、當代國際政治與時事政策小本等資料進行增補、修訂,實戰中這份筆記對我的幫助很大,到了最后沖刺階段,我政治主要就是背這份筆記和背誦小薄本。 除了肖秀榮的資料,我還購入了以下資料,僅作初步評述: 任汝芬4套卷:也是有名的一份押題卷,實話實說,總體還是比不上肖4,或許也有其獨到之處,但時間畢竟有限,我在試用之后最終選擇了專注肖4。 這里也順帶說一句,政治也是一門考前各大機構、各大老師押題押得滿天飛的科目。從考生角度來說,我認為,不要盲從,不要慌,應該在心里認識到,沒有人可以押中全部題目,少看一份押題對自己的影響真的沒有那么大,保持好自己的節奏和心態,相信自己已經打下的基礎,政治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驚喜,但至少能保證不拖后腿,在平均水平之上。 如果實在比較慌,選擇肖4也是可以比較放心的,因為就我的親身體驗來看,這兩年肖4押得挺準的。 風中勁草核心考點:這本書的內容據說就是政治的全部核心考點,相當于直接萃取精華,并且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和方框等加以標注。有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比較高,但我個人沒有把這本書作為主要運用的資料,僅作為偶爾翻閱的參考。這里有我個人的一個習慣問題,覺得這本書實在太花花綠綠了,而且各種重點標記和方框都已經在上面了,自己看的時候也無法劃線,我還是習慣自己一邊讀一邊劃出重點,即使書中要提示重點,我認為也只需要初步提示就好。(有觀點認為,邊看邊劃線確實能調動你的參與,提高閱讀效率,不犯困,這是一種說法,供參考) 所以在我這里,這本書標記得太清楚可能反而是缺點?肯定有同學是喜歡這種風格的,所以這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可能還是面臨我上文說的那個問題,直接作為教材是否太單薄?如果仍然使用紅寶書或精講精練,是否還有專門的時間用于這本書?可能值得考慮。 ③學習方法
(2)英語 (3)法學綜合 (4)刑法學
|